首頁 > 遊戲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由 空舟影視 發表于 遊戲2021-11-06

簡介這種刑罰體系對映在匈奴民間、軍隊當中,成為了維持匈奴鐵騎雄霸草原數百年的關鍵

匈奴兵是什麼意思

引言

公元前209年,匈奴漸漸進入全盛時代,雄霸草原以傲世天下,匈奴鐵騎更是所向披靡。直到公元前128年,隨著漢武帝劉徹的登基,這種狀態才逐漸轉變。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匈奴軍隊

軍隊是維持政權的利器,匈奴政權的存在,與其戰鬥力爆表的軍隊息息相關。西漢建元伊始,就對匈奴鐵騎之強大有著清醒的認識,隨即以和親之策連結匈奴,以乞太平。

漢武帝時期雖嚴厲打擊了匈奴,但匈奴鐵騎雄霸草原的格局尚在,且維持了數百年到“兩晉南北朝時期”還建立了前趙政權,這就不由得引人深思,匈奴的軍隊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強的粘合力和戰鬥力?

翻閱史書去分析,不難發現匈奴的軍隊刑罰,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匈奴和漢朝一樣,也採用了以刑罰體系規範軍隊的統兵方略,只不過二者所用的具體方法大相徑庭。也正因為這些別具一格的刑罰體系,使得匈奴在數百年間,能夠保持軍隊粘合力和戰鬥力,細說從頭,讓我們走進匈奴大軍,領略一番匈奴軍隊之刑罰。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北伐匈奴霍去病

01,匈奴刑罰體系

一般而言,匈奴的律法刑罰,很大程度上是用以調節匈奴內部的各方關係,進而維護匈奴社會的秩序,以確保長久。由此衍生出來的律法與刑罰,也打上了維護秩序的烙印,要知道匈奴處於北方草原,冬季來臨就會因為凍災,造成匈奴人大面積傷亡的狀況,所以匈奴對人口問題有著高度的重視。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也至關重要,匈奴以其遊牧部落的性質,有著遷徙的生存習慣,無形中加重了維護秩序的任務。

《史記》記載:(匈奴)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冬徙的匈奴人

也就是說,匈奴長期從事遊牧生活,一年四季有著遷徙的狀況,由於其人口基數原本較少,所以形成了匈奴地廣人稀的局面。

一方面是霜凍時的人員驟減,另一方面是原本就少的可憐的人口基數

,兩相交加形成了匈奴立法的關鍵考量,保障人口數量。

匈奴有一個特殊情況,男性全部從小就練習涉獵、放牧,史書中稱之為

“士力能毌弓,盡為甲騎”,通俗來講就是人人勇武。

對這些草原上的天之驕子,如果不對其加以節制就難免形成打架鬥毆的局面,內部混亂進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員減少,引發其他危機。

以上三方面,是匈奴社會現狀的真實寫照,也是推動匈奴刑罰建設的關鍵,奠定了匈奴刑罰嚴刑、簡捷的基礎。之所以是簡捷,主要體現在匈奴不成熟的刑罰表現上,簡單粗暴是匈奴刑罰的標杆,

“軋”與“殺”是基準刑

,不像中原王朝一樣,有“黥、闢、宮”等形形色色的刑罰。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逐水草而居

遊牧部落的統治,不同於中原王朝一樣有健全的制度,反而多了幾分原始性,可以用簡單粗暴來形容。同時,中原王朝長存的苛政,在匈奴部落中也有所體現,只不過少了幾分肅殺之氣。

用嚴刑峻法,去鞏固匈奴內部的安定團結,是匈奴維持數百年的關鍵,同時把這種刑罰體制放置在軍隊中,這成了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的重要原因。

02,軍隊刑事類處罰

匈奴軍隊中的刑事處罰,主要針對“持械鬥毆”之類的情況,對此有嚴厲打擊,即持刀鬥毆者死無赦。史書中,對此類情況記載為

“拔刃尺者死”

,也就是說只要打架拔刀,甭管有沒有殺了對方,你都得死,因為你具備了殺人的意識並且付諸行動了。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匈奴兵器圖譜

上文中有過敘述,匈奴部落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少,所以保障匈奴人的生命安全,確保社會穩固是統治的關鍵,以此來看匈奴“拔刃持者死”這條規定,就不難發的其背後的必然性。匈奴有一種全民皆兵的奇觀,為了保證軍隊的團結和戰鬥力,匈奴在軍事刑罰方面的規定,比普通大家鬥毆要嚴出許多。在軍事刑罰體系當中,基準刑就兩個,一為“死”,二為“軋”,這兩個刑罰尤為突出。

所謂“死”,即匈奴的死刑,是匈奴軍隊中最嚴重的刑罰,而“軋”則是相對於“死”較輕的刑罰。

類似於簡單原始的處罰方式,大過錯處“死”,小過錯處“軋”,至於衡量的標準因時而已,沒有成文規定,反而如同古代西方的習慣法一樣。有一個小例子,用以區別匈奴和中原王朝的刑罰體系,最為貼切,中原王朝稱之為“黥面”,是對犯人的處罰方式之一,而在匈奴等遊牧民族則不然,“以刀刻面”是其一項習俗。

如《後漢書》記載:匈奴聞耿(秉)卒,舉國號哭,或至棃面流血。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黥面刺首

意思就是,

“黥面刺首”

這種中原王朝刑罰,在匈奴部落則是一種悼念逝者的方式,而且這種習俗並不侷限於匈奴一部,其實頗有淵源的其他遊牧民族,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匈奴這種

“棃面流血”

的悼念習俗,與中原王朝的“黥面刺首”一樣有一套流程體系,與其他方法相輔相成。

只不過,有一種同中原王朝一樣的刑罰,卻成為了匈奴軍事刑罰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前文中所說的“軋”。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匈奴刑罰體系簡圖

在封建王朝,司法實踐中有一種特殊情況,被稱之為刑訊,而

“壓踝”

就是刑訊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樣,這種“壓踝”在匈奴軍隊刑罰體系中,以“軋刑”的面貌震懾著全軍上下。

簡單來說,匈奴的軍隊中的“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以車輻為刑具,對人犯進行壓踝、壓膝等處罰,達到“膝踝亦栲碎”的效果。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北魏《御史令》記載:中尉出行,車輻前驅,除道一里,王公百辟避路。

北魏是遊牧民族政權,其刑罰體系與匈奴等部一脈相承,同時汲取了封建王朝的制度,獨樹一幟。而這裡的

“車輻前驅除道”

中,車輻具有明顯的威懾色彩,這是匈奴以車輻為刑具處罰人犯的歷史反映。

匈奴的軍事類刑罰簡單原始,但契合匈奴社會實際,用“死”和“軋”兩種簡單方法,

最大限度內完成了匈奴軍隊和諧性建設

同時增強了社會粘合性

確保了匈奴軍隊的持久性發展。

03,軍隊刑罰的時效性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匈奴軍官

由於沒有固定的體系,同時長期以習慣法為刑罰標準,這使得匈奴軍隊刑罰,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容易打上時代烙印。習慣法和成文法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在匈奴軍隊中,這種習慣法的司法審判者,多是軍隊主官,不同於漢代等中原王朝的軍隊,是以成文法和固定職官監管紀律並掌司法事。

時代的烙印,是匈奴軍隊刑罰體系難以拋卻的硬傷,但同時以其靈活性,使得匈奴刑罰在實踐中展現出了許多優越性。

最典型的,是匈奴因為人口數量少,軍隊人員擴充受多種因素影響,所以匈奴軍隊主官在實踐中,經常會“法外開恩”,給予人犯改過自新的機會,進而增強人犯的戰鬥力的忠誠度。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匈奴軍大隊精騎兵

同時,匈奴軍隊刑罰體系的關鍵,在於

懲罰破壞內部團結者,處罰攪擾戰場紀律者

,在具體實踐中以其騎兵特性,很少出現攪擾戰場紀律之人,久而久之這種刑罰體系,在軍隊中更多地打在了破壞內部團結的人身上,常見的便是上文中所說的鬥毆。

匈奴軍人,多有佩刀,普通民眾手上很少有,而

匈奴刑罰規定則是“拔刃尺者死”,目標指向不可謂不明顯

。匈奴軍人有“拔刃尺”的條件與能力,加之軍人都是血氣方剛,故而極容易犯事,但主官很大程度上都會選擇網開一面,因為好鬥之人皆是勇武者,戰時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漢書·李廣傳》記載:(匈奴軍)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刃,抵山入狹谷。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匈奴軍

這裡麵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在匈奴車輻完全可以用作武器,順勢推理不難發現,除了嚴酷的“死”外,“軋”更貼合匈奴軍隊刑罰實際,對於打架鬥毆破壞軍紀的軍士,常以“軋”為懲罰舉措。二是在匈奴軍中,軍士和軍吏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存在,前者部分人無“刃尺”為武器,後者則有,“拔刃尺者死”的目標指向更加明確。

匈奴軍隊刑罰,是為維護軍隊特製的,所以並沒有形成刻板無情的條條框框,反而以其原始性多了幾分實用。

在不同歷史時期,以及匈奴部族所處的不同階段,匈奴軍隊刑罰體系都會以時代特點而做相應的改變,但萬變不離其宗,軍事刑罰為軍隊的基準線,並沒有改變。

匈奴軍隊:雄霸草原數百年,刑罰體系是關鍵

結語

匈奴的刑罰,以保護匈奴人的生命為立足點,無論是軍隊中,還是在匈奴民間,量刑標準都無不圍繞這一點。至於軍隊刑罰中的“軋”,匈奴刑罰實踐中,也有充分的考慮,不像“拔刃尺者死”這般嚴苛,“軋”刑的使用往往不會造成人員的嚴重傷亡,與匈奴立法保全人口的初衷殊途同歸。同時,“軋”刑的受刑部位是小腿到腳踝處,這種懲處並不會危機受刑者的生命,又不失懲罰性質。

綜合來看,匈奴“似嚴非嚴”的刑罰體系,在不同時期發揮著不同作用,服務於匈奴政權和時局,為匈奴內部的安定團結增添了一份保障。與此同時,這種刑罰體系在匈奴軍隊中作用十分巨大,他一方面約束著軍士行為,促進了軍士之間的團結,另一方面無形中培育著匈奴軍隊彪悍團結,一致對外的戰鬥力。這種刑罰體系對映在匈奴民間、軍隊當中,成為了維持匈奴鐵騎雄霸草原數百年的關鍵。

Tags:匈奴刑罰軍隊體系車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