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淺談漢朝十三州為什麼南方的幾個州,各個都是“巨無霸”!

由 學車一把過 發表于 遊戲2021-10-15

簡介東漢的十三州光武帝建立東漢時,依照舊制,將州牧改為刺史

重心為什麼是三分之二

漢朝實行的明明是郡縣制,為何常能在史書上看到州、郡、縣呢?而且,為什麼南方的州的疆域遠比北方的州要大?如果不瞭解歷史,確實會對這些問題感到很疑惑,今天我們就仔細來談談漢朝的“州”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淺談漢朝十三州為什麼南方的幾個州,各個都是“巨無霸”!

漢武帝設十四部

漢朝建立的時候,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實行郡縣制度。郡的長官為太守,和中央的九卿是相同地位。

公元106年,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將全國分為十三個部州。分別是涼州部、益州部、冀州部、兗州部、青州部、幽州部、 交趾部、荊州部、揚州部、徐州部、幷州部、豫州部、朔方部,外加一個司隸部。司隸部包括著京師以及京師附近的七個郡。

淺談漢朝十三州為什麼南方的幾個州,各個都是“巨無霸”!

漢武帝在每個部州,設定一名刺史,負責監察所轄部州的郡,沒有固定治所,也沒有行政權。而司隸部,設一名司隸校尉,負責監察。

此時的此時,行政級別只相當於一個縣令,其俸祿只有六百石,遠低於太守的兩千石。這麼設定的目的就是,防止刺史濫用職權,干涉太守日常的行政工作。西漢漢成帝時期,將“刺史”改為“牧”,但其職能並沒有變化。

東漢的十三州

光武帝建立東漢時,依照舊制,將州牧改為刺史。與此同時,光武帝做出了一些調整,他將“交趾”改為“交州”,並將朔方部併入幷州部,同時還在每個州設定了治所。刺史平時巡視郡國,不僅可以彈劾、監察郡國官吏,而且還能直接黜免,這是不同於西漢的地方。

淺談漢朝十三州為什麼南方的幾個州,各個都是“巨無霸”!

正因為光武帝授予了刺史升遷、黜免官吏的權力,東漢的刺史逐漸開始成為太守實際上的頂頭上司。

東漢末年,改刺史為州牧

漢靈帝在位時期,黃巾之亂爆發,大臣劉焉建議將刺史改為州牧,理由是天下大亂,需要資深望重的人震懾四方。漢靈帝聽從了他的建議,將刺史改為州牧,位在刺史之上,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而劉焉則被靈帝任命為益州牧,他的兒子便是後來的益州牧劉璋。

關於刺史還是州牧的爭論,自西漢時期就有。主張將刺史改為州牧的人認為,刺史的職責是監察太守,但是他們的級別卻比太守低,用小官治大官不合理。所以應該將刺史改為州牧,用資歷深的人去做州牧。

淺談漢朝十三州為什麼南方的幾個州,各個都是“巨無霸”!

但其實,用小官治大官,用資歷淺的官監察資歷深的官是合理的。行政官員需要相當的能力和經驗,因此資歷是很重要的。但是監察官員,並不需要多少技術,只要能鐵面無私就可以勝任。而資歷深的人,則過於圓滑,肯定是無法做好這個得罪人的工作的。

而且西漢時期,刺史通常一年一換,就算有人想要報復他,也不大可能。由此可見,刺史制度是十分合理的,之所以被改為州牧,完全是因為東漢末年的特殊環境。

為什麼漢朝的州,面積差異極大?

如果大家有看過漢朝的行政地圖,就會發現北方、特別是華北一帶的州,十分密集。而偌大的南方,只有四個荊、揚、交、益四州,這又是為什麼呢?

就拿北方的兗州舉例子,兗州的面積大概只有揚州的七分之一、益州的九分之一,漢朝皇帝就不怕南方的這些大州發生叛亂嗎?

淺談漢朝十三州為什麼南方的幾個州,各個都是“巨無霸”!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答,其實就是因為南方那會還沒有被很好地開發,經濟重心還在北方。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看三國時期的地圖,就會發現佔據著荊、揚、交三州的東吳在面積上不比魏國差多少,就連只佔據著益州一州的蜀漢,面積大致也有魏國的五分之四,但是蜀漢、吳國國力卻遠遠不如曹魏。

為了論證這一說法,我特意找來了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兗州、荊州、益州、揚州的人口資料:兗州共有人口404萬,揚州人口433萬,益州人口568萬。除此之外,北方的司隸部有人口307萬,幽州人口247萬,冀州人口580萬,豫州人口516萬,青州人口299萬,徐州人口279萬。

淺談漢朝十三州為什麼南方的幾個州,各個都是“巨無霸”!

由此可見,中原地區雖然面積遠小於南方,但是人口數量卻遠超於南方。北方最小的兩個州兗州、青州雖然面積不足南方大州的九分之一,但是人口卻能達到南方大州的三分之二以上。

Tags:刺史州牧人口兗州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