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每天只想躺著當鹹魚刷手機?別急,你只是被商業巨頭販賣了注意力

由 追光蟲 發表于 遊戲2021-10-09

簡介文章的末尾,我想再給我的讀者提個醒,愛刷手機的你我,一定不要被商業巨頭販賣了我們的注意力,最寶貴的資源只能由我們自己主宰,啟動了我們的“元意識”後,我們便可以用思維去衡量做一件事的價值與否,從而打造一個最優質的“注意力空間”,擺脫慵懶,從我

消化任務怎麼做

李笑來說過:注意力是這個年代所擁有的最重要,最貴的資源。

正因為它很貴,所以商業巨頭們都在想方設法爭搶你的注意力,如果恰好你每天只想躺著刷手機,那麼無疑你已經被成功販賣與收割了。

但也別趕著焦慮,因為這並不是一件特別可怕的事情,而是一件你認為值不值得的問題。

假如你覺得當鹹魚躺著舒服,他人也沒必要非給你翻個身;假如你認為爛泥有爛泥的價值,即使他人強行把你扶上牆你也一樣會順勢滑下來。

我們只需要幹一件事,像成年人那樣有儀式感的問自己2個問題,我想要的是什麼?我能為我的人生負責嗎?

真正想過這2個問題的讀者,不妨繼續往下讀,也許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我們先從以下3方面分析下刷手機前後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

每天只想躺著當鹹魚刷手機?別急,你只是被商業巨頭販賣了注意力

01 快感閾值刺激升級後的慵懶態

你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受,拿起手機刷有趣段子,看熱搜新聞,刷劇看帥哥美女,從有錢人豐富精彩的生活中得到快感……

放下手機的那一刻,發現現實慘淡,蒼白無趣,不知道該幹什麼?能做什麼?最後還是覺得手機好,於是又忍不住拿起手機刷刷刷。

之所以出現以上這種狀態,是因為我們被新鮮好奇的事情刺激後產生的快感閾值在不知不覺中提升,當一切突然停止時,即刻會出現反差感從而導致一定程度的慵懶狀態。

為什麼會慵懶?

因為可以逃避現狀的拖延症。放下手機後,發現大堆事要處理,太多計劃未完成,提不起勁,認為現實中很難有事情可以超越網上的刺激愉悅感,不如慵懶躲過一陣子。

在我們懶惰的人看來,都以為省出來的時間,只是為休息,哪知人家工作之外,還要讀書。省出來的時間愈多,讀書的時間愈多,工不誤讀,讀不誤工,工讀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 —— 李大釗

快感閾值刺激升級後的慵懶態比工作過後因過度消耗想停下來懶一會要危險的多,這就好比你想要孩子收拾玩具,先同意讓他看一集動畫片,但孩子看了一集還想看下一集,很難真正停下來先收拾玩具。

因此,我們絕對不能讓快感刺激閾值得到升級,必須嚴格把控好自己的快感升級指標,一旦超標就應該馬上停止,以免掉入慵懶的陷阱。

每天只想躺著當鹹魚刷手機?別急,你只是被商業巨頭販賣了注意力

02 人生體驗值被透支後的空虛感

我有一朋友,平時性格溫和,遇事能忍,比較穩重。自從喜歡上一款遊戲後,有次工作上竟然敢跟領導大吵起來,我們很好奇他怎麼性格轉變這麼快?他說網路上玩遊戲看不慣就爆頭,刺激無比,停下來回到現實,面對傻逼領導怎麼都沒辦法心平氣和乖乖認慫。

這種現象就是過早透支了你的人生體驗。如今網路時代方便智慧,你想去嘗試一個新的體驗只需刷刷手機就能做到,你在遊戲中用虛擬幣花花往賬戶充錢時,體驗到了滿足的快感後又怎麼會踏踏實實找份慢工細活耐心做?

過早體驗了未曾體驗過的人生經歷,會在透支全部精力後產生極大的空虛感。

你會覺得生活也就這麼回事,再努力也趕不上網路中他人的富有。二十歲想著發財,三十歲想著退休,那是因為你提前體會了太多虛擬的人生享受,停下來除了焦慮還是焦慮?

生活最大的危險就是一個空虛的心靈。 —— 葛勞德

當你的心靈感受到空虛的時候,大腦中會釋放一個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促使你期望得到獎勵與快樂,而此刻離你最近能得到快樂的途徑很有可能就是在刷一次朋友圈,抖音,能讓你迅速獲取好像快樂的能量,於是便有了一個惡性迴圈。

你想得到快樂,但靠手機得來的快樂不能停,停下來便是無盡空虛。

因此,我們要懂得分辨虛假快樂,只有真正充實內心的滿足感才能真正的得到長久的快樂。

比如讀書、寫作。去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去見一個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交談中悟到了一個道理。此類有價值的補充記憶體才能填充起你的靈魂,得到快樂的滿足感。

每天只想躺著當鹹魚刷手機?別急,你只是被商業巨頭販賣了注意力

03 注意力被過度販賣後的無肌力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本想去辦個健身卡,某天在網上刷到一個瑜伽影片挺好,於是打算居家鍛鍊就行,練了一天覺得動作難度大,又刷到一個相對簡單的,清晰度又不滿意,再接著刷,說不定有免費清晰又容易練的,刷了一個小時昏昏沉沉累的慌,停下來的那刻腦子缺氧,四肢無力的癱廢感。

這是典型的注意力被過度販賣後的無肌力狀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微軟曾經做過這樣調查:2000年人們的持續專注力有12秒,2015年只有8秒,2020年僅僅不到5秒……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資訊氾濫造成人們對普通生活的持續專注力普遍下降了。

因此,當你把全部注意力過多的放置於資訊氾濫的網路時,你便很容易對身邊的人和事產生無肌力。而產生無肌力的後果便是讓你瞬間迷茫,不明白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如何做?這是非常可怕的。

以上3種情況是我們最容易被手機販賣注意力後的頹廢心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改變呢?

當然不是讓你完全丟掉手機迴歸生活,畢竟那是做不到的,我們要學會的是如何以成年人的方式調控好專注力這件事情。

每天只想躺著當鹹魚刷手機?別急,你只是被商業巨頭販賣了注意力

04 關閉自動模式,別拿全部時間去接收

生活中很多事情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啟動自動模式是一件不需要動腦的事情,比如回到家很自然的往沙發一躺,自動拿起手機;工作很忙停下來第一時間自動劃開手機屏保……

當你拿全部時間去接收時,又拿什麼去消化呢?自動接收模式容易開啟,但同時我們也要學會適時關閉。

關閉模式後的感覺是怎樣的?你一定有過洗澡時情不自禁的唱起歌來的體會,當你因為在淋浴所以不能拿手機,你的身體反而處於放鬆狀態,腦子已經完全幫你排除了手機這個可能性,於是你便可以啟動身體各個器官機能,唱歌、跳舞、想象美食,愛情、工作計劃、人生目標……

這是我們在條件限制的情況下被迫關閉自動模式下的情況,體驗到了不接收資訊,只是一味消化的美好感覺,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嘗試著自主關閉自動接收模式,去開啟自主接收模式呢?

真正的自主接收模式是理性下的接收與消化資訊的選取,比如你拿起手機是為了學習一門技能課程,看新聞是為了接收國家時事政治,上網查資料是為了更好的完成畢業論文。這樣才是真正最有效能的模式開啟,遠比習慣性條件反射形成的自動接收模式更有意義。

第一:學會如何接收。

商人們當然希望,我們的手機、PC都成為廣告接收器,還是個性化的,精準的,他們想讓我們看什麼,我們就得看什麼。那是流氓,不是新媒體。 —— 洪波

由此可見,接收的第一要素應該依靠人的大腦自主先去篩選,而不是被動讓外界資訊強制入腦,我們應該先弄清楚自己缺什麼?需要補什麼?再去針對性的接收資訊填充即可。

白紙許願法。

拿出一張白紙,像許願一樣有儀式感的記錄2~3個人生最期待的樣子;

清單列舉法。

每個願望下面詳細列出矩陣清單,想要達到這個願望需要獲取哪些技能與優勢?

堡壘攻克法。

清單可細分不同堡壘組合,劃出每個組合的堡壘攻克方法,攻克一項劃掉一項。

接收的過程便是你學會戰勝困難的過程,懂得理智接收資訊是打敗空虛與慵懶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學會如何消化。

我們要象海綿一樣吸收與消化有用的知識。 —— 加里寧

消化的過程在於你想如何運用?假如你聽了一首歌,接收後在一次朋友聚會上因為唱了這首歌得到了大家的歡呼與掌聲,或者因此得到青睞的女神的認可,那麼你就簡單的完成了從接收到消化的過程。

消化後的成果如果是好的,你將收穫更多驚喜,如果是壞的,你將得到一次失敗經驗,換回更多規避風險的能力。

如何消化?學會這幾點。

願景提前。

先嚐試著想象一下這件事運用後的好處與風險,如果好處佔多那就抓緊去消化;

剔刺甄別。

接受的資訊很多,我們需要抽絲剝繭的挑選出符合願景期待目標的任務開始執行消化任務,把廢得剔除,留下有用的資訊留存。

分步處理。

消化等同於硬啃,我們需要把肉和骨頭分離,挑選最容易入口的那部分消化,從簡到難,計劃性的處理。

學會消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更多的耐性與韌性,只有完整消化輸出才是價值的體現。

接受與消化的過程我們已經瞭解,那麼如何真正打造一個優質的“注意力空間”,完整裝下更多有價值的能量呢?

每天只想躺著當鹹魚刷手機?別急,你只是被商業巨頭販賣了注意力

05 啟動“元意識”,打造優質“注意力空間”

上小節我們說了要關閉自動模式,那麼關閉後我們最應該啟動的是你的“元意識”。

什麼是“元意識”呢?

心理學家說“元意識”,即你能覺察到自己意識的內容:某個時刻你在思考、感受和感知什麼?並且能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是大腦比較高階複雜的執行模式。

我們只有真正啟動了“元意識”,才能使效率最大化,從而形成一個優質的“注意力空間”。

如何啟動“元意識”?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我們只需要好好回憶一下你最有效能的那一天的怎麼完成思維轉換的即可發現啟動開關。

譬如某一天你的上司安排你一個任務,指定第二天上班8點交到他辦公室,這個任務不難,但需要花費你一定時間,於是前一天你都會專注於這個任務,哪怕中間智慧手機擺在你旁邊,好吃的放你眼前,孩子想你陪他玩,你也會拒絕一切干擾,先把任務完成。

這個過程中,你的目標很清晰,有壓力但明白自己能夠在規定時間完成,中途很有主見的排斥掉任何干擾,這一刻你不但開啟了“元意識”還成功開啟了“高度專注模式”。

因此,我們能夠了解到,在“高度專注模式”狀態下,我們做事能事半功倍,這一天你已經激活了大腦最有效能的因子。

一旦啟動開關,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奇怪的是,你越是慢騰騰的工作,生活,你便越是感到沒有收穫,空虛,無力與慵懶感。

所以如何讓自己長期保持“高度專注模式”是打敗慵懶最直接的方法,我們一起來學習下訓練方法。

研究表明:專注模式會經歷4中狀態。1、開始專注;2、開始走神;3、覺察到自己走神;4、將注意力拉回最初目標。

高度專注模式訓練步驟:

“三定法則”選擇效能、意義的專注目標。

每天早晨醒來,確定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完成,選擇不得不做的最具意義,最有價值的事作為專注的目標任務。用管理APP(比如印象筆記)設定清單任務,每完成一項劃掉一項。

“期待獎勵法”認定選定目標帶來的受益價值度。

每隔一段時間,對自己進行了小進步階段性進行獎勵,比如吃塊好吃的蛋糕,想個獎勵自己的小禮物。

“整點報時法”不斷拉回注意力至目標點。

在你專注任務時,用番茄計時工具設定幾個整點時段,每次鈴聲響起,即是提示自己檢查有沒走神,幫助及時拉回注意力。

做到以上3步驟不斷練習,長期堅持你很快能為自己創造一個優質的“注意力空間”,不再被手機無辜販賣了時間與精力。

每天只想躺著當鹹魚刷手機?別急,你只是被商業巨頭販賣了注意力

文章的末尾,我想再給我的讀者提個醒,愛刷手機的你我,一定不要被商業巨頭販賣了我們的注意力,最寶貴的資源只能由我們自己主宰,啟動了我們的“元意識”後,我們便可以用思維去衡量做一件事的價值與否,從而打造一個最優質的“注意力空間”,擺脫慵懶,從我做起!

Tags:接收手機注意力我們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