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拂堤楊柳醉春煙,忙趁東風放紙鳶——我願多次吟誦

由 山人看雲 發表于 遊戲2021-06-18

簡介古詩裡面經常出現“春煙”“煙景”這樣的詞語(李白“陽春召我以煙景”),其實這個“春煙”“煙景”就是“煙柳”的意思,就是早春的時候,柳條泛出青黃,柳葉剛剛冒出,遠遠看去,柳樹如同被一團黃黃的煙霧籠罩

東風紙鳶這首詩出在哪裡

村居 [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拂堤楊柳醉春煙,忙趁東風放紙鳶——我願多次吟誦

這首老幼皆知的詩,不就是明白如話,朗朗上口嘛,似乎沒有什麼可琢磨的。其實不然。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還真需要琢磨一番才能搞清楚。這就是“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準確意思。

楊柳在這裡指的就是柳樹,這個不用多說。“拂堤楊柳”可以理解為兩個意思,一是在河堤上擺動的柳樹,二是柳樹的枝條很長,都觸及到河堤了,風一吹,就掃拂著河堤。這兩種意思都解釋地通,並且都不破壞詩意。(因為有風才能拂動,所以這一句其實已經包含著“風”了。春天的風也即是東風。)“醉”在這裡是個動詞無疑。關鍵是誰讓誰醉。要解釋這個問題,前提是要弄清楚“春煙”的準確含義。有的資料將“春煙”解釋為春天煙霧迷濛的景象。我認為這個解釋不能說完全不對,但不夠徹底。“春天煙霧迷濛的景象”又是什麼造成的呢?難道是空氣中不乾淨,不通透,有霧霾?古詩裡面經常出現“春煙”“煙景”這樣的詞語(李白“陽春召我以煙景”),其實這個“春煙”“煙景”就是“煙柳”的意思,就是早春的時候,柳條泛出青黃,柳葉剛剛冒出,遠遠看去,柳樹如同被一團黃黃的煙霧籠罩。古人覺得“柳”和“留”諧音,所以在大道、河岸、渡口等親朋送別之處普遍種植柳樹,折取柳條表達挽留惜別之意。因此,每每關於初春的詩詞文章總會出現“煙柳“春煙”這樣的字眼。那麼,問題又繞回來了,“楊柳醉春煙”難道是“楊柳醉楊柳”?對,這其實正是這句詩的本意。自己醉自己,就是“自己把自己弄醉”“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思,這正是醉的高階層次。本意弄清楚了,再回過頭來看這句詩,就會發現它極其高妙。柳條在春風裡拂動搖擺,(如同人在酒喝多了之後步態不穩左右搖晃)在自己所製造的如煙似霧的這一團景緻中,迷醉了,沉醉了。原來柳條不是被外圍的環境弄醉了,而是自己把自己弄醉了。柳枝不但柔美,有情,還很自迷、自戀。因此,這7個字,不但包含著很豐富的資訊內容,而且2個動詞“拂”“醉”用了2個擬人的修辭手法,尤其是這個“醉”字,不僅擬用人的形態,還擬用人的情感、心思,可謂是高層次的擬人手法。

拂堤楊柳醉春煙,忙趁東風放紙鳶——我願多次吟誦

這首詩還有一個佳處,就是“忙趁東風放紙鳶”這句的“忙”“趁”兩字也用得極好。孩子們放學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急忙回家,而是趕緊利用好不容易到來的東風去放風箏。一個“忙”字,極其形象。對孩子們來說,利用東風來暢快地放風箏,是一件極其重大、絲毫耽誤不起的事情,如同大人們在節氣到來的時候,抓住有利的好天氣,忙著幹農活一樣,這是孩子們盼望已久、認真謀劃的當務之急,或許他們在學堂裡就已經嘀咕這件事情了,或許他們一早就把風箏帶到學堂,只等著一放學就立即行動。“趁”字,在這裡是藉助、憑藉的意思。藉助東風好去放風箏,孩子們是精於此道的。不過,這個“趁”字,容易讓人想到蘇軾“詩酒趁年華”這一句。美好的童年時光也要趁著春風去盡情放飛,畢竟童年是那麼的美好,也是那麼的短暫。

作者高鼎這個人的生平經歷很模糊,現在難以查詢,但是憑藉這首小詩,他卻是婦孺皆知。一百多年前,那個居住在南方鄉村的詩人,用28個字對當時的鄉村生活的一個尋常景象做了記錄。如同一張風俗畫、一段小影片,這個景象生動、逼真,如在眼前,對於很多人,尤其是具有鄉村生活經歷的人,並且還是歷歷如在昨日的。小夥伴們用廢報紙、漿糊、竹條糊出一個四角風箏,或許還等不及乾透,就在大家的奔跑、呼喊、矚望中讓它飛昇在柳條飄飄的河堤上,飛昇在青青的麥田上,飛昇在黃燦燦的油菜花田上。那時的天,那時的地,那時的人,都融化在無邊無際的喜悅之中了。

一切都遠去了。

現在的兒童放學後忙著做的是什麼呢?上輔導班,打遊戲,刷手機,恐怕是普遍的事情了。即使是農村的孩子,放學歸來也很少像從前的孩子們那樣做戶外活動——放風箏、跳房子等等之類了。現在的孩子們可玩的東西很多,但沒有多少像放風箏這樣簡單而又大家一同來玩的專案。或許,詩意的童年,真的已經不復存在了。

我願多次吟誦: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我願憑著這28字,一再地沿著想象的河流而上,回到從前,回到從前的從前:

河邊還有洗衣的少女,河裡遊著鴨子,河岸上炊煙裊裊。遠處,夕陽下,母親在呼喚……

拂堤楊柳醉春煙,忙趁東風放紙鳶——我願多次吟誦

詩,不止是文字,還是平常的生活,還是很多人不再的過往。

Tags:楊柳春煙東風放風箏柳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