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水滸傳》中龍虎山上清宮內的伏魔殿和鎮妖井

由 柳雨夢 發表于 遊戲2021-06-13

簡介洪太尉去了龍虎山上清宮,在宮內發現一所伏魔殿,殿門上貼著十幾道封皮

伏魔殿內鎖著多少魔君

明朝施耐庵所著《水滸傳》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中寫道:北宋嘉祐年間,京城發生瘟疫,宋仁宗派洪太尉去江西龍虎山請張天師來京祈禳。洪太尉去了龍虎山上清宮,在宮內發現一所伏魔殿,殿門上貼著十幾道封皮。洪太尉非常好奇,想看看魔王的模樣,就逼著上清宮道士把殿門開啟。道士無奈,只得開啟伏魔殿的殿門,讓洪太尉進去看。洪太尉進了伏魔殿,又發現一個石碑,就逼著道士們把石碑掘開,“只見一道黑氣,從穴裡滾將起來。那道黑氣直衝上半天裡,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石碑下的洞穴就是“鎮妖井”,井裡竄上天的黑氣後來化作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

世上真有座龍虎山上清宮嗎?上清宮內真有伏魔殿和鎮妖井嗎?

都是有的!只是現今伏魔殿內沒有妖魔,鎮妖井內沒有黑氣而已。

《水滸傳》中龍虎山上清宮內的伏魔殿和鎮妖井

鎮妖井

龍虎山位於江西鷹潭西南20公里處,東臨武夷山、北接黃山、廬山和瓷都景德鎮。山脈分兩支蜿蜓環抱,從遠處看,可見有一山曲折盤旋如蟠龍,另一山背臥如伏虎,形成龍虎對峙、龍蟠虎踞的壯觀景象,故名龍虎山。左有上清鎮,為張天師府所在地;右為水仙岩。瀘溪迂迴曲折穿繞而過,奇峰怪石,激流飛瀑,向為道家修煉之仙境,道書記載為第二十九福地。

東漢中葉,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亦稱第一代天師)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龍虎山因而也成為中國道教發祥地。自張道陵以後,道教天師在這裡承襲了63代,歷經1900年,是中國一姓嗣教時間最長的道教,素有北孔(孔子)南張(張天師)之稱。龍虎山曾建有九十一道宮,八十一道觀、五十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規模宏大的上清宮部分建築和歷代天師起居之所的“嗣漢天師府”至今尚存。

《水滸傳》中龍虎山上清宮內的伏魔殿和鎮妖井

龍虎山

歷來被尊稱為“道教祖庭”、“百神授職之所”的上清宮,始建於東漢,為祖天師張道陵修道之所,時名“天師草堂”。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改“天師草堂”為“傳籙壇”;唐會昌年間,唐真宗賜傳籙壇額日:“真仙觀”。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宋真宗敕改上清觀。宋正和三年(公元1118年),名上清正一宮,簡稱上清宮、大上清宮。

上清宮曾是中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古老道宮之一。《水滸傳》對上清宮的仙都風貌作過極為精彩的描寫,從而使這座古老道宮顯得更加神奇。

《水滸傳》中龍虎山上清宮內的伏魔殿和鎮妖井

上清宮

伏魔殿建在上清宮高臺之上,簷下有匾額“伏魔之殿”,是傳說中張天師關押妖魔的地方。門上交叉貼的封條,由歷代天師親自畫符、蓋印、封貼。大門兩邊黃布上的圖形傳為太上老君賜給張天師的鎮妖符。門上有對聯:“幹年歸匿風平浪靜,一旦現形地動山搖“。

鎮妖井石欄依舊,四周長滿青苔,井底幽深。由於《水滸傳》中的精彩描寫,使鎮妖井名聲大噪。

《水滸傳》中龍虎山上清宮內的伏魔殿和鎮妖井

伏魔殿

Tags:龍虎山清宮天師洪太尉張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