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無用愛迪生”手工耿:我做的東西是實用的

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美食2023-02-02

簡介成了“網紅”,採訪、合作、活動越來越多,手工耿覺得自己的創作時間越來越少,之前3天出一個作品,現在可能要10天,而且做的東西也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做一些結構簡單的小東西,現在開始做更復雜的大件”

戲曲蘭花指怎麼做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

一頭油亮的長髮,似乎是來不及修剪的鬍子,身材高大,星眸帶電,這樣的人物,在河北保定的鄉下遇到,會覺得是一個工人,在北京798藝術區,就可能是一個藝術家。

手工耿,成功hold住了這兩種角色。在過去的3年中,他以在自家小院親手製作的種種金屬感強烈的“硬核”作品,在抖音有近240萬粉絲,在快手有超過360萬粉絲。從早期的“腦瓜崩”輔助器、菜刀梳子、不鏽鋼撥浪鼓,到後期的“大製作”——倒立洗頭機、跑步充電器、動感單車豆漿機,手工耿的作品和藝術品有著某些共同的特質,比如,純手工、鮮明的個人色彩,以及,無用。

“無用愛迪生”手工耿:我做的東西是實用的

手工耿和他的家當。黃慶軍 攝

手工耿,本名耿帥——粉絲們並不在意這個平平無奇的本名,更願意為他起各種彰顯人物特色的暱稱,比如“無用愛迪生”“保定樊少皇”,稱他的作品為“無用良品”“耿哥出品,必屬廢品”,甚至還威脅他,“敢發明有用的東西,我就取關你”。

因為“無用”而成網紅,對此,手工耿自己怎麼看?最近,微眾銀行主辦的《我們的家當All We Love》藝術展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請來了鐵皮玩具收藏家、剪紙藝術家、紀錄片導演、製冷廠創業者……手工耿也在其中。這些幾桿子都打不著的人聚在一起,卻意外和諧。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時,手工耿堅持,自己做的東西是“實用”的。

手工耿小時候的理想是當一個畫家,不過“理智”如他,在小學二三年級時就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於是上初中後,理想就變成了掙錢,“那時候家裡人跟我說,好好學習,將來唸一個好高中,考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什麼是“好工作”?都是農民的父母告訴他,坐在辦公室不用幹力氣活就是。

手工耿是個乖孩子,聽爸媽的話,只是坐辦公室的職業理想一直沒有實現。從18歲開始出門打工,他在工地搬過磚和過泥,在工廠做過焊工車工鉗工,搭過廠棚、裝過暖氣管道……直到2017年,他決定辭職,專心做手工,並把製作過程拍成短影片上傳。那一年,手工耿29歲。

朋友們都覺得他瞎胡鬧,母親也反對:“你這個年紀了,應該做一些大人應該做的事。”但手工耿覺得,從18歲到快30歲就一直在不停地工作,枯燥乏味,“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況且,做手工拍影片也是一份工作,自己做的東西可以銷售。

他在淘寶開了一個“手工耿的小店”,頁面和他的打扮一樣粗糙,銷量最好的“腦瓜崩”最近賣出了28個,菜刀梳子也賣出去了9把;這次“我們的家當”藝術展,還特地為他開了一個為期一個月的“線下旗艦店”,開展當天,銷量不錯,成為現場最受歡迎的“小店”。不過,相比數百萬的粉絲量,這個銷量還是有些慘淡,人們顯然更願意從他的作品中得到物質“實用”以外的東西。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做的東西是無用的,我給它們定義為‘有趣’,或者說‘有新意’。我不喜歡做一些平凡的東西,我想改變一點枯燥的生活,讓生活起一點小波瀾。”手工耿說,“小時候,我們總願意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展現給其他小朋友。現在也一樣,我的家當如果能給其他人帶來歡樂,帶來一些情感上的共鳴,就不是無用的。”

手工耿說,自己的靈感來源有三個方面,一是生活,什麼不方便做什麼,比如倒立洗頭機(雖然也沒方便多少);二是網友建議,比如紅酒直飲杯(可省去倒酒步驟);三是從網路獲取一些靈感,比如讓他聲名大噪的“腦瓜崩”,就是因為他看到了一個戲曲蘭花指的手勢。

他對自己的作品是極其負責任的。比如,菜刀梳子,雖然就是在一把菜刀上拉幾個壑,但花了不少時間,他要考慮到菜刀的形狀、黃金分割點等細節。之後也有一些跟風模仿者,但沒人能做到他的品質。

成了“網紅”,採訪、合作、活動越來越多,手工耿覺得自己的創作時間越來越少,之前3天出一個作品,現在可能要10天,而且做的東西也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做一些結構簡單的小東西,現在開始做更復雜的大件”。

在接受採訪時,手工耿穿了一件“名牌”羽絨衣,衣袖上的LOGO引來不少問價的網友,其實大家好奇的是他是否已經憑藉卓爾不凡的手藝改變了生活。對此,手工耿表示,這件羽絨衣可能是仿品,因為只花了兩百多塊錢,目前他的衣食住行並沒有發生多少變化,最大開銷依然是買不鏽鋼板等材料,然後繼續做一些“實用”的東西。

(文化副刊部編輯)

Tags:手工無用菜刀東西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