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胡辣湯、燴麵、黃河鯉魚……給河南菜起“洋名”,你怎麼看?

由 河南經濟報 發表于 美食2023-01-26

簡介中原美食胡辣湯希娜(左)和卡米雅非常喜歡河南燴麵 齊柏玉 攝風味小吃炒涼粉開封夜市一隅黃河鯉魚平日裡,不論是商務會議還是出國旅行,看單點菜是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

黃河鯉魚為什麼好

胡辣湯、燴麵、黃河鯉魚……給河南菜起“洋名”,你怎麼看?

中原美食胡辣湯

胡辣湯、燴麵、黃河鯉魚……給河南菜起“洋名”,你怎麼看?

希娜(左)和卡米雅非常喜歡河南燴麵 齊柏玉 攝

胡辣湯、燴麵、黃河鯉魚……給河南菜起“洋名”,你怎麼看?

風味小吃炒涼粉

胡辣湯、燴麵、黃河鯉魚……給河南菜起“洋名”,你怎麼看?

開封夜市一隅

胡辣湯、燴麵、黃河鯉魚……給河南菜起“洋名”,你怎麼看?

黃河鯉魚

平日裡,不論是商務會議還是出國旅行,看單點菜是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小到招待友人,大到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菜譜裡也能體現出一個地方的文化特色。

但是,隨著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來到河南學習工作旅遊,如果一份英文選單把咱河南的燴麵翻譯成“河南面條”,把胡辣湯翻譯成“帶胡椒粉的湯”,把三鮮包子翻譯成“蔬菜包子”,不但體現不出文化特色,甚至會讓他們頓失食慾。

好吃又有內涵的河南菜該咋翻譯?近日,我省有關部門提出給河南菜起洋名的倡議,讓我們聽聽省內的翻譯“大咖”、餐飲界的資深人士是咋說的。

看圖點菜錯過美食

河南,歷來被稱為中原,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其美食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很多的傳統美食是經過無數人的傳承,再一代代的改進而發揚光大,成為如今城市特有的符號。

鄭州,作為我省的視窗,國家中心城市,外國留學生、商旅人士逐漸多了起來。俗語有云,民以食為天。不論你是哪裡人,走到哪裡去,吃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吃什麼?當然是入鄉隨俗,品嚐當地的美食,這也是地域文化透過“舌尖”的一種表達方式。

穿過大街小巷,路邊的餐館、飯店琳琅滿目,不論是洛陽水席、餄餎面、冒菜,還是胡辣湯、炸酥肉、灌湯包,都讓人垂涎三尺。

然而,我們舌尖上的美食,對於外國人來說,卻是一個難題。

卡米雅和希娜來自俄羅斯,是鄭州西亞斯學院的留學生,她們提起中國的美食,直豎大拇指。

“這裡的飯菜很好吃,我尤其喜歡吃‘冒菜’,辣辣的,味道非常棒!”卡米雅一邊比劃,一邊笑著說。

當記者向她們介紹了十來種河南的美食,希娜表示:“身邊的朋友都說這裡的美食多,但是很多中文我不認識,組合在一起意思更難理解。”對於平日裡如何點菜這個問題,她笑著說:“看圖。”但是,不是每一家飯館的選單都是圖文並茂,所以,大多時候她們只能靠猜,甚至錯過許多美食。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張文豪向記者講述了親身經歷的故事。最初,他來河南在飯店吃飯的時候,面對一行行的中文菜名無從下手,最後點了一份燴麵,手機裡的翻譯是“Stewednoodles”,意思就是燉的面,對於其他的菜,手機顯示的都是一些英文單詞的組合,他沒敢點。後來,在河南朋友的帶領下,他和父母品嚐了“黃河大鯉魚”,還有其他地道的河南菜。

“因為機械的翻譯,差點讓我和父母錯過了美味。”此後,張文豪將吃過的美食用手機拍下來,儲存在相簿。“遇到我想吃的,我會開啟圖冊給餐館的老闆看。”他笑著說。

當他們得知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舉辦“給河南菜起洋名兒”徵集活動,直呼“太棒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且美好的事情”。

隨著國際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我們的美食不僅在國內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而且也流傳到了國外,甚至在很多國家,中餐已經成為一種潮流。然而許多外國人來到中國,想吃到正宗的傳統美食,因為語言和翻譯的問題,除了“看圖點菜”外,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菜名翻譯是道坎兒

北宋的《清異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鱸醡、膾脯、醢醬、瓜蔬,黃赤雜色,鬥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則人裝一景,合成輞川圖小樣。”這不僅充分說明了廚師梵正技藝的精雕細琢,製作的食物如“輞川二十景”,還道出了盤中之物豐富且詩情畫意。

經過千年的流轉,餐桌上的菜不僅有獨特的地域味道,更有豐富的地域文化,還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意境。

侯健在河南大學外語學院任教,是“給河南菜起洋名兒”活動的參與者之一。在他心裡,“起洋名兒”這件事,不是簡單的漢譯英那麼簡單,而是河南飲食文化如何更好傳播的一種方式。

“咱省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飲食的豐富性,而且菜品講究色、香、味、意、形俱全,所以,不能簡單地對照英語單詞直譯。”他說,飲食文化已經超越了“吃”本身,獲得了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河南菜名看似簡單,其實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地理、人文、飲食習慣等慢慢積累而成的,翻譯成英文的時候,不能一蹴而就。

“給河南菜起洋名兒”在省內餐飲界更是引起熱議。

阿五黃河大鯉魚是河南的餐飲名店,平日裡經常接待外賓。店裡除了河南的特色菜黃河大鯉魚,還有省內的各種風味小吃,在餐飲網路平臺的必吃榜上連續3年排在前位,深受海內外遊客的喜愛。

對於給“河南菜起洋名兒”這件事,其相關負責人認為,這是一件有利於餐飲行業規範標準、城市經濟發展的好事情。他說:“我們的城市被叫作‘國際鄭’,是因為開放度不斷提高,來鄭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如果將河南菜的英文翻譯標準化,不但能為我們商家提供便利,也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隨後,記者又走訪鄭州市內的近10家大中型餐館和飯店,大部分的菜單隻有中文,有的只對生僻字註解拼音,即使有英文對照的,也只能做到簡單的英文註釋。

中國人很喜歡給美食取一些有詩意的菜名,或是吉祥如意,或是朗朗上口,賦予美食一種美好的寄託。這種情況下要做好菜名的翻譯,需要多方位考慮,尤其是菜品的韻味和當地文化相結合,不然外國人看到選單,只挑自己認識的肉和菜吃。

當然,牆內開花,牆外也會香。

在吹風會結束後,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新聞宣傳處處長肖偉將這則訊息發在了朋友圈,很快就收到了海外華僑華人的熱烈反響。

“大家都很關心這個事,都認為這是提升河南海外形象的一個好方式。”

法國河南商貿促進會會長王三豐發來資訊,認為這是一個展現中原文化的好機會。美國德州達拉斯河南商會會長張耀昕詢問,是否可以進行對接,讓河南文化走進美國德州。

肖偉說:“大家聽說這件事後,都非常支援河南菜走出河南、走向海外。目前,張耀昕會長正在與鄭州‘蔡記蒸餃’商談風味小吃引進美國事宜。”這從另一方面來說,海外有需求、有市場,只要翻譯能將河南文化與海外市場“焊接”起來,為海外交流提供新支撐,將更利於提升良好的對外形象。

眾所周知,譯事有三難:信、達、雅。信者,真也,尊重原意是基礎;達者,至也,通順明白是必需;雅者,文也,文采斐然是追求。

侯健認為,菜名翻譯並非易事,一直以來,翻譯不準確的問題長期制約著河南菜走出國門的腳步。但是要想讓外國人認識中國菜、河南菜,並傳出國門,必須要跨過翻譯這道坎兒。

在舌尖上建立河南標準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中原大地留下了口味繁多、品類豐富的各色美食。鄭州的燴麵、開封的桶子雞、濮陽的壯饃、南陽的板面、信陽的燉菜,等等,不勝列舉。

其中,作為歷史文化和美食集散地的開封,受到了海內外遊客的追捧。11月19日,開封鼓樓廣場華燈初上,初冬的寒氣也抵抗不了人們追求美食的腳步,很多攤位開始熱鬧起來。攤主的吆喝聲,遊客的詢問聲,南來北往的語言混在各種食材的香味裡,氤氳的街景,許多外國遊客的身影遊弋其中。

隨著我省對外交流活動的日益增多,國際地位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來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原旅遊參觀,並享受特色美食。

有人說,這世間,唯有愛和美食不能辜負。於是,一些來河南的外國人乾脆將根紮在了這裡,成家立業。

鄭州秦嶺路與洛河西路附近有一家餐館,店主Valdimir生在歐洲,長在美國,因為喜愛中國文化和美食,就留在鄭州,並娶了一位河南妻子。在藍堡灣美食一條街上的另一家餐館,老闆來自美國佐治亞州,原是鄭州大學的交換生,畢業後留在了鄭州,並把自己的家鄉菜——煙燻烤肉一同留了下來。

“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透過美食與世界建起一座友誼之橋。”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巡視員楊瑋斌直言,近年來,我省的對外貿易日益增多,國內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中原人文精神的“五個工程”為河南省文藝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戲劇、書法、武術等多個藝術門類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如何讓中原文化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相匹配,樹立“國際範兒”形象,就需要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構建河南開放發展新格局。

楊瑋斌介紹,作為文化大省,語言體系中有翻譯,有河南,但缺少“翻譯河南”。此次“給河南菜起洋名兒”活動只是一個切入口,我們要將現有的資源與對外交流整合,打好“組合拳”,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向世界講述河南好故事,傳播河南好聲音,展示河南好形象,推動中原更出彩。同時,向世界準確、生動地展示河南文化,為世界各國瞭解河南、遊覽河南、喜愛河南開啟一扇新的窗戶。

中原,一個擁有上千年曆史文化的一片平川,有著許許多多的遠古燦爛。其綿延了千年的烹調傳統與飲食文化,在歷史長河中一直彰顯著它的光彩與溫度。把這份飲食文化的力量和魅力透過“翻譯河南”傳遞出去,讓全世界都從美食中感受河南文化之美——這正是建立舌尖上河南標準最有意義之處,這是一份文化自覺,更是一份文化自信。(河南日報)

Tags:河南美食翻譯文化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