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我不想成為你那樣的父母”:與原生家庭和解,原諒並不是好方式

由 開心果媽媽育兒間 發表于 娛樂2023-01-11

簡介但如果,我們做了改變,提前去學習教育的小知識,瞭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發育,那麼在面對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腦海裡出現的,便不再是父母曾經惡劣的言語,而是一個個溫柔而又有效的方法

企鵝是哺乳類嗎

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果媽~

作為父母,有一種成功,叫作:孩子想要成為父母的模樣。

同樣,也有一種失敗,叫做:爸爸/媽媽,我不想成為你那樣的父母!

01

“我不想成為你那樣的父母”

週末回老家的時候,去鄰居家送東西,碰巧聽到鄰居家的曉梅,正對著自己的父親怒吼:“我不想成為你那樣的父母,但你們自己就是這樣的父母,憑什麼這樣要求我?”

後來和曉梅深聊才知道,

對於原生家庭,她一邊痛恨著,一邊也愛著,一邊想避開,一邊卻如何都無法避開。

“我不想成為你那樣的父母”:與原生家庭和解,原諒並不是好方式

起因是曉梅看到兒子不好好做作業,耐心說了幾句,便開始暴躁,

罵兒子:“你怎麼這麼笨?別人會,你怎麼不會……”

家裡到處都充斥著曉梅的怒吼,和兒子的哭鬧。這時候曉梅的父母走了過來

,父親直接指責曉梅:“你是怎麼當媽的,罵孩子有用嗎?你應該去找,問題出在哪裡……”

曉梅於是便出現了開頭那段怒吼,因為,從小到大,曉梅做錯事情、有任何父母不滿意的地方,父親就總是罵她笨、責備她,所以

,曉梅就更憤怒了:同為父母,憑什麼你能這麼對我,我卻不能這麼對我兒子?

讓曉梅更崩潰的是,她一遍又一遍提醒自己,不要成為父親那樣的人

,不要總是去挑兒子的缺點,對兒子怒吼,但是,

她卻不可控地走向了她父親的老路

,和父親的樣子越來越像,

像到讓自己都厭惡。

曉梅甚至想,未來的某一天,自己的兒子是不是也有如此的經歷……這樣的原生家庭,是否會一代一代“傳下去”,無法改變。

“我不想成為你那樣的父母”:與原生家庭和解,原諒並不是好方式

02

與原生家庭和解最好的方式,不是原諒

武志紅老師曾說過:原生家庭,是一個人命運的雛形。

和曉梅一樣的,大有人在。

在自己還小的時候,沒有選擇權,也沒有分辨的能力,只能夠被動地接受著家庭給到自己的環境、教育。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性格、情感、處事方式等等,都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無形的,是存在潛意識裡的。

比如,自己小時候做作業,做得不認真、做錯題,父母會罵我們笨,怪我們不認真;

長大後,我們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同樣的問題,我們無法快速找出一個非常正確的教育方式,然後潛意識裡,便會調出父母曾經對我們的教育方式,然後,

我們便會將這種連自己都不認可的教育方式,施加到孩子的身上。

“我不想成為你那樣的父母”:與原生家庭和解,原諒並不是好方式

平時大家一團和氣的時候,我們不會感受到自己有這樣負面的情緒、教育方式。

但是,

一旦和氣破裂,我們終將原形畢露。

於是,我們在婚姻生活中,總是不自覺地使用父母的相處方式,去對待另一方,甚至是攻擊另一半;

於是,我們在親子教育中,總是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甚至因為一點小小的錯誤,對孩子動手;

於是,

我們變得越來越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如何去和父母相處……

似乎,一切的起因都是原生家庭,那麼我們是不是和原生家庭和解,就可以了?

原諒父母曾經對我們粗暴的教育,原諒父母沒能給我們一個幸福的家庭環境,原諒父母沒給我們一個好的原生家庭。

“我不想成為你那樣的父母”:與原生家庭和解,原諒並不是好方式

因為選擇原諒,所以,我們是不是就能夠與原生家庭和解了?

03

打破舊有的家庭模式,保護好孩子與婚姻

在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雖然不認同,但也能夠理解我們的父母。只是原諒原生家庭,並不能從根本上讓我們與原生家庭和解,自然也無法從根本上去改變我們現在糟糕的現狀。

唯一一個與原生家庭和解的方式,不是原諒,而是改變。

只有改變自己,才能打破舊有的家庭模式,才能夠保護好孩子,與我們的婚姻。

原生家庭無法給自己完美的愛,那麼,我們就自己去學會愛自己、修復愛的功能。

這個想法,是我在看了《原生家庭》這本書之後所得到的領悟。

《原生家庭》的作者蘇珊·福沃德博士在這本書中分析了各種“有毒父母”的所作所為,這些父母給孩子的原生家庭,或許遠比我們的原生家庭要糟糕。

“我不想成為你那樣的父母”:與原生家庭和解,原諒並不是好方式

但是,

作者並沒有去控訴這些父母,而是傳授具體的對策,讓那些受過、仍在受父母傷害的人,獲得勇氣與力量,從父母負面的關係模式中,真正解脫。

以大多數家庭為例

,最常見的兩個問題,便是孩子的教育,和婚姻關係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改變?

首先,如何保護好孩子

為什麼我們總是用父母曾經對待我們的方式,去對待我們的孩子?

最根本的一個原因,便是:不會教育。

因為不知道如何教育,所以,我們便用父母曾經對待我們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如果,我們做了改變,提前去學習教育的小知識,瞭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發育,那麼在面對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腦海裡出現的,便不再是父母曾經惡劣的言語,而是一個個溫柔而又有效的方法。

“我不想成為你那樣的父母”:與原生家庭和解,原諒並不是好方式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

認識的一位家長,之前在孩子做作業拖拉的時候,只會責備孩子。但是,在瞭解兒童心理、看過育兒書、仔細觀察孩子之後,家長知道,孩子的主要問題在於“計劃混亂”,不知道先做什麼作業,遇到不會的作業,就開始磨蹭。

於是,家長先讓孩子做他學得好的語文和數學,然後再陪孩子一起找適合孩子的學英語的學習方法、作業等。

孩子寫作業的效率高了,學習成績也上來了。

懂孩子,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

其次,如何保護好婚姻

教會一個孩子如何愛,最好的方式,便是讓孩子看到,父母之間是如何愛的。

自己缺乏了這樣“愛的能力”,那一定不能讓孩子也缺乏。

“我不想成為你那樣的父母”:與原生家庭和解,原諒並不是好方式

家庭中出現問題,你們第一反應是什麼?

如果是“責備對方”,那麼你們便無法給孩子一個好的原生家庭,婚姻也非常容易出現問題。

但是,如果你和你另一半的第一反應,是“解決問題”,那麼這個家庭的環境,一般是比較鬆弛的。因為沒有責備,只有共同擔當去解決問題,這個問題便不會滯留,而是很快得到解決,夫妻之間自然少有矛盾。

很多家庭從幸福走向離婚,並不是真的發生了什麼大事兒,而是一件又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所以,

別因相互抱怨而導致矛盾不斷累積,而是讓“解決問題、共同面對”來擊退一個又一個矛盾。這才是讓夫妻感情變好、一個家庭得以幸福的最基礎的要求。

04

寄語

責備、原諒、逃避,只能在短暫時間內起到作用。

一個人真正想要重獲新生,最重要的,是“自我救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開心果媽媽育兒間

Tags:原生父母家庭孩子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