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盤點購買紫砂時最常聽到的商家的十大“經典”段子,中槍的舉手

由 紫砂盛世 發表于 娛樂2021-06-14

簡介五、證書之說如今的玩壺人看上一把壺,在左看右看吃不準的情況之下,往往依靠一紙作者證書,於是大凡有點名氣的作品,都附上一張證書

任淦庭有幾個徒弟

一、名人之說

紫砂有史以來,出了不少名人:供春、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惠孟臣、黃玉麟、俞國良、範大生、馮桂林……這些名人,歷經幾個朝代,多是因作品的不朽而成為紫砂名人的。新中國成立後被政府認可的任淦庭、裴石民、吳雲根、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七位老藝人,不僅是因為他們的作品好,人品也好,並能帶徒教藝,成為解放後宜興紫砂逐漸發揚光大的奠基人。在他們的桃李中,又出現了更多的名人,像徐漢棠、徐秀棠、汪寅仙、呂堯臣、譚泉海等。這批名人也是繼承了傳統的技藝,有紮實的制壺、陶刻的基礎,加上躬逢盛世,國運昌盛,社會進步,媒體發達,使他們的名頭越來越大,頭上的光環越來越多,也被越來越多的玩壺者當“星”追,這不能不說為紫砂業之幸事。

盤點購買紫砂時最常聽到的商家的十大“經典”段子,中槍的舉手

如今又見另類紫砂“名人”,以紫砂救世主面目出現,都想爭當時大彬、陳曼生第二第三;原本從事其他行當的人忽然涉足紫砂,且莫名其妙地成了某某名家之徒、學生。他們攀識政要,投其所好,千方百計巴結權貴,商業炒作十分嫻熟。報上常見名,熒屏常見影,廣播電臺常有聲,長年累月浮光掠影,莫道技藝有多精,卻見壺外功夫深,遞上名片嚇一跳,“藝術頭銜”節節高。這些名人你說他不成功吧,他賺的鈔票並不少;你說他成功吧,未見有讓人動心的作品,唉!市場 經濟,出名也真是容易,可惜行家不會喜歡這些“名人”,歷史將留不住這些“名人”。

盤點購買紫砂時最常聽到的商家的十大“經典”段子,中槍的舉手

二、名作之說

紫砂藝人要成為真正的名人,都要有一番艱辛,很不容易,而且在成名的過程中一定出過不少上乘佳作。沒有名作,難成名人,這個道理最簡單不過了。但成名的名人不一定每件作品都讓人震撼,也會出一些與他名頭極不符合的平庸作品。市場越好,做得越多;做得越多,越見平庸、應付之作,有缺陷的修補之作,常見在玩家手中流轉。商業時代的書法家、畫家包括其他一些藝術門類的名人,恐怕也如此,至少紫砂行業中不乏其人。

盤點購買紫砂時最常聽到的商家的十大“經典”段子,中槍的舉手

三、工手之說

歷史上就有代筆一說,近年來又常見報紙上揭露學術界有“槍手”之說,意思就是由別人來寫文章,署上自己的名字去發表。如今。此風吹至紫砂行業。據說一些有了名氣或有了一點小名氣的人已不願意吃做壺之苦,就借用“工手”來作,然後象徵性的校校嘴鋬,光光明針,然後敲上自己的印章,以名人作品出售。售價當然不低,那些尚無名氣的“工手”也樂此不疲。這一現象的出現,倒也著實造就了一批制壺高手(指技藝)。當“工手”們的腰包鼓起來以後,他們遲早會擺 脫被僱傭的桎梏,去追尋自己的名頭,能無聲無息、兩廂情願就上上籤了;

就怕為了炫耀自己光榮的“工手”史,會大吹特吹××大師的壺一直是我做的,只不過蓋上他的印章罷了。據說,已有這種風聲傳出,業內人明白,玩壺人也在逐漸明白。

盤點購買紫砂時最常聽到的商家的十大“經典”段子,中槍的舉手

四、職稱之說

專業人員搞技術職稱評審,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是一種政府行為。職稱應該能大致反映一個人所從事專業的水平,但也不能全部說明問題,尤其在傳統的民間工藝行業。主要是設定的門檻,如外語水平,計算機考試,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的論文發表篇數,獲過什麼樣的獎項,有幾家博物館收藏你的作品等等(在商品經濟的今天,這些都可以想方設法搞定),基本上與他的作品水平不搭界。歷代的名家以作品和人品出類拔萃於行業之林,一手絕活,見真功夫,在沒有職稱的年代也不會有名片去炫耀自己。如今有些做壺人已拿到所謂世界大師的證書,不僅不認識A、B、C,連幾個漢字也寫得不工整。如今有職稱的做壺人為數不少,其中不乏掛羊頭賣狗肉者,同樣,沒有職稱者卻能做一手好壺者也不乏其人,因此,奉勸玩壺者當心,買壺時別陷入職稱陷井,還是要不斷提煉自己賞壺的本領。

盤點購買紫砂時最常聽到的商家的十大“經典”段子,中槍的舉手

五、證書之說

如今的玩壺人看上一把壺,在左看右看吃不準的情況之下,往往依靠一紙作者證書,於是大凡有點名氣的作品,都附上一張證書。真正名人做的壺沒有證書也是真的,反之,假冒名人做的壺即使附有證書也是假的。你想,在連人民幣都能製假的年代,要做幾張作品證書豈不易如反掌。不信你到全國各大旅遊景點賣茶壺的商店看看,或者到產地走走,要誰的作品沒有,要誰的證書沒有。那一張張精美的證書不張冠李戴得鬧笑話就算不錯了。我偶有一次去杭州,在西湖邊的茶壺店裡,就親眼看到具名何道洪的證書卻貼的不是其作品的照片。現在幾個大師級的壺藝師不再印刷證書,而是手寫一張證明伴著自己的作品交給玩家,不僅作品是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品,那張一手好書法、韻味十足的證書也是件藝術作品。當然,你能不看證書就能玩名家壺,就是高人了。

盤點購買紫砂時最常聽到的商家的十大“經典”段子,中槍的舉手

六、獲獎之說

如今的各行各業都在評獎,任何一個行業裡稍微有一點名氣的,都有一大推讓人眼花繚亂的獲獎證書、獎盃、獎牌。應該說,組織這些評比活動的出發點也是好的,可以推動這一行業的發揮和提高,既可以不定期地檢閱行業成果,也可以透過評比發現人才。近年來的評比活動政府不搞了,行業也搞得少了。倒是各種商業性的評比活動十分頻繁,其目的是打響展銷會品牌,租出攤位,使展覽的組織者能獲利。於是這種評比就變味了,各種商品大雜燴,各路評委大聚會,管你懂不懂這個專業,反正多少有點名氣,給了辛苦費,基本上按組織者的意圖“評比”。光收攤位費還不夠,必然再賣掉一些獎盃、證書才有利可圖,於是一個攤位就給一個金獎,二個銀獎,銅獎隨便拿,不夠的話金獎、銀獎也可商量,再給你幾個也無妨。只要新聞媒體一公佈,就皆大歡喜,明年可再來買我的攤位。那些蜂擁而至的參展商買回來的證書、獎盃比賣掉的茶壺多的多。這樣在宣傳自己、推介自己又多了籌碼,廣告小冊子上又多了一項“光輝”,下次再印名片,也可增印一行“××金獎獲得者”。勸君多看作品少相信這些獲獎證書,且不說這些評比的權威性如何,光看這些七拼八湊的評委,你就應該知道這些獎盃、證書的含金量了。

盤點購買紫砂時最常聽到的商家的十大“經典”段子,中槍的舉手

七、出書之說

如今的商品經營者,都大量印刷精美絕倫的廣告宣傳冊子,以勝過事實的詞藻來誇大自己的產品。宜興紫砂出畫冊由香港、臺灣的商人開風氣之先,賣誰的壺,印誰的作品集,在尚未流行廣告宣傳的年代,就有賣什麼吆喝什麼的商人(電影裡看到過)來推介自己的公司。繼而此風吹進國內,吹進紫砂業界。如今的紫砂畫冊老、中、青藝人都在印,而且越印越漂亮。名人題詞。專家寫序,領導合影,獲獎證書,出國遊訪,國內參展,凡是能夠顯赫自己身份的,一股腦兒印上去。二十歲時的習作到成名作,老來作,洋洋上百件,重金買個書號(出版社暗自喜歡,大賺做壺人銅鈿),然後舉行發行儀式,上級首長、地方政要、社會名流、同道師兄妹,花籃錦簇,氣球高懸,盛況空前,不可謂不熱鬧。書再精美誘人,也不能就說明他的作品水平就有多高,權且當作商業廣告吧,隨便翻翻。

盤點購買紫砂時最常聽到的商家的十大“經典”段子,中槍的舉手

八、師承之說

民間工藝、工匠講究師承之說,紫砂業尤甚,名師出高徒在老百姓的心中烙印很深。某人是個工匠,先要問他是跟誰學徒的。做壺人出道都要拜個師傅,開始不覺得怎麼樣,一旦步入社會投向市場,就知道師傅多麼重要。於是能迂迴曲折,先是師從××,後跟隨××大師多少年,得其真傳云云。能掛上顧景舟的就是顧景舟的門生,能說徐漢棠就是徐漢棠的徒弟。在他的作品集上、廣告小冊子上,都得有說明,有的甚至同時拜幾個大師為師,以炫耀自己的出身是多麼顯赫、多麼榮耀。許多玩壺人真還相信這一套,認為“強將手下無弱兵,名師定能出高徒”。紫砂行業誰跟誰學徒,誰是誰的師傅,業內人都一清二楚,不必“篡改歷史”。其實,話要說回來,跟誰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悟性如何,勤奮與否,最終要看你的作品如何?作品好、玩家信服你;作品不好,即使你的師傅真的是位高人,這位高人在黃泥底裡也在哭。

盤點購買紫砂時最常聽到的商家的十大“經典”段子,中槍的舉手

九、家傳之說

民間工藝也講究家傳,唱戲的如此,工匠如此,做茶壺的也是如此。學做茶壺的初衷必不指望當大師,也想不到今天會這樣風光,只是捧只飯碗而已。因此,子承父業,女承母業的人不少。隨著紫砂行業的發展,這個行業中也出了不少高手。改革開放前,媒體不像今天這樣發達,可以宣傳,可以吹捧,可以花錢做廣告,更無商業包裝,而是硬碰硬以作品說話,一傳十、十傳百,海內到海外,再由海外到海內,高手就形成了。如果這個高手的子女也做壺,就成了家傳,到今天的第三代第四代再吃這碗飯,就更不得了了,似乎名人的後代也一定是名人,殊不知祖輩的名人之所以成名,是吃了多少苦磨練出來的,在浮躁的今天,你還有這種意志和毅力嗎?你還能甘於清貧嗎?可見,即使是家傳,也要看作品如何?在生物遺傳上,原本優良的品種連種幾茬是會退化的,這個簡單的道理農民兄弟都懂。

盤點購買紫砂時最常聽到的商家的十大“經典”段子,中槍的舉手

十、館藏之說

在紫砂藝人的職稱晉升中,有博物館是否收藏過你的作品這麼一條。於是許多做壺人千方百計到一些博物館送作品,嚴格意義上的館藏品要求是很高的,它不僅有史料性的價值,還應該是代表某個行業一個時期的最高水平。一些藝術家一輩子夢寐以求要讓自己的作品能進名聲顯赫的博物館,但十分不容易。

如今不一樣了,原本有政府足額撥款養得滋滋潤潤的博物館現在經費都不寬裕,有的甚至捉襟見肘,不得不想法設法搞點經營,以補經費之不足,更無力收藏好東西。因此,聽說有人送,他們何樂而不為,於是許多平庸之作,堂而皇之的進了“殿堂”,博物館也成了“超市”。筆者已見到不少這樣的館藏品了,燙金的大紅證書,一下子成了送壺人自我吹噓的資本,大吹特吹,希望玩家也都來收藏他的作品,真是名利雙收,這樣的“館藏品”未見水平,實不可信。

Tags:紫砂證書名人作品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