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從研究甲骨文到開創依字造器發明宮壺

由 中國發展網 發表于 娛樂2021-11-25

簡介中國宮壺的創意,是以字形為器型,變文字為器型服務讓器型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服務,變文化弘揚藝術為藝術弘揚文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傳承和發展,是發明家季漢生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思想智慧

器形文字是由誰創造的

中國宮壺,是著名發明家、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業發展和文化藝術大使季漢生又一重大發明創舉,是由文字變器型的開山之作。

中國宮壺,是觸中國漢字文化的鼻祖甲骨文的精髓,中華古典建築元素精華,民族精湛紫砂工藝於一體的耀世傑作。中國宮壺風格樸實,意境雋永,是迄今為止茗壺中首款憑蘊涵中國獨特文化基因而登上國際文化大雅之堂的藝術瑰寶。

宜興陶器發明創造於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素以陶瓷工藝揚名,是當代著名的陶瓷工業基地,因此稱之為陶都,為創造中國宮壺,季漢生親臨宜興與專家們共商以紫砂工藝弘揚傳統文化大計,並選定宜興范家壺莊“大生陶藝”傳人、國家高階工藝美術師範秀紅製作中國宮壺。

從研究甲骨文到開創依字造器發明宮壺

圖為:中國宮壺

2018年5月19日,在陶都宜興中國宮壺的出爐慶典上,紫砂界徐漢棠、史俊棠等領導和專家,紛紛讚譽中國宮壺“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宮壺器型創意絕倫”,讚美中國宮壺的獨特創意為紫砂文化向文化紫砂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示範,是紫砂文化之千古絕唱。

中國宮壺面世不到一月,“2018俄羅斯國家博物館上海藝博展”在聖彼得堡俄羅斯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中國宮壺榮幸被俄羅斯國家博物館收藏。該博物館館長Gusev、副館長葉甫蓋尼婭.彼得羅娃親自出席收藏儀式,祝賀宮壺與中國人熟悉的列賓大作——《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同館收藏,有力地促進了中俄兩國文化交流合作。

從研究甲骨文到開創依字造器發明宮壺

圖為:季漢生與俄羅斯國家博物館館長Gusev先生在中國宮壺收藏儀式上合影

從研究甲骨文到開創依字造器發明宮壺

圖為:《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距俄羅斯國家博物館收藏不足100天,在《璀璨中原》河南2018陶瓷藝術設計大賽上。中國宮壺喜獲金獎,並被河南博物館收藏。

中國宮壺榮登國際舞臺,受到了世界有關知名人士的高度關注。喜愛中國文化的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充分肯定中國宮壺獨創依字造器、變字形為器型,是中國漢字除書法藝術之外的又一創新藝術形式,展示了漢字文化久遠的生命力,在上海交流訪問之際收藏了中國宮壺,成為國際上首位收藏中國宮壺的國際友人。

從研究甲骨文到開創依字造器發明宮壺

圖為: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收藏中國宮壺時與範秀紅合影

中國宮壺的發明創意,源自於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在對甲骨文的研究中找到了靈感。

當今中國,中華盛世,國學熱盛,具有遠見卓識的仁人志士紛紛加入到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軍中,作為發明家,季漢生深知發明創造與文化底蘊有關,與中華民族文化復興有關,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發明家,都是把自己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掌握著自己在時代潮流中的命運。在文化的傳承創新中,他重點研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起源及發展歷程,從研究甲骨文入手,挖掘民族先祖的智慧。文字的出現,是文明誕生的重要標誌之一,一個民族的歷史只有在出現文字之後才可以叫做文明史。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在漢字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現代漢字的鼻祖是當之無愧的。研究甲骨文對中國文化史的完善,對漢字形成和演變的研究及其特點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人們在對甲骨文的研究中有兩個重大的發現。第一,甲骨文的雛形是象形文字,在其發展過程中,又演變為象形會意合體,當今漢字中與象形和會意有關的漢字佔比較大,可能源自於甲骨文的演變時期。第二,甲骨文的發展由龜甲牛骨上刻畫紋字,發展到在陶器上刻畫符號,這些符號都刻畫在陶器表面顯著位置,有的符號還塗有色彩,部分符號同圖紋合在一起。這些符號區別於彩陶紋飾,是中國最早的文字雛形。

季漢生認為甲骨文在陶器上刻畫符號並塗有色彩,在近代的文化傳承中已發揚光大,現代的陶器包括紫砂工藝上創新了這項技藝,具有濃郁的文化色彩,但是能否讓甲骨文的象形會意塑造成紫砂器形文字,讓傳統文化得到永久傳承,至今還未有人嘗試過。季漢生在對甲骨文的研究中找到了字形變器型的靈感,開始了這項前無古人的發明創意。

十年磨一劍,用發明家的心血和靈魂打造中國宮壺。

和眾多同代人一樣,季漢生的求學年代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這個中華民族的特殊時期,那個年代的青年學生對古漢語知之甚少,更別說甲骨文。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華夏大地,好學上進,求知慾極強的季漢生從希望的田野上脫穎而出,成為勇立時代潮頭,敢於中流擊水的創業先鋒,發明了舉世矚目的電子穩壓節能燈,在以後的三十多年的奮鬥歷程中,先後取得了三十多項發明專利,他的諸多發明賦予了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開創了用文化引領紫砂產業革命的先河,譜寫了一曲曲文化紫砂的動人樂章,“中華龍壺”、“九二共識壺”已成為傳世經典。讓甲骨文的字形演變為現代紫砂的器型,是季漢生文化創新的又一創舉。選什麼樣的字,造什麼樣的型,季漢生十年磨一劍,用發明家的心血和靈魂打造又一件傳世精品。

新時代召喚新文化,在實現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季漢生從研究甲骨文入手,以留住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與魂為宗旨,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追根溯源,傳承創新,守正創意,大有作為,十年磨一劍,曲折蜿蜒,曲徑通幽,磨掉了急功近利之心,磨掉了浮華急躁之意,為研究甲骨文,他可以泡在書店和圖書館,忘掉了吃飯,他在自己的書房裡捧著書本,守著電腦,忘記了睡覺,真正領略了廢寢忘食的甘苦。

在不斷的研究比較篩選後,季漢生從幾千甲骨文文字中選定“宮”字為塑造紫砂型器的文字藍本。季漢生認為“宮”字作為紫砂器型有兩大特色是其它文字無法取代的。第一“宮’字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沿續幾千年過程中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宮”字在甲骨文時代僅作為房屋的意思,到了封建時代專指帝王的住所及帝王的遊樂場所,如宮廷、宮殿、離宮;到道教盛之年代,又指道教的廟宇;在神話中又指是神仙居住的房屋,如天宮、龍宮;到了佛教年代,又是佛教寺廟的名稱;到了當代又演變成文化娛樂場所,如少年宮、文化宮等。在天文上,黃道分為十二宮,在中國古典音樂中,宮又是古代五音之一。宮,是人類生命起源的聖地。第二大特色是甲骨文“宮”字沿續至今一直保持著形體方整、線條流暢的特色。選擇“宮”字為紫砂器形藍本,可以說是千里挑一的最佳選擇。

一件傑出的工藝作品既要有文化價值,也必須有藝術價值,沒有藝術價值的載體是沒有生命力的,要把一個古老的漢字字形打造成紫砂藝術器型,其製作難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要打造一件至臻至美的工藝經典,靠一己之力也是無法完成的。為此,季漢生專門成立了“中國宮壺”技術攻關小組,聘請86歲高齡的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國工藝美術師徐漢棠擔綱藝術指導,范家壺莊“大生陶藝”傳人,國家高階美術大師範秀紅親自制作。“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2018年5月19日,中國宜興誕生第一件以紫砂為載體的嶄新漢字藝術體——中國宮壺,標誌著漢字藝術從此走向了除書法外的新藝術領域!

中國宮壺所體現的史學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彰顯了創意者豐富的思想智慧、文化智慧和藝術智慧。

中國宮壺以紫砂器型為載體,充分體現了創意者拓寬思路,突破性創新,透過器型把中華文化的經典永久傳承的宗旨。中國宮壺是文化和藝術的完美組合,在表現手法上運用了中國文化象形表意的獨特手法,將代表中華文明的象徵性資訊進行充分的解構,透過諸多文化元素提煉、萃取,生動體現了中華祖先物我同一,意在言外的思想智慧,向人民傳遞出豐富的文化和藝術內涵。設計者巧妙地將漢字的“畫成其物,隨體詰詘”的造字手法逆向運用,因字造物。中國宮壺壺體是一個象形文字“宮”,體現了一棟原始建築,鈕蓋以宮殿屋頂為原型,壺把採用象徵和代表中華古典建築精神和氣質的斗拱形狀,壺嘴是寓意美好吉祥的螭首。

中國宮壺所表現的中華古典文化漢字的魅力和中國古典建築的氣勢雄渾,令人迸發出物象萬千,含蓄不盡的感慨,中國宮壺的設計創意遵循古意而自具特色,取古物之神韻又不拘其形,將中國傳統藝術思想的得意至象,領悟“真意”的思維過程表現到了極致,創作者透過其豐富的思想智慧、文化智慧和藝術智慧把中國宮壺的史學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完美地組合在一起,立足點之高,器型之精妙,是華夏有史以來藝術作品中所罕見,就是歷數磁山文化以來8000年陶藝史,亦可稱為前無古人的千古絕唱。

從甲骨文開始,中國傳統文化中字形與器型的關係是以器型為字形。中國宮壺的創意,是以字形為器型,變文字為器型服務讓器型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服務,變文化弘揚藝術為藝術弘揚文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傳承和發展,是發明家季漢生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思想智慧。中國宮壺的創意前無古人,但季漢生期望後有來者,期望青出於藍勝於藍,期望長江後浪推前浪。中國宮壺是件創意絕倫的文化藝術經典,但它的思想智慧和文化藝術價值已超越了紫砂工藝的範疇,正逐漸滲透到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藝術的傳承和創新發展中,譜寫中華文化藝術發展更輝煌的篇章。

從研究甲骨文到開創依字造器發明中國宮壺,季漢生為文化強國和啟迪後人向更高更深的文化藝術領域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獨特條件!(駿馬、飛燕)

Tags:宮壺文化季漢生甲骨文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