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疾、遲、澀用筆方法初探

由 書法原理 發表于 藝術2021-06-09

簡介行筆速度對於書法藝術效果的影響是巨大的,故而,用筆的遲疾,是歷代書家爭論的焦點,也成為用筆方法的核心

澀勢用筆代表什麼

行筆速度對於書法藝術效果的影響是巨大的,故而,用筆的遲疾,是歷代書家爭論的焦點,也成為用筆方法的核心。

疾、遲、澀用筆方法初探

疾澀是古今書家嚮往的理想用筆方法,其含義是行筆如飛也能無處不澀。清劉熙載說“古人論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如何理解融齋先生的這句話,是疾澀用筆的關鍵。

疾是迅疾,遲是緩慢,澀是一種觸覺的不光滑,這些本意在書法用筆中含義並未發生本質的變化,只是要站在辯證思維的角度,才能領悟古人的真意。孫過庭在《書譜》中說“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勁疾,不能迅速,翻效遲重。”他的意思很明確,追求勁疾,應該建立在領悟淹留的基礎上,表現持重,要以能夠迅速為依託。他說,“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大意是,超級的飄逸,往往是迅速而且勁力內涵,用筆凝重,是因為欣賞領會已經深入到了極致。這種遲速辯證依存的關係,促使疾澀用筆理念的鞏固。

疾、遲、澀用筆方法初探

澀的加入,使超逸之速回歸於平常,讓勁力有了具體轉化方法。東漢蔡邕提出“澀勢”,具體的方法是:緊快戰行,象古代戰鬥的陣列那樣,步步為營,竭力推進,使運筆中隱涵“推——留——推——留”這樣一個個行筆的韌挫,運筆的速度上則出現“快——慢——快——慢”的節奏。澀筆這種推留,猶如人的骨節和竹子生長的竹節,增強了筆畫的骨質感,所以說,澀筆骨生。

疾、遲、澀用筆方法初探

姜夔在《續書譜》中說“遲以取妍,速以取勁”,明確了遲筆與疾筆的用筆特徵。書家對於疾遲相兼的認識大體一致,王羲之指出,每書要“十遲五疾”,用筆一定要有遲有疾,遲以定形,疾以取勢。不同的是,有人主張先遲後疾,而有人強調先快後慢,只是用筆熟練途徑的區別,對於疾澀的追求古今是高度統一的。

Tags:用筆疾澀行筆中說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