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篆刻家:漢代工匠甚至不認識篆書,為什麼漢印卻成了千年之後的經典

由 談藝錄 發表于 藝術2021-06-03

簡介顯然,如果篆書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一個印人就可以邁入新的創作模式“印從書出”的大門了

印蛻什麼意思

我是

強烈主張學篆刻一定要練好篆書書法

的。今天就來詳細說說這個問題。

我的看法跟有些朋友的看法不一致,他們態度堅決並且持之有據:你看,漢代的工匠們,他們甚至可能都不認識篆書,更談不上篆書書法家,但是漢印卻成了千年之後的經典!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元代,篆刻理論家吾丘衍早就回答過了。只是不那麼直接,請看他的《三十五舉》中的這段話:

二舉曰:今之文章,即古之直言。今之篆書,即古人平常字。

簡言之:現在我們讀的文言文,其實就是古人們平常說的話,現在的篆書,其實就是古人們日常應用的平常字。在漢人眼裡,篆書是司空見慣的文字,沒有隔膜,異常熟稔。他們經常見,像老熟人,怎麼可能寫不好!當然,我們也可以檢查漢代玉印的氣息,顯然板滯得多,雖然也有精美的作品,但也只在工藝屬性方面勝出,這是由於玉料的特殊性決定的,玉印要呈現文字書寫性,在當時的條件之下,要難得多。

比較“印中求印”與“印從書出”,談練好篆書對篆刻學習的重要性

(精美的漢印)

當然,漢印的精美被人稱道,並不簡單,漢印是時代的產物:它生長於篆書仍然時常在日常生活的時代,因此,不管是專門書寫印文的印人,還是不懂篆書書法的匠人,他們對篆書非常熟悉,這只是原因之一;漢印之美,還基於它生長在一箇中華民族正統審美觀形成的時代,“

中庸雅正

”的民族審美自漢代形成(“獨尊儒術”之後才真正確立)延續直到今天基本未變,這種美的傳承,漢印只是載體之一,所以漢印盡顯其經典性。反過來說,漢印之美,又反過來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正統審美!

比較“印中求印”與“印從書出”,談練好篆書對篆刻學習的重要性

(可作篆書入門的王福庵《說文部首》)

稍微說遠了,這個問題簡而言之就是:篆書作為古文字只是相對於後世而言的,在秦漢時,它本來就是人們都很熟悉的社會應用文字,印工們根據印面需要可以駕輕就熟地進行文字“印化”處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不練篆書,只能停留在“印中求印”的創作階段

但對於現代印人,這種情況改變了,因為篆書遠離了我們的生活,它變得生疏了。因此,我們有不同的篆刻創作模式:

篆刻的創作模式,最原始的就是“印中求印”,方式最簡單,最合“古法”。其創作步驟為:1、確定創作內容;2、從字典或者印譜裡查詢相應文字的篆法;3、“比葫蘆畫瓢”式的“創作”印稿;4、印稿轉換到石面(上石);5、鐫刻完成創作。其過程如圖:

比較“印中求印”與“印從書出”,談練好篆書對篆刻學習的重要性

(“印中求印”式的篆刻創作模式)

上圖中最關鍵的一步是創作印稿,在這種模式之下,優點很明顯,就是文字及印式更合“古法”,因為文字素材本身就是從古印中“抄”過來的。缺點是印人的創作思想受文字素材的限制,無法痛快淋漓地表達思想感情(印面相對較“死”)。

這樣的創作模式,一般情況下的作品努力的方向可以是圖案設計性,追求的極致是“作印如畫”,印蛻有畫面感;也可以是工藝製作性,追求的極致是極高的完成度(比如陳巨來的元朱文一樣讓人讚歎),印蛻如工藝品一樣;也可以是極高的仿古性,印蛻放到古印裡,完全辨別不出來,古氣森然。再想要表達更豐富的思想感情,實在找不到更多的出路了。

比較“印中求印”與“印從書出”,談練好篆書對篆刻學習的重要性

(陳巨來先生的“下里巴人”)

還有一個小問題,這種創作模式下,想要參加不讓帶“字典”的篆刻考級,顯然難度大增。應負考試的辦法也不多,只能是“背字典”這跟練篆書的背篆字,如出一轍。

練好篆書,可以邁進“印從書出”的大門

那麼,練了篆書呢?顯然,如果篆書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一個印人就可以邁入新的創作模式“印從書出”的大門了。或者,印從書出,不見得比“印中求印”更加高明,但顯然,是打開了新的大門,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印從書出”創作模式的創作步驟為:1、確定創作內容;2、用自己的篆書風格書寫印稿文字;3、調整組成印稿;4、上石;5、鐫刻完成。其創作模式如圖:

比較“印中求印”與“印從書出”,談練好篆書對篆刻學習的重要性

(印從書出的創作模式)

顯然,在創作印稿的“自由度”方面,“印從書出”要自由得多,用以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成為可能。除了追求圖案設計性、工藝製作性和仿古性之外,還要以追求文字書寫性,畢竟不同的書風有不同的書寫技法,進而不同的書寫技法又會生髮出不同的篆刻刀法語彙。

比較“印中求印”與“印從書出”,談練好篆書對篆刻學習的重要性

(吳昌碩大師的“虛素”)

再進一步,就是形成自己的篆刻風格。比如,趙之謙博取吉金貞石,吳昌碩苦研石鼓文、齊白石專摹漢碑,都形成了自己的篆書風格,也最終都成了獨具面目的一代篆刻宗師。

顯然,練篆書對於最終成就自己的篆刻風格很重要。讀到這裡,相信我們已經說明白了篆書學習對於篆刻的重要性了。

補充一點,最後說說刀與筆的關係

篆與刻都很重要!

關於寫篆與刻篆,即刀與筆的關係,我們覺得韓天衡先生的話很有道理:

篆刻藝術是篆字與鐫刻的綜合藝術,不通曉篆字不足以論印章之妙,不熟嫻刀法不足以盡印章之妙。刻因篆佳而生神,篆因刻佳而生輝。

實際上,早在明代,朱簡已經在《印經》裡明確提出刀筆關係的三種境界:

刀筆渾融,無跡可尋,神品也;有筆無刀,妙品也; 有刀無筆,能品也。

總之:要達到“神品”的境界,甚至就算達到“妙品”的境界,不通曉篆書筆法,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什麼也別說,練好篆書,向更高的神品境界邁進吧!

Tags:篆書創作篆刻漢印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