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宋朝的大才子真多,他在登高後寫下一首詩,氣勢與韻味皆可追唐詩

由 一號詩巷 發表于 藝術2023-02-06

簡介就拿唐朝詩人杜甫的《登高》來說,詩以工穩的對仗和流暢的語言,不但將衝擊讀者視覺的大氣畫面呈現於紙上,更是將感染人心的意蘊也體現得無比通透

浣溪沙上片寫了什麼

詩詞有約,一號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登高類的詩作,大多都具有蒼涼大氣、沉穩厚重之特點。就拿唐朝詩人杜甫的《登高》來說,詩以工穩的對仗和流暢的語言,不但將衝擊讀者視覺的大氣畫面呈現於紙上,更是將感染人心的意蘊也體現得無比通透。

而杜甫的這首詩,又不僅成為“登高”之作中的“頭魁”,更是被人們譽為唐朝七言律詩中的“壓卷之作”。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宋朝的大才子真多,他在登高後寫下一首詩,氣勢與韻味皆可追唐詩

秉著對“登高”詩作的那份喜愛與敬重,我們不妨再來欣賞宋朝詩人所寫的一首詩。不得不說,大宋朝也的確不乏才子,這首詩有高山之象,也具大江之氣,從意境到韻味皆可追唐詩。

遊賞心亭

宋·王珪

六朝遺蹟此空存,城壓滄波到海門。

萬里江山來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於今玉樹悲歌起,當日黃旗王氣昏。

人事不同風物在,悵然猶得對芳樽。

王珪,我國北宋時期的文學家,自幼就聰明好學,從他的筆下,常常能夠看到“驚人”的詩句。

王珪的文章與詩作皆有“大氣”之風,我們本期所分享的這首《遊賞心亭》就是很好的力證。

“賞心亭”建於北宋,為建康(今江蘇南京)之名勝。登臨此亭可覽八方景色,山水雲煙皆奔於眼底。歷代有不少的文人為賞心亭題詩,而王珪的這首詩則別具風采。

宋朝的大才子真多,他在登高後寫下一首詩,氣勢與韻味皆可追唐詩

詩的首聯含蓄地點題:六朝遺蹟此空存,城壓滄波到海門;六朝時期的遺址空留於此處,高大的城牆壓著長江的滾滾波濤一直到入海口。

從二句的內容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作者登高後的所見,所以“賞心亭”這一主要物象也相當於在無形之中被拉入了畫面。這是一種比較含蓄的切題方式,做到不偏不離而讓讀者會心。

建康為六朝時的舊都,而六朝曾經的“繁華”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時的建康處處有名勝古蹟,但是經過時代的變遷後,那些都變成了滄桑的遺址。所以作者用“遺蹟”二字,就將一種比較悲涼的古吊意味體現出來,而“空存”一詞更是加深了這種意味。

詩詞聯寫作快速入門

一號詩巷

購買專欄

“城壓滄波到海門”順前一句而來,很具體地呈現了“遺蹟”“空存”的具體情景。畫面生動逼真,飽含悲涼之感。

格律詩詞寫作精講(零基礎學起)

一號詩巷

購買專欄

頷聯是進一步的“登高”所見:萬里江山來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萬里江山都呈現在作者的醉眼之前,歷史上的那些事蹟也都浮現於作者的腦海之中。

律詩的頷聯與頸聯都有對仗要求,而這裡的頷聯就很嚴謹地做到了這一點。那麼從內容來看,頷聯是也是從比較宏觀的角度下筆,透過實象與虛象相結合的方式,把開闊的畫面與的遙遠的歷史展現給讀者。

“萬里江山”把空間距離拉開,放大了讀者的視野,也拓開了讀者的胸襟;“九秋天地”則不但拉開了空間距離,更是拉長了時間距離。所以無論是從視覺方面還是感覺方面,頷聯皆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磅礴”之力與“厚古”之味。

宋朝的大才子真多,他在登高後寫下一首詩,氣勢與韻味皆可追唐詩

從頸聯開始,作者的情感表達就顯得比較明瞭了:於今玉樹悲歌起,當日黃旗王氣昏;於今還能聽到《玉樹後庭花》的曲子,當時王朝的氣象已經不復存在。

“玉樹悲歌”指的就是《玉樹後庭花》這一豔曲,它由沉迷於酒色的南朝陳後主所作。南朝在陳叔寶的頹廢之下很快沒落,所以《玉樹後庭花》也便成了“亡國之曲”。後來的詩人們常會在詩作中借《玉樹後庭花》來弔古諷今,以批判權貴們貪圖享樂的醜陋嘴臉。

作者在這裡也是透過對《玉樹後庭花》的拉入,將這段典型的悲劇歷史呈現予讀者,從而起到弔古之意與警醒人心的目的。

後一句明確點出陳王朝腐朽淪落的現實,在前一句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增強了詩中的厚重韻味。

格律詩詞寫作分類學

一號詩巷

購買專欄

在這兩句中,作者因歷史而產生的嗟嘆,以及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審視都集中體現出來。所以我們在看到歷史的同時,也能看到作者那顆憂國憂民的赤心。

詩在最後呼應開篇並將作者的情感推至高潮:人事不同風物在,悵然猶得對芳樽;雖然當日的人和事都已經逝去,但自然風景卻不曾改變,作者無比沉重的心情還需要藉助酒杯來寬解。

前一句的“風物在”是對首聯“六朝遺蹟此空存”的鮮明呼應,從佈局來說,它起到了穩固結構的作用,體現出“七律”的一大特色。

在前一句中,作者再提歷史故址,為抒發自己心中的“悲愁”做好準備;後面一句水到渠成,一氣呵出,其中的那味“悲涼”盡顯筆端,深深感染著讀者。

宋朝的大才子真多,他在登高後寫下一首詩,氣勢與韻味皆可追唐詩

在這首詩中,作者並沒有提到自己所在朝代的社會局面,那麼他所要抒發的那種惆悵之情,是僅來源於歷史,還是也來源於“當下”?很顯然,作者心中之愁,更多的是來源於“當下”。

作者正是因為處於並不太平的年代,所以當他登上賞心亭而看到六朝遺蹟的時候,也很自然地想到了沉重的歷史;而當他想到歷史的時候,也更是很自然地想到了當下腐朽的社會現象。故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心中的愁也便很自然地湧現出來。

曾經人事縱銷去,卻化愁情到酒邊;各位看官,對於王珪的這首詩,你認為寫得如何?歡迎在評論區簡說一二。

Tags:作者玉樹登高賞心頷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