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廣州農產品緣何“網紅”頻出

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藝術2023-02-05

簡介具體來看,廣州正加快建設嶺南實驗室、隆平院士港、水產王國院士島等重大種業平臺,擁有26個國家級科技研發平臺,設立1億元的種業基金,培育出絲苗米、遲菜心、紅掌等一批“穗”字號優良品種,蔬菜種子進出口量佔全國的60%,自主培育的15個熱帶觀賞魚

藍莓畝產真的有1000公斤嗎

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廣州農產品緣何“網紅”頻出

廣州農產品再添新“網紅”。

最近,世界上第一款龍眼和荔枝雜交的新品種“脆蜜”龍眼登上熱搜,新品種還未正式走向市場就引發關注可謂“未售先火”。脆蜜龍眼並非廣州農產品首次拿下“第一”,花卉“小嬌紅掌”、水稻“增科新選絲苗1號”、凡納濱對蝦“海興農2號”等都在各細分領域領跑全國。目前,廣州共有300多個產品入選“粵字號”農業品牌,超過全省總量的七分之一。

讓人想不到的是,作為超大城市的廣州,在農業領域同樣表現亮眼。這背後正是廣州始終將都市現代農業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走出一條超大型城市集約高效、業態豐富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南方日報記者 傅鵬

新品種出圈

作為育種者,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劉成明對脆蜜龍眼的未來充滿期待。

不久前,脆蜜因成為世界上第一款龍眼和荔枝雜交的品種,在微博、知乎等平臺“出圈”,走進大眾視野。這背後,該品種已經歷經15年選育,於今年通過了廣東省新品種審(評)定的現場鑑定。

脆蜜選育的起點,是解決龍眼產業的痛點。

劉成明介紹,儘管廣東的龍眼產量接近全國的一半,但是目前主要種植的品種只有“石硤”“儲良”兩種。這兩個品種的成熟期非常接近,基本在7月中下旬開始上市,持續20天左右。帶來的結果是,市民感覺剛開始吃上新鮮龍眼,沒多久就下市了;果農的感受是,集中上市賣不起價甚至滯銷,降低種植管理的積極性。

在劉成明看來,優良品種才是對症良藥,所以他們當初希望在新種培育上闖出新天地。脆蜜龍眼的誕生是透過人工雜交,成功選育出的新品種,其以石硤龍眼為母本,以“紫娘喜”荔枝為父本。選擇這兩個品種,是看中石硤龍眼好吃但果小,紫娘喜荔枝口感不佳但果大,兩者可優勢互補。

將龍眼和荔枝進行人工雜交難度極大,儘管兩者都屬於無患子科,但一個是龍眼屬、一個是荔枝屬,具有很強的生殖隔離。所以儘管荔枝和龍眼經常相伴而生,但是從未發現雜交後代。

“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綜合運用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手段,多年的嘗試終於攻克了這個難題。”劉成明介紹,通俗來說,就是透過技術手段讓龍眼母本將荔枝花粉“誤判”為龍眼花粉,允許其完成授粉受精過程,實現了屬間雜交。因屬間雜交具有很強的偏母遺傳特性,所以脆蜜是龍眼新品種。

如今,脆蜜龍眼已經在從化鰲頭鎮成功嫁接了100多棵龍眼樹,今年是第二年掛果,畝產量約4000斤。其實,脆蜜這個名字就說明了該品種在品質上的優勢,糖度達20%—24%,且個頭明顯比石硤龍眼大。

當然,脆蜜龍眼最大的優勢是抗寒性。在潮州試種時遭遇低溫天氣,石硤龍眼枝條凍害程度達到4級,而脆蜜龍眼只有1級,這意味著龍眼產區可以北移。目前,脆蜜龍眼不但在省內產區表現良好,在四川瀘州和重慶永川等地的試種基地也是如此。

產區北移意味著可以拉長採摘期,加上脆蜜龍眼本身就比石硤龍眼晚熟15至20天,可望將龍眼的採摘期覆蓋到整個9月。錯峰上市在價格上的優勢不言而喻,將給果農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

今年,在從化鰲頭鎮試種的脆蜜龍眼就一直採摘到中秋前夕,劉成明表示,市場化是他們正在邁出的下一步,未來,隨著產區擴大,他很有信心將龍眼採摘覆蓋到中秋甚至國慶。

行行出狀元

提起龍眼,不禁讓人想起經常與龍眼上市期前後接檔的荔枝。就在脆蜜龍眼成為新“網紅”前,來自增城的北園綠荔枝也登上微博熱搜,高價格卻依舊供不應求引起關注。

其實,廣州水果品種達500多種,可謂是“嶺南佳果之鄉”,為頻出“網紅”奠定了基礎。當然,最具代表性的還是荔枝,從古至今聞名全國。如今,荔枝“出海”已然不算是新鮮事,而“後輩”龍眼正開啟“北上”的新旅程,嶺南佳果或將再走出一位“代言人”。

廣州農產品的“代言人”顯然不只是嶺南佳果。從資料來看,截至2020年底,廣州全市擁有“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182個,居全省首位。“增城桂味荔枝”“從化荔枝”“從化荔枝蜜”“從化流溪娟魚”等商標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名牌產品”輩出的情況下,產區北移其實早有先例。

如今,廣州人一年四季能吃到新鮮的菜心,正是菜心“北上”的結果。其中,“油綠703”菜心在寧夏、河南等地的年種植面積已超100萬畝。近來該品種的菜心更是實現了品質和產量的雙突破,在西北基地平均畝產1000公斤以上,相比同類品種產量高約30%,銷售價格高10%—20%。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華表示,該院研發的菜心品種佔全國審定數超70%,透過“北上”實現了廣州本地菜心的週年生產供應。隨著菜心走向全國,其“嶺南第一蔬”的名聲也叫響全國。

當然,有著“花城”之稱的廣州,在花卉產業方面也不乏代表作。近來,“小嬌紅掌”“福星紅掌”“朝天嬌紅掌”“廣花福運紅掌”4個紅掌新品種、主持制定的3項廣東省地方標準,分別被列為2022年省級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再說水稻,“增科新選絲苗1號”曾獲首屆全國優質稻(秈稻)品種食品品質鑑評金獎。

重要農產品各大領域“行行出狀元”,折射出廣州種業的發展水平。種業是農業“晶片”,目前廣州已提出抓好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實施“穗種強芯”攻關行動。

具體來看,廣州正加快建設嶺南實驗室、隆平院士港、水產王國院士島等重大種業平臺,擁有26個國家級科技研發平臺,設立1億元的種業基金,培育出絲苗米、遲菜心、紅掌等一批“穗”字號優良品種,蔬菜種子進出口量佔全國的60%,自主培育的15個熱帶觀賞魚品種產銷量全球第一。

接下來,廣州種子將迸發出更大的能量。

有科技、有市場

新品種頻頻出圈,也是高科技助力產業騰飛的結果。

“脆蜜龍眼之所以在廣州誕生,是因為這裡有一群熱愛龍眼荔枝育種事業的人。”劉成明說,廣州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在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上具備優勢。脆蜜龍眼的品種創新在廣州,推廣應用也從廣州開始,相信該品種在廣州市場取得成功後,還會成功走向全國甚至國外的大市場。

劉成明的感受在資料上能找到支撐。2020年,廣州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2。4%,建成“國家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蔬菜育種新技術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等重點實驗室,364個院士、博士團隊全力服務廣州農業,黃埔長洲島隆平院士港等一批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廣州農博士”問診服務平臺初步建成。

種業的加速發展,打通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根據《廣州市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廣州正全力打造優品絲苗米、綠色蔬菜、北迴歸線荔枝、精品花卉、生態畜禽、現代漁業等6條產業鏈。可以看出,這6條產業鏈所涉及的領域,正是廣州種業具備優勢的領域,為產業體系的貫通提供了強有力的動能。

一手抓科技,一手拓市場。

陽光玫瑰葡萄、阿魯斯網紋瓜、藍莓……這幾年,鄉豐特色水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每年都會在特色水果上“玩”出新花樣,除了科技賦能讓特色水果在廣州成功“安家”,每一年選擇的特色水果種類也是基於市場調研的選擇,背後的邏輯是市場缺什麼就提供什麼。

從田間到餐桌,廣州正推動農產品生產、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等緊密連線,讓農業生產更貼近市場、貼近消費者。例如,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搭建的一體化交易平臺,讓人們可以隨時享用安全、品質、便捷的農產品。

從市場痛點找需求,借科技研發找答案,越來越多的農產品“網紅”將從廣州走向全國,邁向世界。

Tags:龍眼脆蜜廣州荔枝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