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折耳根究竟是什麼,貴州人離不開的東西,為何外地人接受不了

由 流浪的旅行者 發表于 藝術2023-01-18

簡介| 圖片來自紀錄片《尋味貴陽》就拿我超愛的戀愛豆腐果來說,這種用酸湯製作的豆腐,沒有蘸水就逝去了它的靈魂

折耳根是什麼地方的

有一種風味叫做刻進 DNA 裡的味道

有一種無法分享叫做過於熟悉

有一種守護叫做不足為外人道也

一城一味,千人千味

很多屬於本地的風味美食,就好像手機號一樣,它是一種深入本地人基因的飲食偏好。

折耳根究竟是什麼,貴州人離不開的東西,為何外地人接受不了

圖片來自紀錄片《早餐中國》

所以當地人眼裡最地道最正宗的味道,有時候未必適合你,畢竟你與它沒有直系親屬的關係。

還記得我之前去過的貴陽,這個西南隱藏的美食城市,腸旺面、烙鍋、絲娃娃、酸湯魚、豆花面等等,幾乎每一種都能讓我欲罷不能。

唯獨一種

檢測本地人的血統的「折耳根」

,臣妾真的吃不下啊!

折耳根究竟是什麼,貴州人離不開的東西,為何外地人接受不了

照片裡的C位就是折耳根真身

折耳根的正式中文名是

蕺(jí)菜

,也被稱作

魚腥草。

西南地區的廣大群眾應該都很熟悉,比如很多成都人也愛這口。

但在貴陽的城市味覺盛宴裡,

折耳根可以說無處不在

折耳根究竟是什麼,貴州人離不開的東西,為何外地人接受不了

折耳根連奶茶都不放過

眾所周知貴州人喜食酸辣,就連他們自己都說:“吃飯沒酸辣,龍肉咽不下”。這種飲食習慣的形成,與當地的地理、氣候、物產息息相關。

比如貴州不產鹽,自辣椒引入後,本地人漸漸用它來“代鹽”調味。而食酸不僅能健脾開胃,促進消化,還能中和喀斯特地貌水質中產生的過多鹼性離子,達到酸鹼平衡。

折耳根究竟是什麼,貴州人離不開的東西,為何外地人接受不了

圖片來自紀錄片《尋味貴陽》

久而久之,一種

食「蘸水」

的風味開始流行起來。

戀愛豆腐果、豆腐圓子、酸湯魚、絲娃娃、糯米飯等等,這些當地特立獨行的風味,都離不開一碗特別的蘸水。

折耳根究竟是什麼,貴州人離不開的東西,為何外地人接受不了

這就是蘸水 | 圖片來自紀錄片《我粉你》

蘸水的種類也有很多種,比如素辣椒蘸水、糟辣椒蘸水、水豆豉蘸水、油辣椒蘸水等等,每一種蘸水都有自己的配偶,但

調蘸水的原料,一定少不了折耳根

折耳根究竟是什麼,貴州人離不開的東西,為何外地人接受不了

看到戀愛豆腐果裡的折耳根了麼?| 圖片來自紀錄片《尋味貴陽》

就拿我超愛的戀愛豆腐果來說,這種用酸湯製作的豆腐,沒有蘸水就逝去了它的靈魂。

而屬於它的蘸水,當地人喜歡用

折耳根粒

、煳辣椒麵、青花椒麵、八角粉、脆臊、酥花生、酥黃豆、熟芝麻、精鹽、醬油、醋、味精、姜米、蒜泥、蔥花兌好。

但放了折耳根的蘸水我是萬萬吃不下,所以當時攤主為我製作了不放折耳根的蘸水。

折耳根究竟是什麼,貴州人離不開的東西,為何外地人接受不了

除了貴陽的折耳根,像北京的豆汁、菲律賓的 Balut、西班牙的 TEX MEX、冰島的臭鯊魚等等,這些本地人視為珍寶的美味,外地人可能吃一口就吐了。

其實,出去玩有時候不要太在意是否尋到了地道風味,只要你親自去體驗過,便能收穫一種獨有的味覺記憶

再說,旅行的時間本來就有限,很多吃的也只能吃一次,就算嚐到所謂的地道,也很難說沒有更地道的。

說了就再難嚐到

除了一城一味,千人千味外,

很多原本的「口味」店,一旦出名就很難再只如初見了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他誤入一處世外桃源,離開時武陵漁人囑咐到:“不足為外人道也。”原因就是不想被太多外人打擾,保留下這片屬於他們的生活。

折耳根究竟是什麼,貴州人離不開的東西,為何外地人接受不了

圖片來自紀錄片《尋味貴陽》

很多被外人熟知的餐廳也是這樣。

記得以前家附近有家蒼蠅館,它家的辣子雞是本地人的最愛,每天都是限量銷售。原因與「

飢餓營銷

」沒有半毛錢關係,主要是因為它的雞都用散養雞,每天貨源就不多。

後來因為在網際網路上人傳人,慕名而去的人越來越多,店主也想過的富裕些,散養雞就變成養殖場的飼料雞了,那種緊實的肌肉感便隨之而去了。

再加上巴掌大的店,每天從十幾桌變成幾十桌,原本的小鍋炒變成大鍋燴,就好比給夏利車裝上瑪莎拉蒂的外殼,再怎麼加油,也帶不動啊!

最後再補充一點,就是現在

花錢營銷的餐廳太多

,好多人看似真誠的評價,實際是看圖填詞,自己都不曾嘗過。

Tags:耳根貴陽本地人紀錄片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