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宋朝商人為了方便進行香料貿易,常以他國使者的身份來進行交易

由 秉燭鑑史 發表于 藝術2023-01-15

簡介引言宋朝商人為了方便進行香料貿易,常以他國使者的身份來進行交易——宋神宗熙寧直至南宋末期,取道自明州出發的南路航線成為宋與高麗的主要路線

千里江山圖用什麼紙畫

引言

宋朝商人為了方便進行香料貿易,常以他國使者的身份來進行交易——宋神宗熙寧直至南宋末期,取道自明州出發的南路航線成為宋與高麗的主要路線。熙寧四年(1071),宋麗重新恢復政治往來,宋廷正式封閉登州港,將前往高麗的出發港改為明州港(今浙江寧波),《宋史》記載:“七年,遣其臣金良鑑來言,欲遠契丹,乞改途由明州詣闕,從之。”由此,由明州港起航往返高麗的南方航線佔據主導地位,一直延續到南宋。

南路航線

後來由於金朝佔領了秦嶺與淮河以北,南宋政府規定:

“凡中國之賈高麗與日本,諸蕃之至中國者,惟慶元得受而遣之。”

這裡的慶元,即為明州在紹熙五年(1194)的改稱。

宋朝商人為了方便進行香料貿易,常以他國使者的身份來進行交易

南路航線由明州至朝鮮半島西岸禮成江碧瀾亭,最後到達高麗首府開城一線,宣和五年

(1123)

奉儀郎徐兢奉使高麗時走的航線便是此條,根據《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的記載,南路航線可分為三段:第一段途經中國境內海域,即從明州港出發向東航行至定海,出海後向北行至淮河入海口處。

南宋時期,由於淮河是宋金的分界線,淮河入海口流域亦是軍事禁區

,所以從明州

出發

的海船,可能從定海出海後選擇附近海道直接東行,不再沿中國海域大陸架北上至蓬萊山一帶。

第二段途經高麗境內海域,即船行除上述從明州港出發的路線外,泉州、杭州、海門(今江蘇啟東縣東北)、江陰(今江蘇江陰)等處也可通行,從這些港口沿中國海岸大陸架北上,到達明州後再行出發,屬於南路航線的延長線。

宋朝商人為了方便進行香料貿易,常以他國使者的身份來進行交易

一是以長江入海口附近的海門、江陰等地為始發點。海門縣地處長江下游入海口料角嘴(今江蘇啟東縣東北)沿岸,曾是北宋時商人前往高麗的港口,

自北宋中期以後,該港逐漸淤塞,不再便於通航,海門縣喪失了昔日對麗貿易港的地位。

江陰(今江蘇江陰縣)城北入長江的河港黃田港是通航的重要河港,《江陰縣誌》記載了改港的繁華:

“黃田港北水如天,萬里風檣看賈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

二是從浙江杭州港出發,先循浙東運河、餘姚江渡至明州,再揚帆北駛。如宋代姚寬所言:

“惟泛餘姚小江,易舟而浮運河,達於杭越矣。”

由此觀之,當時海外各國貨物輸入,是由明州上岸後,再從餘姚江和浙東運河抵紹興,最後經西興渡到杭州。

杭州在大運河最南端、中國東部海岸線的中端,南可達南海諸國,北可通高麗、日本,交通便利,海外貿易興盛,被譽為

“東南第一州”,蕃商來華從杭州港登陸後,宋商又可將其貿易所得的香料轉銷至東亞。三是從福建泉州港出發。

宋朝商人為了方便進行香料貿易,常以他國使者的身份來進行交易

除了與南海諸國通商往來外,福建商人也可從泉州出發前往高麗。高麗王城內

“有華人數百,多閩人因賈舶至者”。

《宋史》記載,熙寧年間,“拯使閩時,泉商黃謹往高麗,館之禮賓省。”

泉州出發的航線除了按以上幾個港口,沿中國海岸大陸架北上,到達明州後走南線到達高麗以外,另一種是直接從泉州入海向東北方向行駛,經過琉球群島,到達朝鮮半島南部港口。

不過,因泉州離高麗較遠,主要貿易物件是南海諸國,所以在往高麗的航海路線中不如明州重要。香料貿易包含香料輸入和輸出。

根據香料輸入的路徑,宋代香料貿易路線分為兩種方式:一條走南線,香料從最遠的東非、阿拉伯地區經南亞、東南亞中轉運輸到中國,

即自大食、三佛齊、占城、交趾、注輦等中亞、東南亞及南亞國家出發,經海上絲綢之路到達廣州、泉州等國內港口。

宋朝商人為了方便進行香料貿易,常以他國使者的身份來進行交易

這些南海諸國往往盛產香料並熱衷於海上貿易,主導了宋代香料的輸入,宋元時期南線發展尤為迅速。

這一時期雖已出現從阿拉伯、東非橫渡印度洋直航到中國的路線,但為了貿易的需要,以及受印度洋季風的影響,

商人們需要在西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港口中轉貿易,遂形成西亞、南亞、東南亞、中國四大區域、以及連線這四大區域的三段航線,以上構成宋時南海貿易網路。

另一條香料輸入路線為西北線,即經于闐、西夏、吐蕃等西域諸國經陸上絲綢之路輸入宋境,由於宋代陸上絲路不逮從前,貿易中心轉向海上,故此線規模遠不及南線,香料貿易主要透過西域轉口貿易的形式開展。

香料輸出的路線相對比較簡單,香料販運至中國後,部分香料經宋朝商人轉手販運到東亞的高麗和日本,這條路線在方向上屬於東線,即經明州、杭州、泉州等閩浙地區港口城市越東海、黃海到高麗和日本諸島的東部海上絲綢之路,

東線雖不如南線海上絲路繁盛,但到宋代已經發展得頗為成熟。

宋朝商人為了方便進行香料貿易,常以他國使者的身份來進行交易

總之,宋代香料貿易路線並不是某一地區通往中國的單一航線,而是呈交叉形態的海上交通網路,南海和東亞地區都形成了複雜的貿易網路,沿線地區興起的重要貿易港口即是見證,這一貿易網路也成就了周邊的港口城市,使它們成為中世紀乃至今日商賈雲集的通商大埠。

中外商人與香料貿易

海外貿易活動不僅要有對時代背景、航海路線等

“海事”的把握,更要落實到“人事”的考證上,宋代的香料貿易能夠形成舉世矚目的成就,商人們功不可沒。

從事香料貿易的商人分為外國商人(也稱蕃商)和宋朝商人,他們往來於南亞、西亞、東非、東南亞與中國之間

,或以貿易,或以上貢的形式將國外所產的香料大規模運輸到中國,或經宋朝商人轉手貿易到東亞等地區,鑄就了宋代香料貿易的盛況。

外國香料商人概況

宋代鼓勵外商來華貿易,來華商人數量龐大,他們或以外國使節的身份攜帶香料入華朝貢,或以商人身份進行市舶貿易,無論是朝貢還是經商,都是宋代香料得以輸入的重要途徑。

宋朝商人為了方便進行香料貿易,常以他國使者的身份來進行交易

史籍記載的入宋外國商人(包括使節或以使節名義來華的商人)主要有以下幾類:人數最多的是大食商人,有蒲希密和蒲押陀黎父子、陀婆離

·蒲含沙、蒲押陀黎、蒲麻勿·陀婆離、蒲押陀離、蒲陀婆離慈、蒲麻勿、蒲囉詵、蒲加心。

蒲琚和胡婦蒲氏、施那偉、李亞勿、佛蓮、辛押陀羅、亞里白地、亞蒲羅、層伽尼、截沙蒲黎、婆羅欽等。

還有一些以他國身份來華的大食商人,如占城使者蒲壽庚、蒲亞里、蒲息陀琶,三佛齊使者蒲晉、蒲蔑、蒲施漢、蒲押陁黎、蒲婆藍、蒲謀西。

這些大食商人人數多,身份複雜,但大多數還是以蕃商身份來華進行香料市舶貿易。

其次是三佛齊和占城商人。占城人有李牌、李麻舟、李眉、李臻、李良莆、李波珠、李訶散、李磨勿、朱陳堯、波輪訶羅帝、陀旁亞聲、陀旁亞里、布祿爹地加、布靈息㢮琴、良保故倫軋丹,三佛齊有李加排、李南悲、金花茶、皮襪、薩打華滿、悉沙文、悉理文,他們多以使節身份來華,政治意義較突出。

宋朝商人為了方便進行香料貿易,常以他國使者的身份來進行交易

此外,還有注輦國使者娑裡三文、琶攔得麻烈氐、吒達巴、頓琶尼、靈保麻遐鈸羅,蒲端國使者李罕、李於燮、已絮漢,渤泥國使者施弩,真臘使節鳩摩僧哥、魔君明稽思、摩臘、摩禿防,丹流眉(丹馬令)使者打古馬、

打蠟

等等。這些國家來華貿易次數不多,史籍對這些商人記載也較少。

史籍所見大食商人

在諸多來華從事香料貿易的商人中,大食商人佔據主導地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輸入香料最巨、最為頻繁在蕃商中之

具有

領導地位。普塔克提道:

“宋朝時,西亞商人,尤其是波斯和大食商人,在遠東維繫著廣闊的貿易網,泉州和廣州的蕃坊構成了這些網路的重要支柱。”

《小畜集》記載:“占城、大食之民,歲航海而來,貿於中國者多矣。”

來中國貿易的大食人每年都很多,因此,宋朝人總是以大食人作為外國商人的代表,他們留居中國不歸,形成以蕃坊為中心的龐大商人群體,他們有些在中國定居,與華人女子通婚,考取功名,“多蒲及海姓,漸與華人結姻或取科第”。

宋朝商人為了方便進行香料貿易,常以他國使者的身份來進行交易

“到十世紀末期,穆斯林商人正在積極地將中國的絲綢和瓷器透過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運輸到波斯灣。

同樣,波斯灣、紅海地區的香料和其他商品也被運往中國市場。

來自東南亞,印度次大陸,斯里蘭卡,西拉夫,亞丁,開羅和西班牙的中國陶瓷,以及阿拉伯文和中文史籍,清楚表明穆斯林商人組織了從遠東到地中海地區的廣泛貿易網路。”

結語

總的來說,為了方便進行香料貿易,眾多大食人從事中國南方各港口至印度、緬甸南部、馬來半島、暹羅灣湄南河口、占城等地區的香料與瓷器販運貿易,並且常年定於與以上地區。

這一過程中,有很多寓居別國的大食商人以他國使者的身份進貢或者交易香料。

Tags:香料商人貿易高麗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