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四十歲以後,請過鬆弛的生活

由 書報文摘 發表于 藝術2023-01-03

簡介——《生活是很好玩的》在圍繞“鬆弛感”的諸多討論中,不少網友表示,在缺少愛的環境中生活,會帶來習慣性的焦慮和緊繃,生怕自己做錯了什麼事,受到身邊人的批評

夢見在河邊建房子好嗎

這段時間,“鬆弛感”一詞引發了集體共鳴。

它起源於微博網友的一篇帖子:博主遇到一家人出門旅遊,因為某些原因這家人的行李全都被退了回來,但並沒有人因此而緊張生氣,相互推諉,而是淡定地解決了行李的問題,繼續愉快地溝通。

這種鬆弛的家庭關係很快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討論,一時間,“鬆弛感”成了人人嚮往的狀態。

“鬆弛感”不等於頹廢,也不是“躺平”,而是以一種樂觀穩定的心理狀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正如畫家何多苓所說:“每一件事情都必須松才做得好。”

讀懂下面這6句話,幫助你擁有“鬆弛感”。

四十歲以後,請過鬆弛的生活

01

人不可以太倔強,活在世界上,一方面需要認真,有時候只能無所謂。

——《生活是很好玩的》

保持“鬆弛感”,重要的是放棄過度的控制慾。

人並非機器,不可能凡事都按照計劃如期進行。過分糾結一切是否按部就班、完美無缺,只能使自己陷入過分緊繃的情緒。

因此,不妨保持一份平常心,保持一份隨遇而安的態度。

不強求,自然不煩惱,保持鬆弛,自得其樂。

02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管得著嗎!”

——《生活是很好玩的》

汪曾祺在書中寫道,文雅人嫌梔子花粗大甜俗,但這並不影響梔子花依舊痛痛快快地散發清香。

他人的看法和評價,並不影響我們成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

生活中,有多少焦慮來自他人隨意的一句評判。我們太在意他人的看法,以至於忽略了自己的心情。

不隨波逐流,不盲目比較,保持自我,也是鬆弛感的應有之義。

03

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要對生活的興趣廣一點。

——《生活是很好玩的》

梁啟超曾說:“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

越是忙碌,越是要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愛好。

工作壓力、家庭關係、考試成績……這些具體到關乎個人生存的壓力,可能早已將我們對生活的熱情耗盡。

興趣愛好則將我們從生活的一地雞毛中抽離出來。

投身於愛好,暫時忘卻種種煩惱,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美好期待,人生的狀態也更加柔軟豐盛。

四十歲以後,請過鬆弛的生活

04

“通達”是對世事看得很清楚,很透徹,不太容易著急生氣發牢騷。

——《生活是很好玩的》

汪曾祺認為,世人常常將通達與冷漠混淆。

通達是一種清醒平和的人生態度,而非對社會現實與他人的境遇毫不關心的冷漠之情。

因此,鬆弛感也並非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味逃避現實來偽裝出來的歲月靜好。

唯有正視現實,承認自己的慾望與遺憾,才能找到現實與自我的平衡點,通達鬆弛地面對人生。

05

我清楚地認識到我的微小,我的平常,更進一步安於微小,安於平常。

——《生活是很好玩的》

安於平常並不是甘於平庸,而是承認自己的平凡,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

“寄浮游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與天地山川的不變相比,人生中的悲喜不過只是一瞬。因此,不必強求不屬於自己的快樂,也無需執著於人生的遺憾。

放低自己,也是放過自己。

承認自己的渺小,人生才能變得開闊。

06

一定要愛著點什麼,它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充盈。

——《生活是很好玩的》

在圍繞“鬆弛感”的諸多討論中,不少網友表示,在缺少愛的環境中生活,會帶來習慣性的焦慮和緊繃,生怕自己做錯了什麼事,受到身邊人的批評。

而在充滿愛意的環境下成長,犯錯時有人接納,焦慮時有人關懷,永遠不缺從頭再來的底氣,更不必因為犯了小錯或是無心之失就謹小慎微,精神崩潰。

愛是讓我們精神穩定的強大核心,足以影響我們的一生。

我們要有愛自己和愛他人的能力。如此,才能以堅強、寬容的心面對接下來的人生。

“鬆弛感”看似難得,卻並不是現代生活中的“奢侈品”。

它的終極奧義在於不強求。

面對生活中的意外,我們要積極應對,但不強求圓滿;面對自身的不缺陷,努力提高自身,但不強求完美;面對人生中的遺憾,盡力追求經過,但不強求結果。

不苛責他人,也不為難自己,保持著自己的生活節奏與生活態度,不斷前進。

其實,順從內心,不強求“鬆弛感”,本身就是一種鬆弛的體現。

四十歲以後,請過鬆弛的生活

作者簡介:念山,以文字勾勒生活,以熱愛吟詠歲月。

Tags:鬆弛生活強求好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