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王羲之與《蘭亭集序》

由 淡泊如菊愛傳統文化 發表于 藝術2022-12-01

簡介蕭翼裝扮成一個窮書生,帶著二王書畫(即王羲之和王獻之)的一些雜帖拜訪辯才,同他交了朋友,兩人經常飲酒賦詩,評論二王書畫,在酒酣耳熱之時,辯才終於透露出他藏有《蘭亭集序》的真本

王羲之修蘭亭修葺什麼意思什麼

王羲之字逸少,山東臨沂人,東晉最有名的書法家。‘

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曾做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因此人們又稱他為“王右軍”、“王會稽”。

小時候他跟隨當地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十二歲時父親便親自傳授他筆法理論。後來王羲之渡過長江,遊歷北方名山,博採眾家之長。他的楷書師法鍾繇,草書則學習張芝,也習過李斯,蔡邕等人書法。他的作品很多,如《快雪時晴帖》、《平安》、《何如》、《奉拮三帖》、《十七帖》等,當然最有名氣,最具代表性的是《蘭亭集序》。他因此被尊為“書聖”,《蘭亭集序》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共28行、324字,它的章法渾然一體,筆法粗細多變,字形疏密相摻,全篇“遒媚勁健,絕代所無”,連墨氣也忽濃忽淡,最能體現王羲之之書法的最高境界,全篇二十幾個“之”字,字字不同,每個字有每個字的寫法,筆法千變萬化,令後人歎為觀止。

關於《蘭亭集序》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據說古人每年三月初三,為求消災除兇,到水邊嬉遊,稱為修禊。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42人來這裡修禊,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詩歌會。一群文人雅士,置身於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中,眾皆列坐曲水兩側,將酒觴置於清流之上,任其漂流,停在誰的前面,誰就即興賦詩,否則罰酒。據記載在當時參與其會的42人中,12人各賦詩2首,9歲的王獻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罰酒3觴。王羲之將37首詩彙集起來,編成一本集子,並借酒寫了一篇序文,這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傳說王羲之以後曾多次書《蘭亭集序》都不能達到原來的境界,這不僅驗證了藝術珍品需要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才可造就,也表明了酒的神力和作用。

《蘭亭集序》傳到王羲之的後代智永,由於智永出家當了和尚,臨終時將它傳給了弟子辯才。辯長擅長書畫,將《蘭亭集序》珍藏在粱間暗檻之中。酷愛王羲之之書法的唐太宗,遍求蘭亭真本,終於瞭解到它的藏處,於是想法設法謀取,但辯才始終不透露真情。唐太宗無奈,便派御史蕭冀專程趕到越州設計騙取真跡。蕭翼裝扮成一個窮書生,帶著二王書畫(即王羲之和王獻之)的一些雜帖拜訪辯才,同他交了朋友,兩人經常飲酒賦詩,評論二王書畫,在酒酣耳熱之時,辯才終於透露出他藏有《蘭亭集序》的真本。辯才將蕭翼視為“好友”從而失去警覺,將蘭亭真跡置於桌案之上,不再放回粱間暗檻。終於有一天蕭翼得知辯才外出,便潛入僧房盜走了蘭亭真跡。

蕭翼偷走蘭亭真跡後,來到地方官處,命令地方官傳辯才叩見朝廷御史。辯才到後,蕭巽對他說明自已乃是奉聖旨來取蘭亭真跡的,現在已經到手,特意喚他來告別。辯才聽後,氣昏在地,驚悸痛惜而死。

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真跡後,令人摹刻翻拓,踢給他的皇子近臣,他臨終時又將《蘭亭集序》作為陪葬品埋入昭陵。從此這“天下第一行書”長埋地下,人們再也看不到它的真面目了。而後世流傳的都是歷代書法家的模仿之作,難怪詩人陸游詩曰“繭紙藏昭陵,千載不復見”,為此嘆息不已。

王羲之的作品雖然都遺失了,但是他的書法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很多書法家都學習或模仿過他的作品,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顏真啷、柳公權,五代楊凝之,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名家無不學習王羲之,清代雖以碑學打破帖學的範圍,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仍未動搖。但的行書藝術成為後世無法攀越的高峰,世代名家,鉅子,透過比較、揣摩、無不心悅誠服,推崇備至。

歷代行書名帖:

王羲之《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

顏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書”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天下第三行書”

米芾《蜀素帖》“書家筆勢,亦窮於此”

趙孟《絕交書》“古今行書之神品”

王羲之與《蘭亭集序》

王羲之是東晉最有名的書法家。

Tags:王羲之蘭亭集序辯才行書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