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由 肺小魚老師 發表于 藝術2022-11-29

簡介圖片來源:《人物週刊》:年輕時的胡永平,早早成為母親,卻對人生充滿困惑所以,她會刻意避免成為那樣的媽媽,儘量不掌控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處

丘位元跟的誰

文章轉載丨成長樹

在傳統觀念裡,一個好媽媽,既要溫柔賢惠,又要勤儉持家,還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生活起居。

所以,網上才流行那句話——

“我的媽媽是超人!”

說白了,以上對媽媽們的定義,還是要求媽媽將孩子排在人生的首位,一切圍著孩子轉。

雖然這樣的母愛很偉大,但誰都不希望社會刻板印象給母愛貼上固有標籤,這樣無形中只會讓我們壓力更大。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圖片來源:電視劇《我,到點下班》

其實,母愛本就沒有統一的模板,你必須承認,我們身邊還有些媽媽:

她們不操持家務,不為孩子犧牲,有自我的精神世界,有新潮的育兒觀念,創造了一種非典型的親子關係。

你可以說,她們不是一個完美媽媽,但你不能否認她們也是愛孩子的好媽媽。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朋友母女:

我們越來越“獨”,但我們都很自由

有個媽媽和女兒的關係很特別,她們有親密,也有疏離,有依賴,卻又各自自由、獨立。

這對非典型母女,就是《人物》週刊報道過的—48歲的胡永平和女兒韓舒淇之間的故事。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胡永平是非常看重平等和自由的人,她在傳統家庭長大,深知那種被束縛和掌控的無力感。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圖片來源:《人物週刊》:年輕時的胡永平,早早成為母親,卻對人生充滿困惑

所以,她會刻意避免成為那樣的媽媽,儘量不掌控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處。

對於韓舒淇的成長,胡永平沒有太多要求,給女兒最多的權利就是自由。

她不會過問女兒的私生活,不干涉女兒的喜好、交友,在基本原則之外,她們兩個都做到了彼此尊重。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但你要說她不管孩子,是個自私的媽媽,那就有點過於苛責。因為胡永平該盡到的責任也都在努力盡到。

胡永平有自己當母親的標準,她不會輕易指責孩子,或者點評孩子這個那個不對,而是換個方式,就是你這麼做,我可以給出建議,但我不會強烈禁止。

比如,韓舒淇染髮的顏色,她覺得不好看,但她不會直接說,只是會建議換個顏色會更適合。

包括談戀愛,韓舒淇的每個男朋友,她都認識,還會一起吃飯。

雖然她可能不喜歡這個人,但她會尊重,同時也會做性教育,讓女兒知道哪些事情對自己有害。

她想讓女兒知道,你有選擇的自由,也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但遇到問題,需要幫助的時候,媽媽會一直站在背後,你不用害怕。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圖片來源:《人物週刊》

韓舒淇說:

“我媽從來都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媽媽。”

的確,胡永平的母愛表達方式很反傳統。

她不講犧牲和奉獻,不講束縛和要求,更多是用一種平等、自由的態度,指引女兒慎重、獨立做出人生的每個選擇。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同時,她對工作的拼命、對理想的執著,以及對生活的大膽追求,喜愛潛水、跳傘、騎摩托等,都在潛移默化讓女兒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現在她跟女兒一起工作,最大的願望是希望韓舒淇能找到喜愛的事情,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圖片來源:《人物週刊》:40歲後,胡永平愛上了騎摩托車

仔細想想,做母親是沒有範本的,而胡永平提供的範本是,

可以付出,但不要犧牲,先成為自己,才能成為別人的媽媽。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佛系媽媽:

先讓自己舒服,才能讓孩子舒服

都說“父母之愛則為之計長遠”,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未來,大部分的媽媽都會為孩子考慮周全,透過報班來幫孩子贏在起跑線。

但是,不為孩子報班的媽媽,就不是好媽媽嗎?

當我看到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中的大理媽媽樂樂,突然眼前一亮,發現在傳統之外,還有一種並不傳統卻也值得借鑑的育兒方式。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樂樂和女兒趙梅朵生活在大理,她的育兒心得是,

先讓自己舒服,才有能量照顧孩子。當你自己彆扭的時候,你沒有辦法讓別人舒服。

所以,樂樂選擇了令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她搬到喜歡的城市居住,從事喜歡的職業,創辦了心理工作室。

樂樂的日常生活是看雲、喝茶、做心理療愈。

她自己就過得非常快樂,而這種良性的情緒也自然傳導給孩子,讓趙梅朵成長得無憂無慮。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我願意稱樂樂為佛系媽媽,因為她從未有過育兒焦慮,不參加教育的內卷,不逼孩子寫作業,沒有給孩子報過補習班。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但你能看出,趙梅朵是個自律且快樂的孩子。

樂樂說,女兒都是自主性的學習,發自內心去做喜歡的事情,不管是學習,還是愛好,樂樂都會無條件給予支援。

趙梅朵的業餘愛好是烹飪,理想是當個廚師。樂樂會默許女兒在灶臺前折騰,也會給她做的美食給予極大肯定。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趙梅朵還很喜歡畫畫,樂樂會陪著她一起作畫,任其施展天性裡的熱愛。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所以,當樂樂問女兒“媽媽不會烘焙,不會做飯,為什麼你還讓我當你媽?”

趙梅朵特別開心

說“因為你會跟我講一些道理。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孩子。”

從樂樂身上,我們明白一個道理,當媽媽先去找到喜歡的生活,讓自己的情緒價值得到滿足,活得舒坦不擰巴,才會有更好的精力和心情,去養育孩子、照顧孩子。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就像樂樂說的那句話“”我不需要孩子成為自己的榮耀”。

潛臺詞是,因為我自己的人生就可以很榮耀。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努力追求幸福,是媽媽,更是我自己。

我想分享的第三位媽媽,也是來自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是關於單親家庭重組過程中,親子關係的碰撞與和解。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成都媽媽欣欣離婚後,獨自撫養兒子,前一段婚姻的倉促和不成熟,讓她對下一段感情慎重且珍惜。

但這也意味著,她將迎來更多家庭關係的挑戰。因為她的兒子原兒無法接受這個新家庭成員的到來。

為了阻擋欣欣和男友查理交往,原兒使出了渾身解數,作天作地,哭鬧不止,甚至還會說難聽的話刺激媽媽。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因為在孩子幼小的認知裡,她擔心媽媽的愛會被分走,自己會失去媽媽。

欣欣明白這個過程需要大人和孩子一起面對,因為她曾經也生活在單親家庭,也曾有過叛逆阻攔母親追求幸福的經歷。

她更能理解原兒,但欣欣也深知,母子的關係走到了一個成長的節點,孩子需要面對生命中的新變化。

欣欣在原兒鬧完脾氣,情緒冷靜後,會跟他好好溝通,詢問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當孩子問媽媽“你是怎麼做到兩個爸爸都喜歡的?”欣欣坦誠

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為孩子做心理疏導。

而查理這邊也在努力和孩子建立感情,陪原兒玩,當朋友,讓他開心,讓原兒覺得他來了以後是對生活有加分的。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在處理再婚問題上,欣欣沒有在孩子面前刻意迴避這件事,也沒有一味迎合孩子的負面情緒。

而是用一種把事實丟在原兒面前,讓它呈現的方式,哪怕是孩子會中間有意見、搞破壞,這個過程,他們都接受,一起去調整。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就像欣欣認為的,決定父母幸福的決定,不應該由孩子來做,而是由大人來做。有些碰撞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

欣欣的這個觀點,很符合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的

“課題分離”

理論。

“就是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我只負責把我的事情做好,而你也只負責把你的事情做好。”

作為父母,我們盡到了我們的責任,完成了我們的課題,剩下孩子的選擇和成長,那是他的人生課題,需要在家長的輔助下,讓他自己去克服和麵對。

帶著孩子逃離一線城市,不焦慮不內卷,如今孩子成了這樣

《了不起的媽媽》宣傳海報上有句話

“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愛你的媽媽。”

是的,到底什麼是好的教育,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而什麼才是好的媽媽,也許每個深愛孩子的我們,都是適合

回答。

媽媽這個詞,從來不意味著犧牲和奉獻,也不一定要隱忍和求全,在成為別人的媽媽之前,我們還是自己。

從這些非典型的媽媽身上,我們受到了教育的另一種啟示,當媽媽們不將焦點全部聚集在孩子身上,而是先顧好自己,找到喜歡的生活。

當你的情緒放鬆了,你的生活過好了,你才會有更多的精力和能量去照顧好孩子。

有時候,期望越多,焦慮就會越多,當你能夠從育兒的緊張中抽離出來,反而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收穫不一樣的結果。

正如心理學家張筠怡說過的一句話:

“媽媽越時髦,孩子越自信;媽媽身材越好,孩子越驕傲;媽媽越有進取心,孩子越勤奮;媽媽越堅持做自己,孩子越獨立。”

Tags:媽媽孩子樂樂欣欣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