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古代中國中原於邊疆遊牧民族爭鋒,為何越到後來,遊牧民族越強!

由 承時尚來冶情操 發表于 藝術2021-10-10

簡介具體到中國,政治上從匈奴到突厥,屢屢被漢人王朝分化打擊的遊牧民族,逐漸開始了民族覺醒,他們的政治體制從鬆散的部落聯盟制度,奴隸制度,走向了封建軍事貴族統治的制度,科技上游牧民族在主要的軍事科技,冶煉和鑄造方面,同中原文明沒有了代差,遊牧民族

程朱理學是哲學嗎

翻開歷史的長河,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歷史中中原政權對於邊疆遊牧民族的優勢是呈現不斷的下滑趨勢的,從晉代開始,遊牧民族就成為中原最險惡的,體量最相當的敵人。隋唐和突厥,宋和遼金,明對蒙古,遊牧民族單純從軍事的角度考慮,能力逐漸的壓倒了中原政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複雜的,筆者試著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首先,從歷史宏觀的角度分析,中原文明不可能一直保持對周邊,特別是北方長達千年的優勢,任何文明都有興衰,從唐代開始,中原文明在東亞的統治地位降低,是符合歷史的週期論的,蒙古在歐亞大陸的霸權地位,中亞西亞塞爾柱人的統治地位,說明遊牧民族迎來了他的爆發期。

古代中國中原於邊疆遊牧民族爭鋒,為何越到後來,遊牧民族越強!

具體到中國,政治上從匈奴到突厥,屢屢被漢人王朝分化打擊的遊牧民族,逐漸開始了民族覺醒,他們的政治體制從鬆散的部落聯盟制度,奴隸制度,走向了封建軍事貴族統治的制度,科技上游牧民族在主要的軍事科技,冶煉和鑄造方面,同中原文明沒有了代差,遊牧民族更易於動員的軍事文化和制度,漢人內卷程度的加重,宋以後統治者和哲學對尚武的敵視,都讓中原政權在和遊牧民族的交鋒中逐漸被壓制。

一.沒有永遠的武德充沛的文明——-符合哲學規律的。

1.從古文明的角度來看中原政權

從周對西戎的戰爭,一直到西晉末年的五胡亂華,中原文明碾壓北方遊牧民族文明已經有將近千年的歷史了。相比於被羅馬殖民的埃及,被徹底消滅的巴比倫,被北方雅利安人和其他民族不斷入侵的印度,中原文明在巔峰期的時間最長,他不可能連續的保持巔峰狀態。由於地理原因的限制,中原文明在強大的時候也不可能徹底的消滅遊牧民族的威脅,那麼在數千年中,他虛弱的時候,就必將會遭到對方的攻擊,這種攻擊哪怕失敗一百次,只要成功一次,都是對中原文明巨大的傷害。

古代中國中原於邊疆遊牧民族爭鋒,為何越到後來,遊牧民族越強!

2.遊牧民族從七世紀到十五世紀的上升期

遊牧民族的突然興起,是一種文明現象,他不侷限於在中原文明的周圍,匈奴,突厥,柔然,鮮卑,大夏,塞爾柱,一直到遊牧的巔峰蒙古,遊牧民族的衝擊是一波又一波的,崛起的地域是整個歐亞大陸。由於生存環境的艱苦,遊牧民族總是傾向於用戰爭和劫掠來給遊牧民帶來財富和福祉,這種 掠奪性質的文明特點,能讓遊牧文明 短時間內滾雪球一般的實力迅速強大,而大範圍的劫掠,讓軍事科技交流的甜果,首先被遊牧民族吞嚥。宋的火藥用於西亞,中亞的戰場,中亞的回回炮又架在襄陽城下,遊牧民族成了軍事科技上具有優勢的一方,他自然就可以壓制非遊牧民族的力量了。

二.政治上游牧民族的進化與覺醒

1.中原文明的大一統情結到擁有四海的汗

從秦朝開始,中原文明就有強大的凝聚力,嬴政以後,在面對北方的戰爭中,長達百年的時間內,部落制度的遊牧民族面對的是民族意識覺醒的漢人。這是一種政治制度的碾壓,缺乏凝聚力的遊牧民族,出現了很多民族的背叛者,在匈奴時期有渾邪王,在隋代有西突厥的處羅可汗,他們對於同族競爭者的仇恨和提防,遠遠大於對中原王朝的敵意。部落制度的,由於自然條件不能形成大規模人口聚居的遊牧文明,在很長的時間內都缺乏凝聚力,從漢對匈奴的分化,一直到裴矩對突厥的離間,中原文明一直在用機巧詐變來對抗遊牧民族的蠻勇,很快的,遊牧民族開始了覺醒。

古代中國中原於邊疆遊牧民族爭鋒,為何越到後來,遊牧民族越強!

成吉思汗崛起說明,團結起來的遊牧民族,有了同為蒙古人的那種凝聚力,配合符合遊牧民族文化的政治制度,就可以迸發出驚人的戰鬥力,蒙古的怯薛軍,金的猛安,謀客,原始的,質樸的軍政制度,最大限度的發揮了遊牧民族的軍事潛力,他們開始壓制中原王朝了。

2.中原尚武的自我閹割

無論從哪方面看,晉朝和宋朝都是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力量對比產生變化的節點,從晉朝開始起,中原王朝開始失去了對於遊牧民族的優勢,雙方的力量開始處於同一個水平,從北魏開始,一直到唐,朝廷的皇室貴胄,軍隊中最有戰鬥力的部分,比如北齊的百保鮮卑,都有濃厚的遊牧民族的烙印。而從宋開始起,遊牧民族的軍事力量開始壓制中原王朝,明朝對元的勝利,除了元正處於他最衰弱的時期外,還有遊牧民族軍事貴族內訌的重要原因,事實上明朝對於西域統治權的喪失,土木堡之變的失敗都說明,遊牧民族在軍事力量上對於中原王朝的優勢並沒有被根本逆轉,明朝的人口,科技在大大超越了北元諸國的條件下,還是無法取得戰略上的絕對優勢。

宋朝開始的重文輕武,對於武將統兵和調兵權力的制約,財富和權力向科舉制選拔出來的文人集團的傾斜,都讓華夏尚武的風氣遭到了徹底的閹割,這樣的閹割不但是政治上的,更是哲學上的,程朱理學開始改變了整個中原王朝的風氣,一直到清,統治者的興趣更多的集中在了維護政權的穩固上,開疆拓土的雄心越來越被消磨殆盡。

古代中國中原於邊疆遊牧民族爭鋒,為何越到後來,遊牧民族越強!

3.遊牧民族開始建立起對中原王朝的信心

文明,政權的對手間的戰鬥和圍棋中的棋手對弈一樣,勝利往往具有慣性,如果說從漢開始起慣性是中原王朝碾壓遊牧民族的話,那麼從李克用的沙陀族騎兵縱橫天下,一直到回紇人劫掠唐朝的財富和子民,遊牧民族開始建立起對中原王朝勝利的信心了。

從一漢抵五胡到女真滿萬不可敵,人口處於絕對劣勢的遊牧民族,邊疆不開化的漁獵民族,都在軍事鬥爭中充滿了戰勝中原軍隊的信心,這不是一兩場戰役勝敗的事情,這是大量的史實中,遊牧民族對於中原民族的戰績決定的,事實上,這些能夠在艱苦的條件下長期作戰的堅韌的戰士,確實比那些浸淫在享樂的哲學,明哲保身的哲學,陰柔狡詐的處世哲學中的中原戰士,更加的勇猛,更加的富有侵略性。他們的勝利,沒有那麼多高超的政治手段配合,而是野獸一般殺死對手的本能的迸發。

三.軍事科技上游牧民族的奮起直追取決為馬的決定性因素

1.漢人盔甲與武器優勢的喪失

早在漢武帝時期,衛青和霍去病對匈奴的戰爭中,中原騎兵就飽受遊牧民族曼古歹戰術之苦,漢朝騎兵總是倚仗鎧甲的防護,漢刀的鋒利,儘量讓戰鬥進入短兵相接的節奏中,這和羅馬人在和帕提亞人的戰鬥中面臨的情況一樣。可以說早期文明程度較高的王朝,都是依靠裝備來獲取對遊牧民族的勝利,但是西晉末期對於鮮卑騎兵,匈奴騎兵的僱傭,大量漢人工匠被擄掠到遊牧部落,馬蹬的發明,重騎兵戰術的成熟,都讓遊牧民族迎來了自己軍事力量的巔峰。

古代中國中原於邊疆遊牧民族爭鋒,為何越到後來,遊牧民族越強!

2.遊牧民族騎兵戰術的持續豐富

如果沒有火藥武器的出現,遊牧民族的軍事優勢幾乎是無法追趕的,馬,確實是戰略性的軍事資源,從輕騎兵劫掠,弓騎兵曼古歹到鐵浮屠,到怯薛,遊牧本身天然的對騎兵的訓練,不是一句馬術嫻熟可以概括的。他更是軍隊的動員率,戰場的協調,戰略的縱深打擊和戰術的突然性等等一整個戰爭體系,遊牧民族用了數百年來完善這個體系,然後開始 了他們的碾壓,這個體系完善的時間曲線圖是和遊牧民族軍事上開始逆轉中原王朝的曲線圖高度重合的。

結語:

我國古代王朝,中原政權最重要的戰略對手,當然一直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衝擊從先秦開始,一直持續到了清朝的阿古柏,他確實有一個明顯增強的趨勢。中原王朝在這樣的衝擊下,開始慢慢的力不從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遊牧民族人口的增加,草原民族不斷的優勝劣汰中,不同的部落開始整合成一股更加團結的力量,這是遊牧民族開始在軍事上具備優勢最基本的原因。

古代中國中原於邊疆遊牧民族爭鋒,為何越到後來,遊牧民族越強!

對於天生能夠吃苦耐勞,從小接受準軍事化訓練,擁有眾多的馬匹的遊牧民族來說,軍事鬥爭上主要的劣勢是一盤散沙的政體和武器甲冑對中原王朝的代差,這兩項都被慢慢的彌補了。而中原王朝的劣勢缺乏馬匹,文明程度太高造成的懼怕戰鬥,內卷嚴重,卻得不到根本的改善,在這樣的情況下,遊牧民族開始在軍事上對於中原王朝越來越強大,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參考資料:

《劍橋戰爭史》

《草原帝國》

《上下五千年》

Tags:遊牧民族中原文明王朝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