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不教胡馬度陰山”|“教”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由 詩詞家南郭居士 發表于 藝術2021-07-04

簡介古代的讀音是既成事實,但我們現在寫詩詞時就不需要刻板了,如今該怎樣讀就怎樣寫,畢竟古人也有一些把“教”該讀平聲的用作了仄聲,況且又是一個多音字,我們就更有理由使用現代的讀音寫了,如果現在我們寫首詩當“教”的意思該讀是四聲(仄)時,你說應該讀

蟲莫讀什麼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朝詩人王昌齡的這首《出塞》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吧,不過,其中“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教”字許多人可能會讀成四聲【jiào】吧?其實它在古詩中是平聲,此處正確的讀音應為【jiāo】,而不是【jiào】。而在我們平常閱讀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勝列舉,再比如“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句,是金朝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的句子,其中的“教”仍然讀【jiāo】(平聲)。

之所以這裡把“教”字的讀音單獨來論述,是因為它確實有些特殊,而且在詩詞中出現的頻率也很高,因此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瞭解,從而少一些誤解。

我曾寫過一首《奇境天池》的詩,當時被一個網路詩詞講習班的老師點評,當評到“古來奇境留仙隱,難教人間煙火知。”時,老師說這個“教”字平仄可商榷,古時是平聲,而這裡應為仄。當然還遇到類似這樣的事,比如另一首《賞裕河漫山野桃花》中“莫問芳菲知幾許,遍山粉色教人留。”其中的“教”字也被詩友指出平仄有誤。當然老師和詩友的看法是有其理由的,不過我在知道會被質疑的情況下還要這樣寫,是不是另有說法呢?下面試展開探討之。

首先,我們就“教”字做一次古今分析比較。

古文中:

教jiào

①<名>教化;教育。《禮祀·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②<動>教導;教誨。《師說》:“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又】<名>教誨;指教。《荊軻刺秦王》:“此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

③<動>指示;指點。《促織》:“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教jiāo

①<動>教授;傳授知識技能。《孔雀東南飛》:“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

②<動>使;令;讓。《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現代:

教jiào

指導,訓誨:教習。教頭。教正。教師。教導。管教。請教。教學相長。因材施教。

使,令:風能教船走。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教jiāo

傳授:教課。你教給我做。

透過上面比較,基本可得出如下對比結果:

一、“教”是一個多音字,在古文和現代文中都有【jiào】和【jiāo】兩種音。二、含教化、教育、教誨等意時,古今都讀【jiào】。三、<動>傳授、教授之意時古今都讀【jiāo】。四、古代作<動>使、令、讓之意時讀【jiāo】,而現代卻讀【jiào】,這就是不同點。

“不教胡馬度陰山”|“教”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然而,經過我對古詩詞的大量排查,發現古詩中“教”絕大多數都讀平聲【jiāo】,讀仄聲的極少。因此我們讀古詩詞遇到“教”字時讀平聲【jiāo】基本都會蒙對,故而如果你是播音員的話,在不懂平仄的情況下把古詩中的“教”字讀【jiāo】極大機率不會錯。這也就是同行們說我前面兩首詩中該字平仄值得商榷的原委之一。

而且詞也一樣,“教”絕大多數的詞中都讀平聲【jiāo】,此舉兩例:

搗練子

[宋]無名氏

搗練子,賦梅枝。暖借東風次第吹。自是百花留不住,讓教先發放春歸(仄平平仄仄平平)。

探春令

[宋]趙長卿

數聲回雁。幾番疏雨,東風回暖。甚今年、立得春來晚。過人日、方相見。縷金幡勝教先辦(仄平平仄平平仄)。著工夫裁剪。到那時睹當,須教滴惜(平平仄仄),稱得梅妝面。

(本詞中兩個“教”字均讀平聲)

或許有人會問,那你又是怎麼知道古人是這樣讀的呢?原來,我們老祖宗的規則多,講究多,制定了很嚴格的格律,當然這也是古詩詞的精華之一,它在給我們寫作難度的同時,又給我們辨別音調提供了參考和依據,因為其中的平仄是有嚴格規定的,在多數位置是有固定音調格式的,就像開頭舉的幾個例子一樣,是不能讀錯的,如果讀錯就違反並破壞了古詩詞的音律之美及格律之規則。

不過,事情並不是絕對的,特別是這個“教”字本來就是多音字,在平水韻中出現在兩個不同的韻部“三餚(平)”和“十九效(仄)去聲”中,在詞林正韻中出現在“第八部(平)”和“第八部(仄)”中,因此古詩詞裡也出現了一些混讀的例子,比如下面這首七絕:

伊州

[唐]白居易

老去將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

亦應不得多年聽,未教成時已白頭。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這首詩中出現了兩個“教”字,透過平仄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韻格式的七言絕句,有意思的是,第一個“教”讀平聲【jiāo】,第二個“教”讀仄聲【jiào】。而透過詩意判斷,這兩個“教”的含義是相同的,那麼我們能說白居易錯了嗎?當然不能說,且不說白居易這樣偉大的詩人,單從以下幾點就能說明其不能歸結為錯:一是該字為多音字,二是古今讀音差異性方面其它細節問題,三是姑且按現代說法所謂詩意第一等。

而白居易的詩中把“教”不按“常規”排列的還有一些,比如下面這首,其中的“教”應按仄聲【jiào】來讀:

廳前桂

[唐]白居易

天台嶺上凌霜樹,司馬廳前委地叢。

一種不生明月裡,山中猶教勝塵中。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當然這樣不按“慣例”讀成仄聲的不只是白居易有,比如這首:

閩宮詞

[明]範汭

四條弦上按新聲,半是先皇手教成。

舊事內人誰敢洩,春來燕子不呼名。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面這首姑且算作特例吧:

又戲答絕句

[唐]白居易

狂夫與我兩相忘,故態些些亦不妨。

縱酒放歌聊自樂,接輿爭解教人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不過此處如果不忌諱三平尾的話(題外話,三平尾在唐代的確是不太或者說是沒有講究的),其中的“教”字是可平可仄的,即讀平仄均可。

“不教胡馬度陰山”|“教”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而下面這四首絕句中的“教”,你讀平【jiāo】或仄【jiào】均可,那是因為,格律詩中有“一三五不論”的變通規則,而且不管讀平還是讀仄,於古於今都有理可辯(儘管古時在詩中普遍是讀平聲)。

聽竹枝贈李侍御

[唐]白居易

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惱何人怨咽多。

暫聽遣君猶悵望,長聞教我復如何。

題元處士高亭

[唐]杜牧

水接西江天外聲,小齋松影拂雲平。

何人教我吹長笛,與倚春風弄月明。

寄龍井辯才法師三絕

[宋]蘇轍

我兄教我過東吳,遺墨山間無處無。

忽報冬潮催出堰,俗緣深重道心粗。

詠盆中白牡丹

[清]鄭孝胥

倭中亦解重花王,苦為櫻桃說擅場。

他日教知南漢事,也如北勝對南強。

當“教”字按<名>教化、教派、學派需讀仄聲時,其古詩中的例子倒是全規範的,比如如下三首詩中,按“教”的本意都讀【jiào】:

同僧宿道者院

[唐]李洞

攜文過水宿,拂席四廊塵。

墜果敲樓瓦,高螢映鶴身。

點燈吹葉火,談佛悟山人。

盡有棲霞志,好謀三教鄰。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龜山之孫楊子順肇慶一見相投隨至德慶謀館寓

[宋]曾豐

吾教落南無祖師,問誰傳得祖師衣。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淵明抵掌今誠是,伯玉搖頭昨似非。

相謝十州風月去,自擔千古聖賢歸。

歸囊道價重於利,未必轑羹不下機。

已亥雜詩

[清]龔自珍

靈鷲高華夜吐雲,山凹指點舊家墳。

千秋名教吾誰愧,愧讀羲之誓墓文。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討論的是關於古詩詞中“教”的平仄與讀音,最後說一說我們現代人寫詩詞時“教”字該怎麼用。前面我歸納出古今“教”字讀音的不同點是:古代作<動>使、令、讓之意時讀【jiāo】,而現代卻讀【jiào】。古代的讀音是既成事實,但我們現在寫詩詞時就不需要刻板了,如今該怎樣讀就怎樣寫,畢竟古人也有一些把“教”該讀平聲的用作了仄聲,況且又是一個多音字,我們就更有理由使用現代的讀音寫了,如果現在我們寫首詩當“教”的意思該讀是四聲(仄)時,你說應該讀一聲(平),是不是讓人感到彆扭甚至是古板呢?

另外我也研究了一下,近代詩人用“教”字仍然沿用了古人的平仄,他們對該字在詩詞中的讀音好像還沒有專門的論述,但我希望從現在並從本異讀系列探討開始對該字的使用能有所明晰。

(注:此為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

第六節 古詩詞中“教”字的讀音 作者:南郭居士·郭軍)

“不教胡馬度陰山”|“教”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附: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

◎南郭居士

前言

最近一個文友把她的《詩詞300首錄音稿》發我,要我幫助核對一下其中一些多音字或異讀詞的讀音,她說這是一套小學生及幼小銜接啟蒙用的識字卡片,我突然感覺此事重大,馬虎不得,弄不好會誤人子弟,於是便認認真真地核對起來。不過核對過程中,發現許多字的讀音不統一,各有各的理由,甚至和該文友的觀點也不是太統一,於是我覺得校注該錄音稿出現了難度,已經有必要對古詩的讀音做一些明確的時候了,本著負責任的態度,起碼要表明我的意見。我覺得自己的觀點必須明確,絕不能模稜兩可,該怎麼讀應該說明自己的理由和依據,供讀者參考。

無獨有偶,曾有一篇《播音員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帖子引起熱議。“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念cuī還是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念xiá還是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念jì還是qí?“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野”,念yǎ還是yě?該帖指出,現在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騎(qí)、野(yě),與大部分人印象中的衰(cuī)、斜(xiá)、騎(jì)、野(yǎ)已不同。

其實針對異讀詞的讀音,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和廣電部於1985年12頒發過《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2016年5月作出修訂),它是關於異讀詞讀音規範的最新的法定標準,是我們規範異讀字讀音的主要依據。然而,它依然滿足不了我們讀古詩的要求。因為它“不列出多音多義字的全部讀音和全部義項”,且在字後註明“統讀”的,表示此字不論用於任何詞語中只讀一音,這便是引發“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議論的最終溯源。

我隨意查了一下“騎”字,《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註明“騎qí(統讀)”,沒有“騎(jì)”讀音。又查了一下“斜”字,也未被列入。看來的確有必要對古詩中的一些字的讀法做出明確探討了。好在涉及古詩讀音問題的字的數量並非很多,因此,針對此問題,下面我想透過一些具體的詩例,分節進行探討並與讀者商榷。

“不教胡馬度陰山”|“教”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作者簡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軍,67年生人,隴南市武都工作,籍貫甘肅徽縣。有近千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書籍發表。撰寫數十篇詩詞理論方面的文章。著有《南郭詞文》,並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合編有《雪藻蘭襟精華詩詞》、《清韻十二家》、《臨屏精華詩詞賞析》、《隴南青年文學年度詩歌精選2018-2019》等詩詞選集。曾發起建立楓葉文學社並出期刊《楓葉》。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被全國詩詞家神州行組委會授予“新中國成立70週年優秀詩詞家”及“全國2020年戰疫詩先鋒”稱號。

系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金融作協、甘肅省作協、詩刊子曰詩社、暹華文化研究院會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中華文化旅遊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武都區作協理事、區詩詞學會副會長,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隴南詩詞》編審,《炎黃詩詞》總編,《成州文學》顧問,雪藻蘭襟詩詞編審。原精品文化論壇總編,原《中國詩歌報》詩詞創研中心副主編。

Tags:仄仄ji平仄平平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