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讀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由 小金小金小金金 發表于 藝術2021-06-29

簡介但願人生少有悔這首《踏莎行·碧海無波》描寫了作者回憶往昔的一次離別,現在想來很不該令別離發生,一時間內心被懊悔所充盈,字裡行間皆是悽哀婉轉的意味

紅箋小字憑誰附

《踏莎行·碧海無波》

北宋 晏殊

碧海無波,瑤臺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讀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晏殊

晏殊

(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文學家、政 治家。晏殊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

《踏莎行·碧海無波》上闋

碧海無波,瑤臺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

去往海上的仙山,沒有波濤的險阻,去往瑤臺仙境,也有路可走,原本可以結伴雙飛同去,可惜卻沒有這樣做。細細忖度,當初就該雙雙飛去才對。

讀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想當時放棄雙飛的機會,讓心中所眷戀的意中人輕易離開,現如今後悔莫及,山高水遠,不知她現在身何處,想要去找尋,也再也找不到了。

讀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踏莎行·碧海無波》下闋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

灰塵落滿華麗的席具,煙霧繚繞浮動暗香的香閨。我用紅色的信紙寫好了書信,卻不知道如何才能送給你。

讀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登高樓放眼望向遠方,蕭蕭細雨冰冷地灑在梧桐上,天色已經接近黃昏。其實想想,人已遠去,又音訊不相通,這會兒登高遙望寄託思念也是徒勞,想傳遞自己的心意讓對方知道,也不過是一種痴望罷了。

讀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但願人生少有悔

這首《踏莎行·碧海無波》描寫了作者回憶往昔的一次離別,現在想來很不該令別離發生,一時間內心被懊悔所充盈,字裡行間皆是悽哀婉轉的意味。讀罷此詞,腦海中立即能夠構想出一個美麗中帶著遺憾的故事。例如一位翩翩佳人中意一位清貧書生,書生卻覺得自己配不上她,心裡暗暗下定決心要作出一番成就以後才堂堂正正地來找她。

讀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他一心想要儘快努力,在離開她時也不曾多麼傷心,後來,經過奮鬥拼搏,他終於實現當初的目標。而當他終於有能力給她好的生活,興沖沖地跑回來尋找她的時候,她卻香消玉殞了……其實未必是天人永隔,單單是世事變遷杳無影蹤了,也足夠遺憾。

感情裡,自然有許多抱憾的感情,有時候卻也並不一定是動人的。

讀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在某些情況下,也許也會有人同我一樣,忽然對此番痴情之狀嗤之以鼻。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先前放任別離的結果發生,現在又表現出後悔的樣子,作出此傷心悲情之狀,那先前幹嘛去了?簡直有些惺惺作態。當然,如果當時是因為某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無奈分離,那就得另當別論了。

讀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先前輕別離,如今存心底。聽起來深情滿滿,細想來卻覺得涼薄異常。有時候明明當時互相喜歡可以攜手同走,一方卻瀟灑地撇下同伴自行離去了,過了很久,離開的這個人才想起留下的同伴,再回頭,也許她(他)已經離開,也許她(他)已經重新找到了伴侶,總之,是再不會一同結伴而行了。

讀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與其後悔,倒不如在遭遇每一次可選擇發生或不發生的分離的時候,細問自己的內心是否會因今日的決定而後悔,如果必然會後悔,便別讓自己做出這件一定會後悔的事情。而如果現在不會後悔,但不知道將來會不會後悔,那在做出了選擇以後就一門心思走下去,別再糾結尋思後不後悔的問題,既然從心所向選擇了,又何必後悔呢?

讀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Tags:無波碧海後悔晏殊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