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到底去哪兒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由 大宋蘇老泉 發表于 藝術2021-06-29

簡介魏晉時代的鄴城,一度是北方政治中心而後趙石虎在旁邊刻上“天命石氏”的那塊傳國璽,也就是後來東晉獲得的刻著“受天之命,皇帝壽昌”的玉璽,顯然並不是秦始皇原版的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現在在哪裡

提起

傳國玉璽

,大家應該不陌生。相傳秦始皇當了皇帝后,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製作了一塊傳國玉璽,還在上面用鳥蟲文刻上了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八個字,用來作為皇權的象徵。從那以後,傳國玉璽就成了帝王皇權天授的信物,在歷代王朝有序的傳承。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到底去哪兒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秦始皇傳國玉璽

有網友可能要說了,如此珍貴的傳國玉璽,要是傳到現在的話,應該算是天下第一國寶了吧?你看人家日本,把一個東漢朝廷賞賜的“漢倭奴國王”的金印都當成鎮國之寶,更何況咱們秦朝傳下來的傳國玉璽呢?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到底去哪兒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日本國寶—“漢倭奴國王”金印

可是問題來了,既然傳國玉璽是天下至寶,所有的皇帝都把它當成皇權信物來傳承,為什麼最後卻傳丟了呢?要是今天的考古學家想去尋找傳國玉璽,應該去哪裡找呢?

接下來,咱們就順著史書的脈絡,探尋一下傳國玉璽的蹤跡,找一找這件傳世至寶到底去了哪裡。

史書裡對傳國玉璽最初的記載

傳國璽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中,是在《史記。高祖本紀》中,當年漢王劉邦攻入咸陽時,秦王子嬰將皇帝玉璽獻給了劉邦。但是這塊玉璽當時並沒有被稱作“傳國玉璽”,而是稱為“始皇璽”。真正出現“傳國玉璽”這個稱呼,出現在《漢書。元后傳》裡:

初,漢高祖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降於軹道,奉上“始皇璽”。及高祖誅項藉,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傳授,號曰“漢傳國璽”。

也就是說,劉邦繼位稱帝后,把這塊秦始皇玉璽當做了漢朝皇帝之間傳承的玉璽,這才有了“傳國玉璽”的這個稱呼。

就這樣,傳國玉璽在西漢的帝王間一代代傳承。一直到了西漢末年,因為當時的皇帝年幼,傳國玉璽存放在太皇太后王政君那裡。王莽妄圖篡權,脅迫他的姑姑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知道了王莽篡權野心的王政君一氣之下,竟將傳國玉璽丟在了地上,摔碎了玉璽的一個角。獲得玉璽後的王莽令人用金子鑲嵌了殘缺的部位,這就是傳國玉璽

"金鑲玉"

的由來。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到底去哪兒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電視劇中的傳國玉璽也有“金鑲玉”的痕跡

兩次失而復得,兩度平穩交接

在隨後的歷史中,傳國玉璽經過了兩次失而復得的磨難。

王莽建立的新朝並沒有持續太久,就被聲勢浩大的綠林軍攻陷,綠林軍攻入長安時,在王莽的屍體上發現了傳國玉璽,並且據為己有。後來綠林軍被赤眉軍擊敗,傳國玉璽又落入了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手中。東漢的光武三年,赤眉軍被光武帝劉秀打敗,在劉盆子向劉秀投降時,把手中傳國玉璽也獻給了他。

《後漢書。光武帝紀》中記載:

赤眉君臣面縛,奉高皇帝璽綬。二月已未,祠高廟,受傳國璽。

劉秀拜謁高祖廟,正式接受了傳國玉璽,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大漢天子,傳國玉璽也就成了東漢皇室的皇家信物。

這就是傳國玉璽的第一次失而復得。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隨之發生了十常侍之亂,當時的皇帝倉皇逃出皇宮,傳國玉璽也下落不明。後來董卓亂權,焚燬洛陽皇宮,傳國玉璽也一直沒有出現。當關東諸侯聯合討伐董卓時,破虜將軍孫堅率先攻入洛陽,他在皇宮的一個井中打撈出一塊玉璽,上面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正是這塊傳國玉璽。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到底去哪兒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電視劇中孫堅獲得了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的再度現身引起了眾多野心家的覬覦,孫堅雖然想將傳國玉璽據為己有,卻躲不過袁術的巧取豪奪。

《後漢書。袁術傳》記載:

“(袁術)又聞孫堅得傳國璽,遂拘堅妻奪之”。

袁術透過拘禁孫堅妻子的手段,從孫堅那裡搶走了玉璽。他以為自己真的“受命於天”了,竟然過度膨脹,自立為帝,當起了皇帝。正所謂槍打出頭鳥,他稱帝的行為很快引來了各路諸侯的圍攻。孱弱無能的袁術根本不配在三國亂世生存,最終摧枯拉朽般的被曹操剿滅,而傳國玉璽則通過當時的荊州刺史 安然的回到了當時的大漢皇帝—漢獻帝劉協的手中,傳國玉璽再度失而復得。

兩次失而復得,分別出現在西漢和東漢的末年,均在正史中有清晰明確的記載。至少到三國時代,傳國玉璽還沒有丟。

時間來到了魏晉時代,大漢王朝結束了四百年的風雨,漢獻帝最終將皇帝之位禪讓給了魏文帝曹丕。坐上皇位的曹丕為了證明自己是合法即位的,還在傳國玉璽的側旁用隸書加刻上了

"大魏受漢傳國璽"

幾個字。這在後來的《遼史》中有相關記載:

魏文帝隸刻肩際曰:大魏受漢傳國璽。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到底去哪兒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電視劇中,曹丕獲得了傳國玉璽

曹魏得到傳國璽後沒多久,又上演了司馬氏亂曹的鬧劇,歷史彷彿又重新上演了一遍,皇位還沒坐熱的曹氏只能將傳國璽拱手讓給了晉武帝司馬炎。由於都是和平禪讓,傳國玉璽的這兩次交接並沒有遇到戰火的洗禮,自然也不可能丟失。

同時出現了一真一假兩個傳國玉璽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傳國玉璽的命運也無法永遠的平靜和安寧。在兩度平穩交接後,真正的災難降臨在了它的身上。

西晉建立不久,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進而是匈奴、鮮卑、羯、氐、羌五族入侵中原,在北方建立了十六國。而東晉王室則是永嘉南渡,偏安江左,建立了東晉。傳國玉璽也在洛陽城的數次淪陷中再度從王室丟失,下落不明。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到底去哪兒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東晉十六國

不過,隨著中華大地分裂成了南北兩部分,隨之也出現了一南一北兩個傳國玉璽。

第一塊傳國璽首先落入了十六國之一的後趙之手,後趙第二位皇帝石虎為了證明自己天命所歸,在玉璽旁邊加刻了

"天命石氏"

四個字。後來冉閔滅掉後趙,這塊傳國璽歸冉閔所有。而北方的鮮卑慕容氏也覬覦傳國璽,南下攻打冉閔。冉閔的兒子冉智無奈之下只能向南方的東晉求援,並把手中的傳國璽作為抵押。這樣,這塊傳國璽就再度回到了東晉司馬氏手中。

後來,劉裕取代了司馬氏建立了劉宋,在隨之而來的宋齊梁陳四朝中,這塊傳國玉璽一直有序的傳承,後來因為隋朝滅陳而落入了隋文帝楊堅的手中。

以上這個故事,是傳國玉璽傳承最廣泛的說法。不過,這塊傳國玉璽上卻有個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它上刻的字並不是秦始皇當年刻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而是“受天之命,皇帝壽昌”,這在《晉書。穆帝紀》中有明確的記載:

冉閔子智以鄴降,督護戴施獲其傳國璽,送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百僚畢賀。

由此可見,這塊傳國璽不僅文字不對,而且沒有魏文帝曹丕加刻的“大魏受漢傳國璽”幾個字,所以到底是不是秦始皇那個原版的傳國玉璽,我們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與此同時,在北方還神奇的出現了第二塊傳國玉璽。而這塊傳國璽的出現,還與歷史上一次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有關。

按照《魏書》記載:

戊子,鄴城毀五層佛圖,於泥像中得玉璽二,其文皆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漢傳國璽”。

這段史料記載是說,北魏武帝拓跋燾在位的時候,他下令全國進行滅佛運動,不僅要僧人還俗,而且還拆毀了大量的佛像。而就在拆除鄴城的一座佛像時,竟然在佛像內腔裡面發現了一塊傳國玉璽!這塊傳國璽上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旁邊還有曹丕當年令人刻下的“魏所受漢傳國璽”幾個字!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到底去哪兒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北魏石窟中,竟然藏著傳國玉璽

很顯然,相比於冉智送給東晉的那塊,這個刻著“魏所受漢傳國璽”的傳國璽,更加有可能是秦始皇的那個原版。

那麼,為什麼這塊真正的傳國玉璽竟然會藏在鄴城的佛像中呢?原來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在魏晉時代一直是北方政權的首都,其地位甚至比洛陽還要高。在西晉的八王之亂中,晉惠帝還曾經遷往鄴城躲避戰亂。可以聯想一下,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很有可能某位玉璽的擁有者,為了防止傳國玉璽落入敵手,無奈之下將這件真正的玉璽藏在了佛像中。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到底去哪兒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魏晉時代的鄴城,一度是北方政治中心

而後趙石虎在旁邊刻上“天命石氏”的那塊傳國璽,也就是後來東晉獲得的刻著“受天之命,皇帝壽昌”的玉璽,顯然並不是秦始皇原版的傳國玉璽。

北魏在後來分裂為東魏和西魏,而隋朝正是繼承了西魏的政權,這塊真正的傳國玉璽最終也落入了隋文帝楊堅的手中。

《隋書。 高祖紀》中記載:

(開皇元年)甲子,改傳國璽曰受命璽。

可以從中得知,隋文帝在開皇元年就已經獲得了傳國玉璽,這塊玉璽應該正是從前朝繼承而來。而隋朝滅陳發生在開皇八年,南朝陳那塊假璽在開皇元年是不可能被隋文帝獲得的。

由此也可以證明,真正的傳國玉璽應當是北魏在佛像中發現的那塊,後來傳承至西魏、北周,最終被隋所有。

而南朝的那塊假的玉璽最終是否被隋朝獲得,也已經不再重要了。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到底去哪兒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歷史上曾出現兩種版本的傳國玉璽篆文

焚於烈火,傳國玉璽最終的歸宿

在隋朝末年,天下再度大亂。隋煬帝在揚州被殺,他的皇后蕭氏則帶著傳國玉璽逃亡西域,投靠在突厥的勢力之下。後來唐朝建立,唐太宗命令李靖討伐突厥,蕭氏便趁機返回中原,把傳國玉璽獻給了唐太宗。從此,傳國玉璽又開始了在唐朝歷代皇帝間的一代代交接。

講到這裡,起碼我們可以清晰的確認一件事情:

在唐朝滅亡之前,傳國玉璽一直都是在不斷傳承的,雖然幾經丟失,卻又數次失而復得。

不過,後來的一次戰亂,可能真正的埋葬了傳國玉璽。

事情發生在唐朝末年,五代十國的戰火重新燃遍中原大地。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聯合了契丹人,一起向後唐的都城洛陽發起了進攻。後唐的最後一個皇帝李從珂見城池不保,無奈之下,竟懷抱著傳國玉璽從玄武樓跳下,自焚於烈火之中。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到底去哪兒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後唐末帝李從珂抱璽自焚

從此之後,傳國玉璽再也沒有在正史中清晰明確的出現。雖然後來的宋朝、元朝、明朝都曾發現過各式各樣的傳國玉璽,但又都被鑑定為贗品。根據我們對史書中傳國玉璽的梳理,很顯然,傳國玉璽的確是隨著李從珂墜入了洛陽皇宮的大火之中。

不過,傳國玉璽是由和田玉所制,應當是不懼怕烈火的焚燒的。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如果我們想要找回傳國玉璽的話,應當把尋找的重點放在洛陽城。

畢竟,這塊傳國玉璽已經經歷了數次的失而復得。說不定,這塊傳承千年的至寶,此刻正安然的躺在洛陽的地下,等待著重見天日的那一天呢。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到底去哪兒了?可能在這個地方

Tags:玉璽傳國國璽這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