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蔡邕提出“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

由 香香美食v 發表于 藝術2021-06-26

簡介而前人絕非有意為後人立法而書此帖

書者散也欲書先懷抱什麼意思

至於文藝創作之“道”的具體內容,上面闡述“道”“技”關係的言論已經多有涉及。如符載的“遺去機巧,意冥玄化,而物在靈府,不在耳目”,蘇軾的“天機之所合,不強而自記”、“神與萬物交”、“得成竹於胸中”等等。不難看出,這些說法綜合起來,其實就是莊子的“以天合天”,即以己之“天”合物之“天”。聯絡古代文藝理論家在這方面的諸多言論,亦可大致分解為以下兩點:

蔡邕提出“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

第一、無騖於外,無意於文,進入無思無慮的自然心態。早在東漢時期,蔡邕論書法創作,即提出“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

蔡邕提出“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

(《筆論》)就是要求先把“懷抱”從一切意念、思慮中解放出來,返回性情之自然。唐代李世民亦云:“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書法鈞玄》卷一)“收視反聽”原出陸機《文賦》,顯系由莊子“徇耳目內通”(《人間世》)之說化來;“絕慮凝神”則是莊子“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的縮語;意思都是排除外騖,聚守本心。

蔡邕提出“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

後來歐陽修又說:“所謂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疾,敘睽離,通詢問,施於家人朋友之間,不過數行而已。蓋其初非用意,而逸筆餘興,淋漓揮灑,或妍或醜,百態橫生,披卷發函,爛然在目,使人驟見驚絕,徐而視之,其意態益無窮盡。”(《集古錄》)這是事實,也是高論。後人視前人書法精品為“法帖”。而前人絕非有意為後人立法而書此帖。若有意為“法帖”,則絕然不足為法。正因其“初非用意”、“淋漓揮灑”,始得“百態橫生”、“意態無窮”。可謂無意為書而書自工業。

蔡邕提出“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

而前人絕非有意為後人立法而書此帖。若有意為“法帖”,則絕然不足為法。正因其“初非用意”、“淋漓揮灑”,始得“百態橫生”、“意態無窮”。可謂無意為書而書自工業。

Tags:法帖初非百態橫生意態揮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