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用組合的方法寫楷書,他的書法作品次次入展

由 新新莉秋 發表于 藝術2021-06-15

簡介曾憲良擅長楷書和行草書書法的研究與創作,作品碑帖融合,藝術氣象濃厚

書法作品怎麼寫

當代書法不同於以往,它要求人們在書寫時既要堅守傳統,又要創新。根植於傳統就是要去學習傳統,還不拘泥於傳統,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這個命題對於很多學習書法的人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些人寫出來的作品要麼過於傳統,要麼過於創新,想要入展於中書協舉辦的書法展是微乎其微的。

而曾憲良作為一名喜愛書法的人,他參加的書法展上,其作品每次都能引起評委的注意,幾乎次次都能入展,那麼,他用了哪些方法做到了書法的要求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

用組合的方法寫楷書,他的書法作品次次入展

作者簡介:

曾憲良是湖南人,自幼喜愛書法,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大賽和十二屆全國書法展,曾獲得一等獎和入展、優秀獎多次,作品先後被國內外機構和藏家所收藏。曾憲良擅長楷書和行草書書法的研究與創作,作品碑帖融合,藝術氣象濃厚。

作品特點:

對於任何一件書法作品來說,它只要是取法於古人,就會散發出自有的藝術魅力。初看曾憲良的書法作品,所反映出的特點就是“拙與巧”,“拙”主要是來自於更早時期的古人作品,如他在作品創作中,更多地是取法於《好大王》,它的特點就是巧拙與質樸,這一點曾憲良把握得十分到位。另外,在創作上,他在作品中營造了一些現代藝術的理念,使作品更有展廳效果。

用組合的方法寫楷書,他的書法作品次次入展

入展的主要方法:

多帖融合,筆法交融。中書協提倡要根植傳統,還要鼓勵創新。每個人所創作的作品要能讓評委一眼能看出取法哪個碑帖,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如果既能看出作者以哪個為主,又融合了哪些碑帖,這是有難度的。曾憲良在十二屆國展上的入展作品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他是以《好大王為根基的,其中又加入了顏真卿行書的筆意,同時,又使用了一些篆籀的筆法,使得書體自然又高古,入眼於評委眼中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用墨自然,營造書意。當代書法展覽中的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墨法的使用,尤其是一些大字書法中,一些作者在書寫中以“自然而然”的方法,展現書法的某種意境之美。曾憲良在創作中,能大膽使用墨法為作品營造出駕馭墨色變化的能力和作品的水墨意境,給原本楷書的古板增添了藝術氣息。透過墨色的變化,一方面使書寫自然而然,另一方面,在墨色的漸變過程中,給作品增加了矛盾關係,使得書法哲學更富於多變的內容。

用組合的方法寫楷書,他的書法作品次次入展

對《好大王碑》解讀:

《好大王碑》是東晉時期高句麗的一塊碑石,它是一種過渡型書體,是由隸書向楷書的轉變過程,在書法史上極具意義,是人們研究書法史的重要佐證。兼於是一種過渡書體,因此,書法史上大多數人都認為它是隸書,但也有人認為它是楷書,也有人稱它為隸楷。

《好大王碑》主要特徵是:書體方整不方,古樸自然,看似平淡,但蘊藏著很多的藝術氣息,變化無窮,在字中顯現出了收放自如的特點,一直以來成為書家必學的一塊名碑。由於它屬於一種過渡書體,字中既有隸書的遺韻,又有楷書的基本特點,但這些點畫中所顯現出來的並不明顯,而是筆到意足,似方似圓,似提似按,似篆似楷。其筆法特點明顯多以篆書為主,但又不乏楷書的提按與撇捺畫的某些特徵。

用組合的方法寫楷書,他的書法作品次次入展

從上面的一些簡單分析中,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曾憲良入展全國書法展覽,並不是偶然的,他基本遵循了中國書協倡導的書法理念,在自己的創作中,靈活地運用各種書寫方法,可以說是打了一種綜合性的組合拳,他並沒有把學古得來的照搬於上,而且還添加了一定的時代性和個性理解,不失為一種創造性地書寫。這樣的書法創作有幾人能做到呢?

本文由簽約作者《》平臺原創,歡迎關注,下期更精彩!

相關閱讀:

為什麼這樣寫楷書就容易入國展?原來他們都用了這些技巧

當代書法家為什麼很少寫楷書?其中有一個原因是共性

農村女裁縫只會寫楷書,作品多被外國友人收藏,專家卻說無關書法

Tags:書法作品楷書入展曾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