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由 萌偵拍案 發表于 農業2021-12-13

簡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到現在社會養鵝成本早已沒有那麼高昂,鵝肉以及鵝絨的加工品,也走進了普通百姓家中,唐代鵝的價格我們現在看來有些高的離譜,這也說明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了廣大老百姓的生活,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鴻雁是大雁嗎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在我國養鵝歷史悠久,屬於一種常見的家禽,但它又不同於雞、豬等家畜。不然在五穀六畜中並沒有包含鵝這個品種。

鵝在生物學上屬於雁形目,鵝本身體型優美、姿態婀娜。除了有一般家畜動物的飼養價值外,還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比如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就很喜愛養鵝,並從鵝的形態上領悟出一定的書法技巧。

鵝這種動物具有親水性,喜歡水中游泳,同時具有一定的警覺性和攻擊性。鵝水中嬉戲姿態從容優美。唐初詩人駱賓王曾用

“白毛浮流水,紅掌撥清波”

的詩句來形容。唐朝養鵝風氣盛行,這種盛行養鵝的風氣不僅是鵝本身的特殊性,還有唐朝特殊的時代性。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一、家鵝的演變史

鵝作為家畜養殖歷史悠久,根據考古證明,我國在距今約六千年前的新時期時代,就開始了家鵝的馴養,到了商朝時期鵝這種動物已經成為皇室的貢品。

在安陽小屯村出土的妣辛墓發現了三件長頸彎曲,眼圓嘴扁的玉鵝,

可見鵝不僅養殖馴化歷史悠久,而且優美的體態深受社會審美的追捧。

1、醜小鴨變白天鵝

現在家鵝的祖先是一種叫

鴻雁

的動物,鴻雁是大雁的一種,身材短小,全身披著灰褐色的羽毛,遠遠觀之猶如一隻愚笨的麻花鴨。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這種有點醜陋的動物經過祖先不斷地馴化,一代代選出生長速度快,

便於養殖的優良品種,

並逐漸地把這種選育的品種表型穩定下來,逐漸有了現在家鵝的體型。

秦漢時期,家鵝的用途就已經十分的廣泛,它除用以日常食用外還有很高的禮儀價值,成為

“慶祭喪婚,節歲禮饋”

的必設之物。到唐朝時期更是婚喪嫁娶的必須物品。

2、鵝性遇唐風——相見恨晚

時間來到唐朝,當這種大唐的開放又傲嬌的唐風盛行的時候,鵝成為了唐朝文人雅士的追捧雅畜,無論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還是唐中晚期的白居易、杜甫都對鵝有著很高的追捧,一句

“曲項向天歌”

,似乎詩人更想借此表達自己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人生觀念。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養鵝風氣日盛,人們不僅寫出讚美鵝的詩句,還有很多以鵝來命名的地名,比如

鵝湖山、鵝湖寺

等。文成公主遠嫁松贊干布是發生在唐朝的一件大事。當貞觀十五年松贊干布入朝迎娶文成公主時曾攜鵝作為聘禮,

“夫鵝,猶雁也,故作金鵝奉獻”。

二、鵝在唐朝的市場效益

作為大雁的後代,鵝在古代被作為各種宴請不可缺少的元素。因為祖先是大雁,外形又酷似天鵝,故而在野生雁類不可隨時捕捉的時候,

家鵝成為婚喪嫁娶、託人辦事,常常必備的聘禮之一。

唐朝時期國力空前強大,社會風氣開放,唐朝與世界各國的交往頻繁。在這樣的背景下,唐代的鵝又不僅僅侷限於聘禮或觀賞這些用途了,

還有很高的市場效益。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禽類貴族——唐朝鵝

唐代的鵝具有商品交換價值,

唐代的鵝價格是非常昂貴的。

唐代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唐朝強盛的國力和開放的政策,吸引著世界各國的商人來朝從事商業活動。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產品貿易的繁榮,鵝類作為一種特殊的農產品,在唐朝的價值幾何呢。

其實單獨關於唐代鵝類價格的記載,史料非常少,

“兩軍每行從進食及有設宴,多食雞鵝,每隻價值二三千”——《南部新書》。

據《南部新書》記載,每隻鵝大概兩三千錢,兩三千是個什麼概念呢,唐代一升酒價格是三十錢,也就是一隻鵝能夠買一百升酒。

在唐朝除了這種飼養用於食用的家鵝外還有一種鬥鵝,這種鬥鵝類似於鬥雞,鬥蛐蛐,屬於一種競技娛樂。

鬥鵝

屬於鵝類的特殊品種,經過一定的相關訓練,使其成為有一定戰鬥技巧的鵝類。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唐僖宗喜愛鬥鵝,這時期一隻經過訓練尚好的鬥鵝,價格可達五十萬錢,

《新唐書》記載:“帝喜鬥鵝走馬……興慶池與諸王鬥鵝,一鵝至五十萬錢。”

如此,唐朝的鵝可以說是禽類中的貴族。

2.唐代鵝價格高的原因

關於唐朝鵝類價格為何如此之高,食用鵝類的社會風氣是一種原因,皇帝喜歡鬥鵝對鵝價也有很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

鵝特殊的飼養成本也是鵝類價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基礎因素,

對於古代的農業從業者來說,每年的糧食生產並不會太富裕,除去天災人禍不說,只是每年的徭役就會收去很大一部分糧食,如果遇到災年,糧食可能都不夠自己吃的。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那麼,養鵝就需要消耗很多的糧食,鵝類不同於雞、鴨的雜食性,鵝主要食用五穀,輔助為菜葉,草類等植物,相對於這一因素,可見

養鵝並不是普通百姓所能負擔的起

,這也造成了鵝數量的稀少,價格自然就高出許多。

三、躋身於唐朝上流社會的鵝類——較高的經濟利潤

鵝的市場效益並不低,但飼養成本也極高,投入與產出並不能達到一定的平衡,單隻鵝的價格又是極為昂貴,為保證鵝的正常生長,常常需要散養的方式。這種情況下鵝成為了

官僚貴族豢養的“寵物”

鵝類特殊的養殖方式,以及飼養量相對稀少,鵝的價格高昂,鵝肉自然成為唐代上流社會的所享用的食品,與之先關的鵝類產品都成為了當時社會的奢侈品。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鵝肉性冷……與服丹石人相宜”——《食療本草》。

唐朝人已經很清楚地掌握鵝肉的價值。鵝數量相對較少,肉又很高的價值,因此,

養鵝有著很高的經濟利潤,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四、渾身是寶的唐朝鵝類

鵝的用途多種多樣,在唐代鵝不僅有作為

聘禮和觀賞

的作用,而且還有很高的食用價值,鵝的羽毛等附屬品還是重要的手工業原料。

鵝羽毛

等做的生活用品深受貴族們的喜愛,鵝類的手工業品在市場上極為搶手,這為鵝的養殖者帶來豐厚的收益,

也唐朝繁榮的經濟增添了活力。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1、高階的食品——鵝肉

鵝肉味美,且有很高的滋補價值。在唐朝鵝肉主要在貴族上層社會流行,一般老百姓是很難吃到的,這主要是因為鵝的價格很高,並非普通人能消費得起。

“粽香筒著嫩,炙脆子鵝鮮”

,白居易在回憶在蘇州的日子時,不覺想起當年夏天在蘇州吃的烤鵝。其實這一時期,人們對鵝肉認識有了一定的提高,

“子鵝百日以外佳,過此,肉硬”。

唐朝中期,鵝肉成為皇家宴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品,唐朝宮廷御膳房以鵝為原料,做出了一道名為

八仙盤

的菜品,這道菜品收錄在了宮廷燒尾宴的食單中,燒尾宴是什麼宴席呢?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在唐朝時期,有大臣初次拜官的要獻給食物享用,那那這道宴席就是燒尾宴,在唐中宗至唐玄宗時期,大臣的燒尾宴中都有這樣一道以鵝為原料的菜品。

2、重要的手工商品原料——鵝毛

鵝肉高貴,鵝毛也被人們開發出多種用途,其中最主要的是

鵝絨

的加工。在如今寒冷的冬天人們會穿上羽絨服抵禦嚴寒,羽絨材質有鴨絨、鵝絨的。

我們知道一般鵝絨的羽絨密度和質感都要比鴨絨的好一點,保暖效果更佳。現在社會羽絨製品已基本走進千家萬戶,但是在唐朝可是主要是為上流社會所享用。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將納彩,後主令交鵝被以繒彩使御書,極於奢靡”——《江南野史》,

以鵝絨為原料製作的鵝絨被是極為奢侈的物品,其實古代衣服多為棉麻類,高檔次的以絲綢為主,隨著養殖業的發展,以禽類羽絨為原料的手工製品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古代鵝類飼養成本高,造成整體數量相對較少,那麼以鵝絨為原料的手工製品也高於其他家禽的羽絨產品,

高昂的價格促進了相關手工業向精細化方向發展,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唐代商品經濟的發展。

在流傳的一些繪畫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西方文人,經常用

鵝毛筆

來蘸墨書寫,其實在唐代鵝毛筆也流傳很廣泛,並根據鵝毛筆的特點形成了專門的書法,在一定時期成為當時文人不可缺少的文化工具。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白居易在

《渭村退居》

中寫道

“對秉鵝毛筆,俱含雞舌香。”

鵝毛筆成為文人書寫、把玩的文化藝術品。

3、看家護院的大鵝

鵝類具有很強的

領地意識

,警覺性極高,所以在唐朝還有人養鵝來看家護院。養鵝來看家護院其實是運用了鵝類的固有天性,鵝類的領地意識其實不亞於犬類,另外公鵝的體型更大,攻擊力更強。

比如,

“帝喜鬥鵝走馬”,

在唐代鬥鵝是深受貴族喜愛的競技活動,那麼一隻鬥鵝的體型有多大呢,鬥鵝要經過四到五年的飼養與訓練。

渾身都是寶的大鵝,在唐代具有怎樣的用途和價值?

四五年的成年公鵝體型可達四十斤左右,攻擊時雙翅展開可達一米五,如此體型具有很強的威懾力,因此有些養鵝的貴族就飼養一些公鵝,除了閒事鬥鵝娛樂還能拿來看家護院。

總結

養鵝成本較高,一般百姓養殖難度大,這些因素造成了唐代鵝類的價格高昂,但唐代貴族喜愛養鵝、鬥鵝。唐代貴族的養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鵝類種群發展。在唐代婚喪嫁娶的宴請中鵝是必不可少的禮品,因此,養鵝的利潤還是很高的,

這也促進了唐代養殖業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到現在社會養鵝成本早已沒有那麼高昂,鵝肉以及鵝絨的加工品,也走進了普通百姓家中,唐代鵝的價格我們現在看來有些高的離譜,這也說明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了廣大老百姓的生活,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參考文獻:

1.《南部新書》

2.《新唐書》

3.《中華野史》

Tags:唐朝鵝類養鵝鵝肉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