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北京電視臺大型紀錄片《中關村——四十年的足跡》,講述一個個你所不知道的中關村故事

由 北京新聞 發表于 農業2021-12-12

簡介這部作品延續以往作品的風格,從人物個體切入,以故事化、細節化的敘事手法,將時代洪流、改革浪潮、產業發展、觀念變遷、生活迭代熔於一爐,講述了一個生動、複雜、豐富、很多人未曾瞭解的中關村成長故事

胚字五筆怎麼打

北京電視臺大型紀錄片《中關村——四十年的足跡》,講述一個個你所不知道的中關村故事

每個人的記憶裡,都有一箇中關村:有人在那裡度過了大學時光;有人在海龍攢了平生第一臺電腦;有人在那掙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有人在創業大街喝著咖啡,獲得了天使投資;有人在二小附近買了套房子……北京西北,這裡湧動著多少人,就有多少箇中關村。

但即將播出的六集紀錄片《中關村——四十年的足跡》,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很可能你並不知道的中關村。

00:42

1、午夜

這裡面有37箇中關村的地標,數一數,你認出幾個?

通常大家印象中的中關村,都是熙熙攘攘,但入夜的中關村,原來是這般優美,沉靜。

北京電視臺大型紀錄片《中關村——四十年的足跡》,講述一個個你所不知道的中關村故事

三組拍攝團隊、十天、每天晚上八點開始,到凌晨五點。嗯,北京最冷的那幾天。

這是小編見過的史上最美中關村,也是小編見過的史上最……長……片頭,90秒——導演也是任性哈。

但導演振振有辭:

“我想體現出一種距離感,既是歷史的,也是時間的;很多人見過白天的中關村,但這個時間點的,你可能沒見過。習以為常的東西,有時候你需要陌生化一下,才能引發一些思考。延時攝影的夜拍日手法,又可以呈現出一些奇幻效果。”

“片頭音樂也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不是很宏大的那種;很多人以為我們從哪找的,其實是專門創作的”。

厲害了!攝製團隊

《中關村——四十年的足跡》是北京電視臺吳群團隊,繼《北京記憶》、《我愛你中國》、《辛亥》、《正道滄桑》、《中國夢365個故事》、《握手非洲》等精品力作之後,推出又一部大型紀錄片。該片以時間為軸線,在對上百位歷史當事人詳盡採訪的基礎上,系統梳理了各個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故事,對中關村的發展歷程做了具象化的描繪。全片分六集,每集30分鐘,覆蓋十年左右的歷史,從改革開放初期到十九大以來,全面展現了今天的中關村從無到有,從自發到自覺,從離散式創新到整合式創新的發展歷程。

這部作品延續以往作品的風格,從人物個體切入,以故事化、細節化的敘事手法,將時代洪流、改革浪潮、產業發展、觀念變遷、生活迭代熔於一爐,講述了一個生動、複雜、豐富、很多人未曾瞭解的中關村成長故事。

2、往事

“鈕釦系得差一個倆的,這都經常的;最那個的時候,他就是經常從兜裡掏手絹擦臉,掏出來的是襪子,這你都不可想象”;

”而且有一次我們去人民大會堂開會他領帶都沒紮好,斜著就上去了”。

紀世瀛和潘善堂這是在講“中關村第一人”陳春先,他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連續24年執著創業的故事,廣為人知,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只有在生動的細節裡,才呼之欲出。而這細節,與他的事業無關,卻讓他的人生,一下子更為悲壯。

1984年,王永民受聯合國邀請,到聯合國總部培訓中文錄入,那時,他已經發明風靡大江南北的五筆字型,一分鐘200個字,好多中國人聞所未聞,聯合國總部的副秘書長當然更是,看到螢幕上的字健步如飛,情急之下,把鍵盤翻過來看。

往事並不如煙,用五筆打字的小編忘了字根也忘不了這一幕。

北京電視臺大型紀錄片《中關村——四十年的足跡》,講述一個個你所不知道的中關村故事

▲王永民

“我後來做的那個公司比瀛海威大得多,又賺錢,但是大家永遠記住了我做的那個小小的胚胎,就是因為它恰巧在歷史的某個節點上。”

“你們把我當成墓碑的那點事,今天回憶那點事,其實我不感興趣,但是我其實很好奇,我今年55歲,假如我有幸再活30年,活到85歲,我會再看見什麼?”

改革開放四十年,很多人找張樹新採訪,都被她婉拒,她只接受了兩家媒體的採訪,《中關村》是唯二之一。自從20年前,這位叱吒一時的中國網際網路的啟蒙者,被罷黜瀛海威總經理之後,就遠離網際網路江湖,很少在公眾視野中露面了。她留給世人的,是一個失敗者的背影。然而,這不是真的她。看過此片,你會重新定義成功和失敗。

北京電視臺大型紀錄片《中關村——四十年的足跡》,講述一個個你所不知道的中關村故事

▲張樹新

真是人在江湖。三年後,王志東在美國加州的新浪董事會上,被段永基告知:“志東啊,你怎麼就不明白呢,董事會的意思是,除了你,誰都行。”三天後,王志東去職新浪,從此人生海海,仗劍天涯,17年過去,前不久開始第四次創業。

倪光南、王輯志、王文京、馮軍、李國慶、雷軍、吳甘沙、趙武陽……這些中關村的土著,都有一段與中關村不得不說的故事,明天開始,敬請關注。

3、精神

有人在梳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標誌性事件時,曾經將中關村與安徽鳳陽的小崗村相提並論,說“南有小崗,北有中關”,連線它們的,是一種精神。

原試驗區財政審計所所長鄂萌今年已經59歲,說起30年前風華正茂,在試驗區當審計所所長的事,都要哭了:“胡昭廣主任他有魄力,他說沒有人給咱們簽發,我來簽發,試驗區嘛就是試”,這樣的勇氣今天聽起來令人恍如隔世,“我從財政部門出來的,我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多大的風險。不該你幹,你發文,你簽字。”

敢為天下先,這是中關村的精神傳統,小編一度迷芒,不知道這種精神如何不是一種時代產物?直到看到劉強東的故事,才明白,精神,不是氛圍,不是習得,而是流淌在血液中,與生俱來的衝動:

北京電視臺大型紀錄片《中關村——四十年的足跡》,講述一個個你所不知道的中關村故事

▲胡昭廣 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 首任主任

10歲左右,劉強東經常跟父母去運河裡面開船,有一天他問,說爹,我們家的船,為什麼每次都是一艘?有沒有可能搞成十艘,百艘,我們一起開向大海?他父親懷疑這兒子是不是瘋掉了,怎麼能有這種想法?長大以後的劉強東,在京東的辦公室裡回憶,當時就是有這樣的想法:千艘船一起開向大海。

傳說張一鳴初中的時候就喜歡看報紙,包括報紙中間的牛皮癬廣告。——這一點想必會令好多人釋然:原來是強大的資訊基因,催生出後來的“今日頭條”。

雷軍是在大學的時候,讀到《矽谷之火》,內心就像一團火在燃燒,當天晚上他在學校的操場上走了一圈又一圈,立志創辦一家世界級偉大的公司。長大後,他果然把金山送上市——然額,這並不是他說的那家公司——“我在40歲生日的時候,開始想起小時候的理想,我就問自己,還有沒有勇氣面對這個理想?”

然後,他辭了職;然後,創辦了小米。

北京電視臺大型紀錄片《中關村——四十年的足跡》,講述一個個你所不知道的中關村故事

▲雷軍

“我在40歲生日的時候,開始想起小時候的理想,我就問自己,還有沒有勇氣面對這個理想?”

12月17日——12月22日,北京衛視早8點,敬請關注這部勵志片。

千萬不要錯過哦!

Tags:中關村故事雷軍試驗區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