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老魏讀《詩》之《穀風》賞析篇(中)

由 老魏的詩以及其他 發表于 農業2021-12-07

簡介匍匐救之:爬著去幫忙,這是一種誇張的比喻,表示盡心盡力、竭盡全力、不遺餘力,可見這是一個實在人,不僅對家庭,對鄰居也是隻講付出,不求回報

遑恤怎麼讀音意思是什麼

除了“宴爾新婚”,還有句成語“涇渭分明”,也出自這首《穀風》。據說在涇水和渭水匯合的地方,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清一濁兩條河水並行,這是由於水的密度不同而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在渤海和黃海的交界處也存在。事實上正如老子所講,世界上所有看似對立的兩個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對應、相互比較而產生和存在,所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涇渭的清與濁也是這樣,所以《穀風》講“涇以渭濁”,說得是沒有渭河水的清澈,顯現不出涇河水的渾濁。水渾是因為在流動的過程中摻雜了太多的泥沙,只要靜止下來,泥沙沉澱,水還會歸於清澈,這就是“湜湜其沚”。湜湜:水清見底貌;沚:沙洲。水由於沙洲的阻擋流速變緩,泥沙從而沉澱下來,水就又變的清澈見底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老魏讀《詩》之《穀風》賞析篇(中)

詩的第三章以涇渭起興,想表達的意思有三層,一是有嬌嫩嫵媚的小姑娘比較,“我”自然是顯得年老色衰了。二是我也曾經年輕貌美,還不是為了這個家日夜操勞還要承受你的語言暴力才衰老了容顏、消磨了情趣,如果給我機會,讓我享受安逸舒心的生活,我依然可以重新靚麗溫柔起來。更重要的是表達了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雖然歷盡磨難和委屈,但是我還是我、本色不改的志氣。這種比興所包含的豐富內涵,是多麼的形象和恰到好處,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絕!

問題是男人不這麼想,他是死心塌地要拋棄糟糠之妻,一心一意享受迎娶嬌娃的快樂,所以“宴爾新婚,不我屑以”。屑:認為值得;以:與;不我屑以:不屑以我,不屑於再和我相處。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老魏讀《詩》之《穀風》賞析篇(中)

至此,“我”終於算是把男子看透了,也對他徹底死了心,所以發出“毋逝我梁,毋發我笱”的警告和“我躬不閱,遑恤我後”的哀嘆。梁:水壩,用於攔阻河水以便捕魚;逝:前往;毋逝我梁:不要叫她去我辛辛苦苦築下的水壩。笱:竹編的容器;發:交付,送出;毋發我笱:不要把我編的竹簍送給她。這兩句是要求丈夫不許新人動“我”的東西。躬:身體,自身;閱:看,可以引申為照看,照顧;我躬不閱:我連自身也不能照看。遑:閒暇。恤:憂慮;後:後面,以後;遑恤我後:沒有時間為以後憂慮。言外之意眼下我都自顧不暇,哪有心思考慮將來?也可以把此處的“恤”理解為憐惜、照顧,“後”理解為後人,也就是孩子,以此表達“我”對沒了親孃呵護的孩子未來的擔憂。

如果說第三章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那麼第四章更多的是講述自己持家的不易。開頭還是比喻,把過日子比作過河,“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遊之。”遇到水深的時候就划船過去,遇到水淺的時候就游泳過去,總之是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要想方設法解決,日子總還是要一天一天過的。緊接著從過河過渡到了現實生活,除了操持家務,還要處好鄰里關係,“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何:疑問代詞,什麼、哪裡;亡:沒有;“何有何亡”可以理解為要什麼沒什麼,而“黽勉求之”就是想方設法改變這種一無所有的現狀。民:村民、鄰居;喪:丟失,意指災禍、困難;凡民有喪:只有鄰居有了困難。匍匐:爬行。匍匐救之:爬著去幫忙,這是一種誇張的比喻,表示盡心盡力、竭盡全力、不遺餘力,可見這是一個實在人,不僅對家庭,對鄰居也是隻講付出,不求回報。

就是這樣一個堪稱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裡裡外外一把好手的妻子,做丈夫的不知恩圖報,反倒無情拋棄,這就引出了第五章一連串的抱怨。

Tags:匍匐涇渭黽勉鄰居宴爾新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