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寫作城鄉結合部是錯的

由 黃縣話 發表于 農業2021-12-07

簡介目前黃縣話仍讀作“城鄉結合部”,如按規範寫法讀作“城鄉接合部”,則聽的人一定以為此人禿舌兒,是“鄉城鄉嘞”

癤讀音是什麼

老黃縣人按地域把人分成三種:鄉下人,城邊兒嘞,城裡人。“城邊兒”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城鄉結合部。

寫作城鄉結合部是錯的

城鄉結合部是個新概念,指在城市化的程序中,隨著城市的擴張,在城市和鄉村的交匯處出現的不同土地利用性質、不同行政體制和不同基礎設施建設等混合在一起的過渡地帶,也稱城鄉邊緣地區。所有詞典裡都找不到“城鄉結合部”這個詞條,大家都約定俗成寫作“結合部”,是因為那時候報刊上經常看到工農結合、城鄉結合、三結合之類的詞語。後來有語言學家出來說這樣寫是錯的,要寫成“城鄉接合部”,因為雖然詞典上沒有現成詞條,但有“結合”與“接合”兩個詞條,“結合”一個義項是指人或事物間發生密切聯絡,如理論結合實際。另一個義項指結為夫妻,如他們結合在一起。“接合”指連線使合在一起,如無縫接合。城鄉結合部強調的是城市與鄉村的接壤、鄰近,是一個地域概念、空間概念,而不是指二者之間的“密切聯絡”,所以用“接”而不用“結”。近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不僅收入了“結合”“接合”二詞,還收入了“結合部”“接合部”兩個詞條,對“結合部”的解釋是:“指兩者或數者之間具有緊密關係的部分。如,西海固地區是北方遊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對“接合部”的解釋是:“

物體上不同構件相連線的部位。

地區之間相連線的部分;特指相鄰部隊銜接地帶。如:城鄉接合部

|

選定敵軍的接合部作為突破口。”

寫作城鄉結合部是錯的

2017年咬文嚼字十大語文差錯

所以目前在報刊和出版社的校對要求中,必須寫作“城鄉接合部”,寫成“城鄉結合部”是錯的。“城鄉結合部”一詞還入選了《咬文嚼字》評選的“

2017

年度十大語文差錯”。

對於操持普通話的人來說,“城鄉結合部”改成“城鄉接合部”問題不大,“結”讀作

ji

é,“接”讀作

ji

ē,讀音相同,只是聲調有差異。但對於說黃縣話的人來說,這兩個字的讀音是截然不同的。作為聲母的舌面音“

j

”在黃縣話裡有甲類和乙類兩種讀法,嘰不同於唧,急不同於集,己不同於擠,繼不同於薺,尖不同於奸,減不同於剪,見不同於賤,將(將軍)不同於姜,講不同於蔣,醬不同於降(下降),嬌不同於焦,矯不同於鉸,接不同於階,結不同於節,究不同於揪……語言學家李榮先生曾說過:要了解韻母之多到廣東,瞭解聲母發音部位分類之細到山東。黃縣話的聲母發音也體現了這一特點。漢語語音簡單化是語音發展的一般趨勢,聲母的惰性較韻母為強,變化不是那麼劇烈,語言學家王力先生說過,可能從十三世紀(大約南宋時期),現代普通話的聲母的基礎就已奠定。聲母

j

出現較晚,大約十五世紀(明代)才演化完成,而根據黃縣話的發音情況,似乎是在聲母

j

完成演化之前就停在了中途,沒有最終完成。具體到普通話發

jie

音的字當中,一部分聲母為舌葉音

t

,如截、接、節、姐、癤、借,遮、蟄、哲、蜇、褶、蔗、浙也發這個音,有一則笑話,學校裡要求講普通話,有一個黃縣東南山的老師,舌根子生硬,說起普通話就像鍋鏟子在嘴裡攪拌一樣,有次校長讓他接待一個外地來學校參加活動的貴賓,他打電話跟人家說:“明天早上我去賓館蟄你吧。”就是因為在黃縣話裡“接”“蟄”發音相同,他想還原“接”的普通話發音,不一小心走岔道了,串門串到了“蟄”那裡。另一部分聲母為舌面中音

c

,如階、皆、結、傑、潔、揭、屆。目前黃縣話仍讀作“城鄉結合部”,如按規範寫法讀作“城鄉接合部”,則聽的人一定以為此人禿舌兒,是“鄉城鄉嘞”。這兩組讀音按程序應該最終合為

jie

音,但黃縣話卻“中道崩殂”,仍保留著千年前的原貌沒有變化。我想這與宋金蒙元隔江對峙的地理大分裂有關,也與南宋南渡的人口大遷徙有關。要揭開這個謎底,恐怕得地理學家、歷史學家、人類學家、語言學家等通力合作才有可能。

另外,在普通話讀

jie

音的字當中,有幾個字在黃縣話裡讀法比較特殊,雖然聲母為舌面中音

c

,但韻母卻改作“

iai

”,如街、秸、解、界、介等。“

iai

”是黃縣話特有的韻母,“挨(挨兒家)”“蟹(鐵腳蟹兒)”“崖(河崖上)”“矮(沒高矮兒)”都是同一韻母,這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了。

部分圖片引自網路,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s:黃縣結合部不同於城鄉聲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