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農技專家建議:水稻苗期抓緊防治這四大病害

由 田園情 發表于 農業2021-09-23

簡介水稻秧苗期最常見的病害是立枯病、青枯病、苗稻瘟和惡苗病,這幾種病害遇到氣候反常、溫差大,“倒春寒”明顯的氣候情況和氣溫偏低的年份最容易發病

水稻苗床有惡苗能移栽嗎

水稻秧苗期最常見的病害是立枯病、青枯病、苗稻瘟和惡苗病,這幾種病害遇到氣候反常、溫差大,“倒春寒”明顯的氣候情況和氣溫偏低的年份最容易發病。因此,針對今年開春以來氣溫不穩的實際情況,四川南江縣農業局高階農藝師何西林建議搞好水稻秧苗期病害防治工作,培育無病、適齡壯秧尤為重要。

農技專家建議:水稻苗期抓緊防治這四大病害

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為鞭毛菌亞門的腐黴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水稻播種後,病菌開始侵害秧苗,秧苗在缺水的條件下發病最為嚴重。該病多發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發性主要病害。其症狀是在秧苗二葉期以後,葉尖枯黃萎縮,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發生。4葉期後發病症狀為突發性青枯,成簇成片的秧苗葉片縱卷萎蔫,繼而枯死。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是誘發立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溫影響最大。在低溫條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於病害發生。如天氣持續低溫或陰雨後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調,病害發生加重。

因此,低溫陰雨過後要及時檢查秧苗的生長情況,如發現有秧苗葉尖不吐水或秧苗有異樣時,應立即用25%甲霜靈可溼粉按每平方米0。75克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粉按每平方米1克,兌水2至2。5公斤噴澆於育秧床上進行防治。

青枯病

水稻青枯病有兩種,一種是水稻秧田期的生理性青枯病,發生比較常見,常與立枯病混合發生。其症狀是水稻地上部分迅速失水而枯死,秧苗枯死時仍呈綠色;另一種是本田後期發生的細菌性基腐病,表現為田間零星發生,甚至1叢中僅有1—2株發病,病株基部莖節發硬、變黑並伴有惡臭味。生理性青枯病多發於水稻3葉期前後。主要是由於低溫冷害、冷後暴晴或溫差過大,比如在水稻秧田揭膜前沒有及時通風煉苗,造成秧苗徒長,揭膜後,秧苗不能適應環境,而造成秧苗體內水分供給失調,繼而引起地上部分迅速失水而枯死。

青枯病的防治主要是在苗齊後,進行及時通風煉苗,只要不是大風天氣,即使是陰天也要堅持通風煉苗。水育秧田,要在大風降溫到來前,透過調節水層保護秧苗。藥劑防治可選用15%立枯淨,每畝秧田用100克藥劑,兌水50公斤—60公斤,在晴天下午三點以後噴施兩次,間隔7天一次;或用65%敵克松可溼性粉劑1。5公斤,或多菌靈2公斤兌水60公斤噴霧或澆施。

苗稻瘟

水稻苗稻瘟是水稻秧田期一種常見病,主要是由種子帶菌和帶病稻草誘發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葉期以後開始發病。其症狀是病苗基部灰黑,上部變褐,蜷縮而死,溼度較大時病部產生大量灰黑色黴層。發病因素在雨、霧、露存在條件下利於發病,氣溫在20℃—30℃,尤其是在24℃—28℃,陰雨天多,相對溼度保持在90%以上時,容易引起稻瘟病嚴重發生。

預防苗稻瘟病害一般在秧苗三葉期以後,選用40%硫環唑,每畝150克,兌水50公斤—60公斤預防兩次,間隔7天一次。也可用75%三環唑60克—80克或富士1號10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或澆施。

惡苗病

水稻惡苗病的苗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紅或白色黴粉狀物,發病節間明顯伸長,節部常有彎曲露於葉鞘外,下部莖節逆生多數不定鬚根,分櫱少或不分櫱。剝開葉鞘,莖稈上有暗褐條斑,剖開病莖可見白色蛛絲狀菌絲,以後植株逐漸枯死。溼度大時,枯死病株表面長滿淡褐色或白色粉黴狀物,後期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囊殼。

防治方法是在水稻秧苗1葉—2葉期時,使用青枯立克50毫升+大蒜油15毫升,兌水15公斤噴霧,5天—7天1次,連噴2次,也可噴灑95%綠亨1號(惡黴靈)進行防治,劑量以包裝袋上說明為準。源自四川農村日報。

Tags:秧苗水稻公斤青枯病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