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植物病害的發生和發展,植物病害的診斷與防治

由 迴圈農夫伍蔬 發表于 農業2021-08-24

簡介病原物的侵入途徑:傷口侵入,自然孔口侵入,直接侵入植物病害的侵染迴圈: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傳播、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侵染過程病原物主要越冬越夏場所:土壤,植株,繁殖器官,病殘體糞肥,昆蟲等傳播介體病原物的主要傳播途徑,各種病原物的

寄生對植物病害的發生有何影響

植物病害的發生和發展

1。寄生性,專性寄生物,非專性寄生物2。致病性,致病性變異,病原物致病機理

3。植物的抗病性,抗病性變異途徑,抗病機制

4。病原物的侵染過程

5。病原物的侵入途徑(不同病原物的侵入途徑?)

6。植物病害的侵染迴圈

7。病原物的主要越冬越夏場所

8。病原物的主要傳播途徑,各種病原物的傳播方式和特點

9。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10。引起病害流行的主要條件

11。單年流行病害,積年流行病害的特點及防治策略

12。病害的預測型別及預測依據(按預測期限)

13。病害調查記載內容(發病率、嚴重度、病情指數)

植物病害的發生和發展,植物病害的診斷與防治

寄生性,專性寄生物,非專性寄生物

寄生性:

所有病原物都是寄生物,寄生性是指病原物透過寄生,從寄主植物上吸收營養物質和水分,以維持生存的一種能力。

專性寄生:

專性寄生物的寄生能力最強,只能從活的寄主細胞和組織中獲得養分,當寄主植物細胞和組織死亡後,寄生物也隨之停止生長和發育。一般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培養。

非專性寄生:

非專性寄生物既能營寄生生活又能營腐生生活。

致病性,致病性變異,病原物致病機理

致病性:

病原物對寄主植物的破壞、毒害和導致病害的能力。

致病性的變異:

同種病原物中不同菌株對寄主植物中不同的屬、種或品種的致病性存在顯著差異的現象稱為致病性的變異,也稱寄生專化性或生理專化性。

病原物致病機理:

機械損傷,營養掠奪,酶類,毒素,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奪取寄生物的營養物質和水分,分泌各種酶類消解和破壞植物組織和 細胞,分泌毒素,分泌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分泌多糖類物質

植物的抗病性,抗病性變異途徑,抗病機制

抗病性:

指植物抵禦病原物侵入及其在體內擴充套件並用於減輕發病和損失程度的能力。抗病性是寄主植物與其病原物在一定條件下長期的協同進化過程中相互適應、相互選擇的結果。

抗病性變異途徑:

植物抗病性是可遺傳的,由專門基因控制,並遵循一定的遺傳規律。由單個或少數幾個主效基因控制的稱為質量性狀,由多個微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性稱為數量性狀。在植物病害發生的過程中,寄主植物始終與病原物進行者鬥爭,淘汰感病植株。

抗病性變異途徑分為被動抗病性和主動抗病性

被動抗病性:

分為被動的結構抗病性和被動的化學抗病性。結構抗病性主要是寄主形態結構對病原物的侵染產生物理上的障礙,或透過誘導寄主形態結構發生改變而機械地阻礙病原物的侵染所表現出的抗病性。化學抗病性指寄主植物體內普遍存在可抵抗病原物侵入的化學物質,主要包括天然抗菌成分和病原菌酶的抑制物。

主動抗病性:

由病原物的侵染或其他因素誘發的抗病性

抗病機制:

植物抗病機制是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後,植物體內透過生理或病理變化,以抵禦病原物的侵入、侵染、擴充套件及抑制、破壞、抗耐病原物的毒素和酶的致病機制,在形態和生理生化層面表現出的抗病性。

病原物的侵染過程

指病原物從與寄主接觸、侵入到寄主發病的過程。

一般將侵染過程分為侵入前期、侵入期、潛育期和發病期4個階段。

病原物的侵入途徑:

傷口侵入,自然孔口侵入,直接侵入

植物病害的侵染迴圈: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傳播、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侵染過程

病原物主要越冬越夏場所:

土壤,植株,繁殖器官,病殘體糞肥,昆蟲等傳播介體

病原物的主要傳播途徑,各種病原物的傳播方式和特點

途徑:

氣流,雨水,介體,種苗,土壤,肥料,人為

方式:

自然動力傳播,包括氣流,雨水,昆蟲和其他動物介體,可以把病原物從越冬越夏場所傳到田間健株上,也可將田間病株上的病原體傳到其他健株上,使病害擴充套件,蔓延和流行。

主動傳播:

有些病原物的孢子成熟後可以主動釋放,這種傳播方式距離較短,僅對病菌的傳播起一定的輔助作用。

人為傳播:

人類經濟活動和農事操作等常導致病原物的傳播。

初次侵染和和再次侵染

初次侵染:

經過越冬或越夏的病原體接種體,透過一定的傳播途徑到達植株上,侵染並引起寄主植物發病的過程稱為初次侵染

再次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長季節內完成侵染過程,又產生大量病原接種體,經再次傳播、侵染、發病,稱為再次侵染。

病害流行的主要條件:

大量種植的感病作物,強致病力的病原體,適合病原體生活的環境條件

單年流行病害、積年流行病害的特點和防治策略

單年流行病害:

在一個生長季中就能完成病原菌的積累過程,引起病害的流行,單年流行病害大都是有再次侵染的病害,故又稱為多迴圈病害。

特點:

①潛育期短,再侵染頻繁,一個生長季可繁殖多代

②多為氣傳、雨水傳或昆蟲傳播的病害

③多為植株地上部分的葉斑病類

④病原物壽命不長,對環境敏感

⑤病害發生程度在年度間波動大,大流行年之後, 第二年可能發生輕微,輕病年之後有可能大流行。

多年流行病害:需選續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病原物數量積累的過程,引起起病害流行。

特點:

①無再侵染或侵染次數很少,潛有期長或較長;

②多為全株性或系統性病害,包括莖基部及根部病害

③多為種傳或士傳病害;

④病原物休眠體往往是初侵染來源,對不良環境的抗性較強,壽命也長,侵入成功後受環境影響小;

⑤病害在年度間波動小,上一年菌量影響下一年的病害發生數量。

關注

@迴圈農夫伍蔬

帶你瞭解更多科學農業,迴圈農業。

@頭條三農

@今日頭條

Tags:病原侵染抗病性病害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