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旅遊2023-02-06

簡介△ “青苗”建構體系△ 由混凝土巨柱延伸出的膠合木主拱由於田野環境較為潮溼,為了滿足裝置用房防火防潮的要求,同時避免木結構直接與土壤的潮氣接觸,各單體均考慮將木結構基座設計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最大限度保證木結構體系安全、耐用、穩定的訴求

風水園到農博園有多少公里

原創 中建西南院 中建西南院

“青苗是一個向自然學習的例子。大田風景吸引到我,俯身去仔細觀察植物的形態,如何與陽光、雨水以及大氣環境相適應。建築應該像植物一樣,以最合理的方式對環境做出敏感的迴應,同時又擁有令人驚異的結構之美。對建築師而言,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教會我們如何在功能、技術與藝術之間實現和諧與完美。”

——設計總負責人 劉藝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青苗”群落透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以此為契機,天府農博園應運而生。作為四川省農業博覽會的永久會址,園區創新性提出在“田間地頭”辦展的理念,充分尊重大田景觀的原始風貌,打造特色鮮明、融于田園風光的農業展示園。

“青苗”專案於此大田中蓬勃成長,助力鄉村振興,描繪綠色生態、自然相融的新農村建設美好畫卷。

CSWADI

大田裡的“青苗”

2020年10月,金秋時節。

我們第一次來到天府農博園。千畝大田中,秋菊、格桑花以及採收過後伏睡的稻穗構成了最為原生態的農田圖景。專案用地原為宅基地,用地邊界極為不規則,開門見田的民居生活意象恰當地描述了川西林盤的空間格局。我們行走在田間隴道,並未感受到專案用地與周邊農田明確的界限,只有現場保留的幾棵長勢較好的樹木昭示了專案用地的大概區域。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場地的生態本底

於是,農田的生態圖景、不規則的用地邊界、川西林盤的建築意象成為了我們著手設計的本底資料,也是我們需要去迴應的場地訊息。建築與環境如何自洽?自然與人工如何相融?鄉村的在地性如何體現?

大田裡的“青苗”給了我們答案。

專案以“青苗”為原型,模仿其自由散落於田間的形態,將建築體量化整為零,迴應不規則的用地邊界。建築單體復刻“青苗”的生長態勢,由中心沿不同方向生長出如葉脈般的結構體系,再覆以葉肉般的屋蓋,形成向上的張力。朵朵青苗生長於大田之中,這便是建築迴應自然、融入自然、與自然對話的態度。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概念解析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鳥瞰實景

為了還原川西林盤的場地記憶,也為了更好地讓建築融入自然,重現“開門見田”的空間意象,景觀設計除了田間的石板路外,均還原為大田景觀,減少人工化痕跡,建築周圍即是莊稼,描繪出田園牧歌般的圖景。春可賞稻苗、夏可觀荷塘、秋可弄菊花、冬可採臘梅,四季的景觀變換讓“青苗”于田間呈現不同的風貌,也為建築賦予了時間維度的價值。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稻田中的建築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建築周邊耕種的景觀

林盤的民居具有特徵鮮明的材料建構體系。青瓦、石板、竹木、幹粘石等自成邏輯地構成了民居的外圍護結構,這些材料也營造出建築室內溫暖、舒適、淡雅的氛圍。以這樣具有鄉野性和在地性特徵的材料為藍本,“青苗”將深灰色陶板瓦、暖色膠合木結構、淺灰色仿清水混凝土等材料進行整合,用現代的建築語彙呈現本土化的立面模式,進一步強化場所記憶。這是新時代背景下新農村建設的一次嘗試,一方面規避了傳統材料在建構穩定性上的缺點,另一方面也保留了傳統建築的特徵。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體現本土特徵的建築立面

CSWADI

匠心營造的“木結構”

伴隨著中國近年來如火如荼的現代化浪潮,我們習慣了在城市中做設計,鋼筋、混凝土、金屬等結構體系構成了設計師習以為常的支撐架構。“青苗”專案卻是一次在鄉村做設計的實踐,理應採用一種更適宜的結構體系去契合大田景觀的場地屬性。得益於我院在木結構領域多年深耕積攢的經驗,用膠合木結構去解構“青苗”成為既適合場地又體現我院技術優勢的辦法。於是,“青苗”的建造歷程,又是一路用匠心營造“木結構”的旅途。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膠合木結構支撐的“青苗”

每個“青苗”單體由三片互為120°夾角的葉片組成,葉片交匯的中心為一個直徑約1。5米的混凝土巨柱支撐,由之向三個方向延伸出跨度約33米的膠合木主拱,再分別沿每個葉脈的方向生長出間距3米的木結構次梁,這便形成了“青苗”的基本結構體系。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青苗”建構體系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由混凝土巨柱延伸出的膠合木主拱

由於田野環境較為潮溼,為了滿足裝置用房防火防潮的要求,同時避免木結構直接與土壤的潮氣接觸,各單體均考慮將木結構基座設計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最大限度保證木結構體系安全、耐用、穩定的訴求。此外,由於裝置用房設置於一層,上部木結構區域更能完整地呈現出室內空間效果,保留了這種特殊結構的形式美表達。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置於混凝土基座上的膠合木結構

“青苗”所呈現的完整的結構形態,是我院各專業協同配合、精益求精的結果。結合屋面的曲面特徵,在中心混凝土巨柱中預埋雨水管,解決屋頂凹陷區的排水問題;利用間距3米的膠合木柱和梁設定綜合管線帶,避免機電管線於木結構“裸頂”空間雜亂無序地交叉及排布;由於木結構部分為單跨結構,透過與建築造型結合,在屋面簷口處設定小截面鋼管支撐,保證短向的水平剛度滿足要求,同時可以避免在建築內部設定支撐影響使用要求……一個好的建築一定是一個好的系統,從建築立意到建築技藝,我們欣喜於建築之美的完美呈現。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木結構”的完美呈現

CSWADI

豐收節中的“青苗”

2022年10月,又一個金秋時節。

“2022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天府農博園盛大啟幕。“青苗”作為“成都現代都市農業館”承擔節慶期間農耕文化展示、現代農業科技展覽、農業衍生品消費場所的功能。於此“踏秋”,在“青苗”與田間地頭中與自然貼近、品嚐豐收的碩果成為了成都市民國慶期間新解鎖的打卡方式。“青苗”就像一扇視窗,透過這裡呈現的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的豐碩成果,人們得以透視鄉村振興的成就。

正如設計總負責人劉藝寫道:“青苗是一個向自然學習的例子,是功能、技術與藝術之間實現的和諧與完美。”在鄉野地頭,在新農村建設的浪潮裡,在設計師的使命裡,我們願意以更多的“青苗”去實現職業的價值。

無垠田野,盡是希望與憧憬,“青苗”依舊生機勃勃。

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 生機勃勃的“青苗”

編審 / 中建西南院融媒體中心

素材來源 / 設計一院

編輯 / 陳淵

原標題:《作品 | 青苗——天府農博園首期配套專案六期工程》

Tags:青苗木結構建築膠合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