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2009年歐債危機,為何德國一枝獨秀?

由 鈦媒體APP 發表于 旅遊2023-01-30

簡介圖6:“十四五”期間,工信部中小企業培育梯次示意圖,資料來源:工信部02 十年之約,專精特新企業交付成績單對標德國的隱形冠軍,中國的專精特新不僅可以提升中國製造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改變大而不強的刻板印象,還能大大最佳化產業鏈結構,促進經濟增

德國人為什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錦緞

十年前,“專精特新”一詞被首次提出。2011年9月,工信部發布《“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明確提出將“專精特新”發展方向作為未來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回望十年變遷,國內已湧現出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專精特新不再是新概念,而是無數中小企業競相奮鬥的新目標。

如今,專精特新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今年3月,專精特新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強調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

未來10年,不僅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視窗期,也是中小企業興衰進退的關鍵週期。2022年歲末,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提前預習“專精特新”——這一2023年A股關鍵詞的豐富內涵,意義尤其關鍵。

01 緣起:復刻德國隱形冠軍

01 緣起:復刻德國隱形冠軍

所謂隱形冠軍可以從字面意思理解。“隱形”就是低調務實,不顯山不露水,專注自己的核心業務,不為大眾所熟知;“冠軍”指的是在自己的細分領域內佔據主導地位,或者佔有極高市場份額,業務做到全球前三或本土市場第一。

有人會有疑問,這不就是獨角獸企業嗎?其實不然,獨角獸企業強調的是成長性,成立時間較短。而隱形冠軍,突出的是領先性、專業性。另外從時間維度看,獨角獸企業成立時間大多不到十年,而很多隱形冠軍的歷史長達數十年,甚至不少是百年企業。

比如,成立於1945年的德國克朗斯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隱形冠軍企業,作為全球領先的灌裝裝置供應商,世界上大部分飲料都由克朗斯公司的裝置灌裝,雖然每天購買飲料的消費者對其一無所知,但他對飲品企業而言不可或缺。

值得注意的是,隱形冠軍企業的主營業務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稀疏平常的產品。恰恰相反,他們的產品大多是行業內技術含量極高的關鍵部件,他們是掌握產業鏈上獨門絕技的世外高人。如果說大廠是大而全,那麼隱形冠軍就是小而美。

1、何謂隱形冠軍?

“隱形冠軍”概念的提出者西蒙透過二十多年的研究收集了全球2734家隱形冠軍企業的資料,其中德國以1307家隱形冠軍企業遙遙領先。在他看來,德國不僅有大眾、西門子等全球知名企業,還包括大量分佈在不同領域的隱形冠軍,正是這些隱形冠軍企業成為德國的秘密武器。

舉例來說,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法國、英國等國均遭受巨大沖擊,陷入長時間低迷。唯有德國一枝獨秀,迅速恢復經濟並實現快速增長。當時大家普遍認為德國之所以能夠度過歐債危機靠的是他強大的德國製造,實際上,支撐起德國製造的是大量藏在身後的隱形冠軍企業。

根據資料統計,德國60%-70%的出口來自中小型企業,其中,1000餘家隱形冠軍企業支撐了26%的德國出口,且都是高附加值、高利潤率產品。

圖1:隱形冠軍的絕對數量(2016),資料來源:《隱形冠軍——未來全球化的先鋒》

2、德國做對了什麼?

德國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和以製造業為核心的產業結構。德國製造業在GDP中的比重不管以前還是現在都比其他發達國家高。

德國善於在各個區域形成優勢產業叢集與企業家叢集,從而使企業長期保持較強的競爭意識,最終讓拔尖的中小企業獲得脫穎而出的機會。

德國擁有充足的技術人才。德國擁有獨特的雙元制職業教育,促進工廠企業和職業學校合作,從而為製造業輸送了大量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德國極其重視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在德國最高為八級的社會福利體系中,專業人才位列第六,僅次於政府高階官員。沒有一流的技術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製造企業,這在德國身上得到了充分驗證。

健康完善的融資環境。根據UlrichHommel和HilmarSchneider(2003)引述歐洲中小企業觀察的調查結果,只有9%的德國中小企業認為存在融資難,這一比例僅僅是金融業極為發達的英國的1/2左右。究其原因在於德國特殊金融體制和金融組織結構下的銀企關係,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資金難題。

總的來說,德國擁有中小企業得以繁盛的成長沃土,這是中小企業進化成為隱形冠軍的必要條件。

圖2:2020年主要國家的製造業佔GDP的百分比,資料來源:Bloomberg,Wind,長江證券

再從企業內部分析,德國隱形冠軍的重要發展路徑是專注做配套專家,不斷提升行業專業能力並做精做強,而不是盲目地搞多元化發展路線。縱觀德國隱形冠軍企業,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經成長為行業內唯一或少數能滿足產業鏈特定需求的供應商。

最後從成立時間來看,德國隱形冠軍企業有超過1/3的數量成立時間超過20年,還有很多成立時間在50年以上,是名副其實的老牌企業。也就是說,要想成為隱形冠軍並非一朝一夕,往往需要企業長時間積澱。

圖3:部分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已成為細分領域巨頭或唯一供應商,資料來源: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重心,各公司官網,國海證券

那麼德國為什麼盛產“隱形冠軍”?其成功路徑其實是內外部協同發力的結果:

自2010年起,我國製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被冠以“世界工廠”的稱號。大到飛機、高鐵,小到手機,我們什麼都能製造,但是總被貼上大而不強的標籤。

歸根結底,大企業大而不強,中小企業多而不精,低端行業比重偏高,產業結構亟需最佳化調整,做大做強成為我國製造業產業升級的新時代議題。

然而由於涉及的行業面廣,不是光靠大企業和科研機構可以解決的,也不是單純靠規模優勢或舉國體制來可以解決的,而需要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共同助力。

德國隱形冠軍的成功路徑無疑為中國製造升級描繪了可復刻的未來前景。毫不誇張地說,德國隱形冠軍企業一度是中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其成長道路給我們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啟示和成功示範。

實際上,中國和德國有不少相似之處。首先,我們同樣有著規模龐大且齊全的工業體系;其次,我們擁有大量的中小企業。根據最新資料,中國的中小企業數量超過4800萬家;第三,作為世界出口大國,中國巨大的出口額有2/3也是來自中小企業。更關鍵的,國內很多中小企業推崇隱形冠軍成長理論,並將其作為長期目標。

換言之,在我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過程中,中小企業大池子裡將有機會躍出為數眾多的隱形冠軍企業。

2011年,我國《“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首次提出“專精特新”概念,指出“專精特新”是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提出培育“小而優、小而強”的企業。

何謂專精特新?簡單來說是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這裡面既有德國隱形冠軍的核心,也有針對中國特色的創新。此後,一系列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政策的出臺,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駛向快車道。

圖4:專精特新相關政策,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中信證券

3、中國“專精特新”應運而生

02 十年之約,專精特新企業交付成績單

自專精特新概念提出以來,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就一直是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一環。經過十餘年發展,我國已經培育出數量可觀的專精特新企業。從2019年5月工信部公示第一批24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起,工信部已經認定四批共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專精特新企業開始走上舞臺中央,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專精特新的概念耳熟能詳。以德國隱形冠軍為錨,專精特新企業成為國內廣大中小企業奮鬥追求的新目標。

圖5: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批次公示數量(家),資料來源:艾瑞諮詢

更上一層,我國將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寫入了五年規劃,在2021年3月頒佈的《十四五規劃》中,國家層面提出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000家“單項冠軍”企業,構建更加完善的梯度培育格局,全方位助力中小企業。

圖6:“十四五”期間,工信部中小企業培育梯次示意圖,資料來源:工信部

02 十年之約,專精特新企業交付成績單

對標德國的隱形冠軍,中國的專精特新不僅可以提升中國製造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改變大而不強的刻板印象,還能大大最佳化產業鏈結構,促進經濟增長。

首先,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業主要分佈在機械、化工、醫藥、電子等行業。相比創業板和科創板,專精特新的側重於製造業,其製造業升級的導向更加明顯。

從2022專精特新30強企業的行業分佈來看,機械裝置製造業佔到半壁江山。可以預期,專精特新企業作為中小企業群體的排頭兵,將帶動產業鏈升級,有助於推動我國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圖7:專精特新的中游製造佔比更高,資料來源:Wind,長證券

圖8:2022專精特新30強所屬行業分佈,資料來源:《21世界經濟報道》

其次,從盈利能力看,專精特新企業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均高於創業板和主機板企業,這也印證了專精特新企業的“小而美”特點。

再次,專精特新企業強調科技創新,研發投入佔比普遍較高。相較於已佔據競爭優勢的大企業來說,他們更有動力投入研發。根據2021統計資料,專精特新企業整體研發支出率約為8%,大於A股整體市場的5%。分不同板塊來看,專精特新企業研發支出率均高於板塊平均值。

圖9: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業的毛利率、淨利率、ROE指標,資料來源:Wind

圖10:專精特新企業研發費用率情況,資料來源:Wind,方正證券

另一方面,專精特新企業的專業化、新穎化、特色化是最大的亮點,但也為企業發展帶來了資金、市場等方面的難題。當然,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全社會一大痛點。

目前,國內僅僅有600多家專精特新企業成功在A股市場上市,上市率僅為6。9%,並且大多數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億。在這背後,一大因素是專精特新企業缺乏資本市場的支援和認可。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市場對以網際網路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新產業、新模式更為熱心,資本市場求新求快的氛圍過濃。而很多專精特新企業所在的賽道需要長期攻關,市場對中小企業深耕單個專業領域走專一發展道路的未來不以為然,最終導致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渠道受限。

為了解決專精特新企業資金難題,提高創新研發保障水平,2021年1月,財政部、工信部聯合釋出《關於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十四五期中央財政將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重點支援100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

1、專精特新企業群體性崛起

2、專精特新企業基本面

經歷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增長模式,如今中國經濟逐漸轉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與此同時,中國面臨新的戰略環境——世界經濟格局處在振盪期,全球供應鏈體系趨於重構。未來我們不僅需要大量企業解決諸多“卡脖子”難題,還要提升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那麼這些企業從哪裡來?答案是專精特新。

中國製造從大到強,成為製造高地,創新高地,勢必需要處在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領域的重點環節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考慮到專精特新企業成為隱形冠軍無法一蹴而就,從當下時點看已經更加趨於緊迫。

近兩年來,我國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2021年9月3日,北交所正式註冊成立,致力於成為有效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臺。

成立一年多來,北交所已經成資本市場中專精特新企業的聚集地和主陣地。截至2022年12月16日,已有146家企業在北交所上市交易,其中有5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佔比接近四成;在今年上市的67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總共有3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已接近一半。

借力定製化的融資平臺,社會資本可以進入更多的專精特新潛力股,帶動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湧現。最終形成的“創新-產業-金融”良性迴圈,將為產業轉型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在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領域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推動共同富裕的時代背景下,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企業身上肩負的使命任務也更具歷史意義。

03 新起點,加速再出發

得益於國內龐大市場,企業能夠從本土市場獲得更多滋養,這是先天優勢。但這也造成了很多企業僅關注國內市場,卻對開拓海外市場意識不強、動力不足。然而本國市場終究有“天花板”,因此必須拓展海外市場,實行全球化戰略。

中國絕大多數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其市場主要還是依賴國內,並沒有把產品賣到全世界,更沒有在品牌、人才組織、產業要素等方面全球化。從嚴格意義上講,國內很多世界500強其實還是500大。

綜上,我們想強調的是,中國的專精特新企業勢必需要走向更大的舞臺。全球化是隱形冠軍最重要的增長動力,任何企業想成為隱形冠軍都必須把握這個機會。目前已有專精特新企業在快速拓展海外市場,比如新座標、極米科技、南興股份等。

隱形冠軍的提出者西蒙同樣特別強調全球化。在他看來,只有全球化才能使市場規模足夠大,支撐你把優勢建立起來,把核心能力建立起來。德國的隱形冠軍企業戰略特別明確,就是要做全球市場,因為只有進入全球市場後才能建立起市場壁壘。

任正非曾說:“高階水晶杯、高階的銀餐器都是德國小村莊生產的,我去過兩個小村莊,他們打出來的表格說他們從來不談銷售,他們談佔世界份額的多少。

新的時代背景下,國內龐大的產業勢能和更加開放的融資環境為專精特新的成長提供了更優的環境。我們可以樂觀看待,專精特新企業的群體性崛起已是大勢所趨,正帶來新的機遇,讓我們拭目以待。

Tags:特新專精企業隱形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