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由 精選歷史事 發表于 旅遊2023-01-30

簡介然而,在建立孔雀王朝之前,印度歷史上經歷了第二次外族文明入侵,他們分別是波斯人和希臘人

關東山指現在的哪裡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這個印度前面應該加個古字,古印度與印度一字之差,卻相隔千里。

南亞次大陸是一塊優越之地,四周不是大海就是崇山峻嶺,東南是孟加拉灣、西南部是阿拉伯海,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西北部是崑崙山脈,優越的地理環境讓南亞次大陸成為了世界上最封閉的地區之一,然而長期的封閉環境讓這裡的人沒有了憂患意識。

西北的開伯爾山口讓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大月氏人、突厥人、蒙古人長驅直入,導致了印度歷史長期處於分散的狀態,各個民族的入侵讓印度在民俗、文化、語言、宗教上都千差萬別,始終無法統一。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如果一口氣看完印度所有歷史,你就會發現,古印度與如今的印度大不相同,四大文明之一的印度河文明更不是如今的印度,印度在歷史上一直遭受著外來文明的入侵,從雅利安人、波斯人開始,就沒有斷過,一直到近現代的英國殖民史,最終才造就瞭如今的印度。

這樣複雜的歷史讓如今的印度既擁有悠久的文明,又與西方世界接軌,獲得了西方世界的認同。

哈拉帕文化(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化指的就是印度河流域文明。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哈拉帕文化是印度次大陸最早的文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同時代。

如果以城市文明為標準的話,印度河流域文明比中國的文明更早,中國到了公元前2000年前後才有了青銅文明,進入夏商奴隸制時期。

但印度河流域文明持續時間很短,到公元前2600年達到鼎盛,人口超過500萬,在公元前1900年,文明走向衰落,公元前1800年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崩潰。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這就是古印度,此後的印度是被外族文明入侵後的印度。

吠陀文化(雅利安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居住在中亞的

雅利安人

的一支進入印度次大陸,征服了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國家,確立了

種姓制度

,給印度帶去了吠陀文化,所以,雅利安人建立的文明也被稱為

吠陀文化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雅利安人。

吠陀文化存在的時間的約為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

其中又分為前吠陀時代和晚期吠陀時代。

前吠陀時代在公元前1500前~公元前1000年,印度古代第一部宗教聖典

《梨俱吠陀》

有這一時代的具體描述,它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有確切文字記載的時代。

晚期吠陀時代是公元前900年~公元前700年左右。《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闥婆吠陀》成書在這一時期。

後吠陀時代形成了種姓制度,

這是獨特的雅利安文化和印度土著文化結合之後形成的階級制度,雅利安一詞本身就是“高貴”的意思,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吠陀時代對應中國的應該是周朝時期,這一時期,周朝文明中的分封制、宗法制,與吠陀文化有相似之處。

佛陀時代(列國時代、十六雄國時代)

吠陀時代,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躍,出現了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是

佛教和耆那教

在晚期吠陀時代,佛教誕生了,佛陀大約誕生在公元前6世紀到五世紀,因此佛陀誕生後的時代被稱作

佛陀時代

,或者

列國時代

晚期吠陀時代,一些部落開始過渡為國家,“羅闍”變為世襲君主,有大約16個國家,因此這一時期也被稱作

十六雄國時代

時間大約為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世紀。

十六雄國是:迦屍、憍薩羅、鴦伽、摩揭陀、弗慄恃(跋耆)、末羅、支提、跋蹉、俱盧、般遮羅、摩差耶、修羅色那、阿溼波、阿槃底、犍陀羅和甘菩遮(劍洴沙)。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16雄國。

在十六雄國中,

摩揭陀國

逐漸佔據優勢,最終統一了列國,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

如果將列國時代對應中國歷史話,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而且神奇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一時期同時出現了影響世界文明程序的先知,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出現了

孔子、孟子

這樣的大思想家,印度列國時代出現了佛陀

釋迦牟尼

,歐洲則出現了

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

,孔子周遊列國,釋迦牟尼也同樣周遊列國,因此這一時代被稱為“軸心時代”。

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公元前187年)

和中國的秦始皇統一六國一樣,印度在列國時代也出現了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最終憑藉著武力統一了列國時代,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

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的存在時間約為公元前324年到約公元前187年。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孔雀王朝。

然而,在建立孔雀王朝之前,印度歷史上經歷了第二次外族文明入侵,他們分別是波斯人和希臘人。

波斯人在中東建立了第一個橫跨歐、亞、非的統一大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又稱第一波斯。

公元前6世紀末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國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帶。

然而,到了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被歐洲崛起的馬其頓王國滅亡了,世界史上著名的

亞歷山大大帝

滅亡了第一波斯帝國,並沿著中亞的路線東征,一直進入到了南亞次大陸。

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大帝撤走後,在這裡留下了總督統治印度北部地區。

出身於古印度貴族家庭的旃陀羅笈多率領當地人民起義,反抗希臘人的統治,擊敗了統治西北印度的馬其頓人的部隊,之後,

旃陀羅笈多

率軍進入摩揭陀國的首都華氏城,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室,建立了孔雀王朝。

旃陀羅笈多晚年篤信耆那教,拋棄王位出家,他的兒子

賓頭娑羅

繼位。賓頭娑羅死後,其子

阿育王

繼位。

在美國人評選的影響世界的100位帝王中,阿育王排名第六位。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阿育王。

如果以中國古代的標準來看,阿育王就是印度的“秦始皇”,他結束了列國時代,第一次將印度統一起來,孔雀王朝在阿育王統治時期達到了最盛。

印度人拍過一部史詩級的電影

《阿育王》

,平心而論,這是一部挺不錯的電影,我們從中能看到國家從分裂走向統一過程中的殘酷,電影的結尾阿育王選擇皈依佛教。歷史上,阿育王的確因為殺戮過重,在征服羯陵伽國後選擇了皈依佛教,在國內大力傳播佛教,將佛教定為了國教。因此,阿育王又分為黑阿育王和白阿育王,印度人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原來是有悠久歷史的。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電影《阿育王》。

但劇中的愛情故事太過刻意,把女主角定義為羯陵伽國的公主,這種國破家亡的愛恨情仇故事,刻意製造矛盾衝突,原來不僅國產劇愛拍,印度人也愛拍。《巴霍巴利王》也是這樣,雖然滅所愛之人的國家這種橋段的確很煽情,相愛相殺,但拍得太多了,就會顯得是故意製造矛盾,看得很尷尬。

言歸正傳,阿育王之後的的繼位國王大都無能,孔雀王朝走向了分裂與衰落。

大約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代國王布里哈德拉塔被大臣普希亞密特拉·巽伽所殺,孔雀帝國正式結束。

孔雀王朝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秦朝,但統治時間比秦朝長,秦朝與孔雀王朝的不同之處在於,秦朝很快被推翻了,但漢承秦制。所以,事實上,

孔雀王朝對應的應該是秦漢兩朝。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做一個假設,如果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也像阿育王那樣皈依佛教,秦朝會不會更長久呢?

外族入侵時代:(公元前2世紀—公元4世紀)

公元前2世紀初開始,印度經歷了外族入侵時代,主要有希臘人、

塞人

、安息人、大月氏人。

希臘人在印度西北部建立了

巴克特里亞王國

,這是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後的歷史遺留問題。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在這裡留下了塞琉古王朝。後來塞琉古王朝的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奧多圖斯一世選擇獨立,建立了巴克特里亞王國。公元前200年,德米特里一世即位後,征服了喀布林、印度河流域上游的犍陀羅和旁遮普等地,將其納入版圖。

公元前2世紀70年代時,巴克特里亞王國版圖東起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恆河中游流域,西達波斯東部沙漠,南抵孟買灣,北界中亞的錫爾河,達到鼎盛。

公元前145年,巴克特里亞王國被大月氏人和塞人征服。

其後,塞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入侵印度,尤其以大月氏人建立的

貴霜帝國

最為強大。

大月氏人先後打敗了希臘人、塞人,安息人,控制了整個阿姆河、錫爾河流域,建立了貴霜帝國。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貴霜帝國。

在貴霜王閻膏珍時期,貴霜帝國南下印度,佔領了恆河上游地區。迦膩色伽一世時期,又南征印度,將都城遷至犍陀羅地區的

富樓沙

,就是今日的巴基斯坦地區,將帝國的統治中心也遷於此。

貴霜帝國鼎盛時期的疆域西起伊朗邊境,東至恆河中游,北起錫爾河、蔥嶺、南至納巴達河,成為和漢朝、羅馬、安息並列的世界四大強國。

如果把這一時期放在中國歷史上,對應的應該是魏晉南北朝,承上的孔雀王朝對應中國的秦漢,啟下的笈多王朝對應中國的隋唐。

笈多王朝:(約320年—約540年)

這麼說吧,笈多王朝就像中國歷史上的隋朝,它結束了印度四分五裂的狀態,結束了外族入侵的歷史,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第二個統一的王朝,同時,這個王朝也是第二個由印度人自己建立的王朝。

貴霜帝國後期走向了衰落,印度境內再次四分五裂,這時候,在印度北部的一股古印度人勢力崛起了。

公元320年,發源於摩揭陀的印度貴族家庭的旃陀羅笈多一世建立了笈多王朝,定都在華氏城。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笈多王朝。

與孔雀王朝的開國君主名字相同,發源地相同,都城也相同。孔雀王朝是因為建立者家中飼養孔雀而取名,笈多王朝因為建立者名字中有笈多二字,所以稱為笈多王朝。

笈多王朝建立之後,就開始進行統一戰爭,子孫三代都勵精圖治,先是把貴霜帝國的勢力趕出了印度,統一了印度北部,在第三代國王旃陀羅笈多二世時,基本統一了印度,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區,達到鼎盛。

從公元500年以後,笈多王朝走向衰落,國內發生經濟危機,外部遭受了嚈噠人入侵,一系列的內憂外患之下,公元540年,笈多王朝滅亡。退回到摩揭陀的被稱為

後笈多王朝。

外族入侵時代

笈多王朝滅亡之後,印度歷史就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既有印度人建立的國家,也有外族入侵建立的國家。

這時候的外族勢力是

伊斯蘭世界

8世紀初,阿拉伯人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因為這時期是歷史上阿拉伯世界最強大的時候,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向西、向東不斷擴張,勢力入侵到了印度西北部。

公元9-11世紀,在印度出現了幾個強大的王國,朱羅國和潘地亞。

11世紀,伊斯蘭世界突厥人開始入侵印度。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蘇丹國,定都在德里,統治範圍在北部印度,存在時間是1206~1526。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莫臥兒帝國:(1526年—1857年)

世界有許多神奇的相似之處,我們至今無法找到答案,如同中國歷史上唐朝之後,宋朝和遼、西夏、金朝、蒙古並存,最終蒙古滅宋朝建立了元朝,這時期的蒙古人是世界史上的主角。

印度歷史和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印度的歷史,分裂比統一時間更長,印度歷史上大多數時期都處在分裂狀態。

真正的統一大帝國只有三個

: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臥兒帝國。

莫臥兒帝國就是印度歷史山第三個統一大帝國,也是印度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但這個統一帝國卻是由蒙古人建立的。

蒙古人西征過程中在中亞建立了帖木兒帝國,1507年帖木兒帝國滅亡後,其後裔巴布林率軍入侵了南亞次大陸。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巴布林。

巴布林

從中亞一路退了回來,先奪取了喀布林,再進入了撒馬爾罕城、塔什干,成為中亞和塔什干的統治者。後來,巴布林在中亞地區擴張遇到了阻礙,他轉而向南征服,南方此時是四分五裂的德里蘇丹國。

1525年,巴布林南下進攻南亞次大陸,1526年,巴布林攻佔了德里,打敗了印度諸多聯合起來的軍隊,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1528年,巴布林又打敗了阿富汗人馬茂德的十萬阿富汗聯軍。

印度的不同教派、分散各邦的狀態終於被一個蒙古人統一了起來。

莫臥兒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在第五代皇帝沙賈汗時,帝國空前強盛,著名的泰姬陵就是沙賈汗為他的波斯妻子所修建的,是世界文化遺產。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泰姬陵。

晚年沙賈汗被他的兒子奧朗則布推翻,

奧朗則布

統治時期,莫臥兒帝國版圖達到最大,從喀布林到吉大港,從克什米爾到卡維裡河,除半島極南端以外的整個次大陸都納入了莫臥兒帝國的版圖。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莫臥兒帝國。

如同清朝後期一樣,莫臥兒帝國在後期也遇到了西方列強的入侵。

世界史上的地理大發現,原本是西方人為了尋找印度,但陰差陽錯的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後來,歐洲人終於達到了印度。

最先達到印度的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他們來到這裡,在莫臥兒帝國統治之外的地方建立了殖民據點,莫臥兒帝國的統治者們並沒有重視這些殖民點。

1600年英國人入侵這裡,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剛開始歐洲人在這裡主要是以貿易為主。

1757年,徹底淪為了英國殖民地,莫臥兒帝國皇帝成為了傀儡。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1858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的稱號,成立了英屬印度,莫臥兒帝國也就在這一年正式滅亡了。

如果把莫臥兒帝國放在中國歷史上,毫無疑問對應的是清朝,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了。但不同的是,莫臥兒帝國被英國殖民滅亡了,印度也徹底淪為了英國殖民地。

英國殖民歷史

1858年,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的稱號,莫臥兒帝國正式滅亡,印度成為了英屬印度,英國人在這裡設定了

印度總督

一口氣看完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不同

英國人在這裡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947年。

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

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縱觀印度歷史,就能發現,在南亞次大陸這塊土地上,大多數時期處於分裂狀態,只有少數時期的統一。外族入侵次數太多,各個民族的入侵讓印度在民俗、文化、語言、宗教上都千差萬別,始終難以統一起來。

外族入侵與古印度人相混合,加上英國的殖民歷史,形成了今日的印度。

而英國人的到來,不僅再次幫助印度實現了統一,還給印度帶來了

英語

這個世界通用語言,從而方便了印度人和世界之間的交流,獲得西方世界的認同,這也是如今印度人在西方世界中大獲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印度歷史與中國歷史有相似之處,同樣是分裂與統一相伴而生,但更多的是不同。就如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

樹葉一樣

,印度是獨一無二的印度,我們更是獨一無二的中國。

Tags:印度王朝帝國吠陀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