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農民看到了“供給側改革”效果

由 新華網 發表于 旅遊2023-01-28

簡介但六安來的賀明伍刻意把一串的重量控制在一斤二兩左右,他說之前旁邊種一串三四斤重的農戶們不理解,調侃他家的葡萄串“扔進池塘都沒個響”

合肥大圩葡萄多少錢一斤

【編者按】為踐行新華社“紮根工程”,增強“四力”,今年年初,新華社安徽分社年輕記者汪奧娜在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掛職副鎮長,參與社會實踐和蹲點調研。半年來,汪奧娜以一名“大圩人”的身份,進村入戶參與各項重點工作,融入幹部群眾的生活。在此,我們摘錄汪奧娜的四篇掛職日記,展示一個變化中的城郊小鎮的生產生活場景。

新華社合肥8月2日電(記者汪奧娜)看似原始的農業種植方式,市場回報卻是出乎意料的。在大圩,“新農人”開始以迴歸傳統、追求“綠色”的方式在走精品農產品路線上下功夫。

大圩的農產品以“大圩葡萄”最為出名,每年夏天在合肥的大小商超裡都很搶手。但賣得多不代表賺得多,隨便種種葡萄就能致富的時代已經過去。

我年初到大圩掛職的時候,葡萄園還在冬歇,樹上還不見綠色。每趟下圩的時候,我都會留意葡萄的變化。從吐芽、抽條到掛果、套袋,一月一個樣子,等到7月中下旬就陸續成熟,可供採摘了。

一來二去,種植戶們跟我聊得多了,我發現很多靠種葡萄發家的大圩人不願再種了,反而是外地人越來越多,快要超過本地人。他們告訴我,種葡萄沒那麼賺錢了,旺季15元一斤的價格賣了三四年,怎麼也漲不上去。在大圩鎮附近,環巢湖十二鎮都風風火火地發展起了都市休閒農業,大圩30多年前起步的“先發優勢”在當前同質化競爭中所剩無多。

但也有例外。我找到了葡萄賣得最貴的一家,去看看有什麼特別之處。

葡萄按斤賣,遊客拿著剪刀來一剪就是一串,種植戶們自然想到的是一串越“打秤”(方言,意思是重量大)越好。但六安來的賀明伍刻意把一串的重量控制在一斤二兩左右,他說之前旁邊種一串三四斤重的農戶們不理解,調侃他家的葡萄串“扔進池塘都沒個響”。

賀明伍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畝只種六棵樹,也不搞水肥漫灌,精準施有機肥,要的就是高糖分和好品相。結果在均價15元一斤的葡萄裡,他的葡萄賣到了30元,賣進了高階商超,第二年周圍的農戶都跑來取經了。

同樣剛開始不被理解的還有來大圩開農場的博士程存旺。農場採取的模式是時興的會員配送,強調“從農場到餐桌”,因此不打農藥也不噴激素,只種時令的蔬果。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員工們正在打包剛摘下的黃瓜,貼上農場的標籤,準備送到會員家裡。我們邊啃黃瓜邊聊,有員工告訴我,當初土地流轉之後,村幹部卻慌了,看到他們往地裡種草,怕是忽悠人的,到時候拖欠流轉費怎麼辦。

問了才知道,這是要先恢復土地的肥力。以前長期施化肥,容易使土地板結、肥力下降,到後面就結不出好果子了。村幹部笑著說,博士確實不一樣,眼光長遠。

圩裡的“新農人”越來越多了,開始不被理解,最後用市場說話,默默地帶動著產業升級。村民們不太知道什麼叫“供給側”,但看多了,也開始明白為什麼要“控產提質”。從大棚裡走出來,找回最綠色的“土方法”,未嘗不是一種新風尚。

Tags:葡萄汪奧娜掛職一串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