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觸碰新賽道 突破佛山製造的“天花板”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旅遊2023-01-25

簡介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識企業於微時”的招商方向,或許會為佛山突破鎖定效應帶來更大力量

佛山有賽道嗎

「本文來源:南方日報」

●王芃琹

杭州,犀牛工廠。阿里巴巴一舉打破傳統服裝生產銷售模式,使“按需定製,多個小訂單同時生產”變為可能;

蘇州,零碳工廠。歐萊雅集團尚美工廠率先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目標。

如今,以新工廠為組織形態的新制造業日新月異。一直將傳統制造業視為看家本領的佛山,如何重塑對製造業的想象力?

近日,佛山提出建設佛北戰新產業園,園區規劃面積423平方公里,相當於2。7個禪城區的大小。規模之大,歷史罕見。與此同時,禪城謀劃數字經濟創新集聚區、南海構建“兩高四新”產業體系、順德“三箭齊發”、高明發力臨空經濟、三水打造“4+2”產業叢集……

這是佛山努力跳出舒適圈、觸碰新賽道所作出的努力。我們要問,佛山如何藉此舉突破“佛山製造”的天花板?

集聚還是鎖定?

談起佛山,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會說出“傳統制造大市”。

多年來,佛山製造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但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新”的問題日益凸顯。過去二三十年,佛山的優勢產業仍由家電、傢俱、陶瓷、機械裝備、金屬加工等傳統產業組成。時至今日,這類產業仍是佛山工業增長的動力源。

在珠江東岸,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產業發展態勢,更新興、更高科技。

深圳自然不必說,短短几十年從一座小漁村蝶變成為擁有騰訊、華為、大疆等全球巨頭的科技創新中心;東莞也不可小視,從一座不起眼的農業大縣變身全國重要的電子資訊產業基地。

在珠江西岸,以珠海、佛山為龍頭的城市群正在建設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在珠江東岸,以深圳、東莞為核心的城市群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資訊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叢集。

東西分工,各有側重,更有利於大灣區實現全面協調發展。但對佛山自身而言,發展裝備製造並不意味著要放棄新一代電子資訊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賽道。

特別是在5G、人工智慧、量子技術深刻改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今天,佛山忽視這些新賽道,不亞於提前放棄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紅利。

佛山並非對新賽道缺乏敏感性,甚至多次踏中風口。

以光伏為例,在“碳中和”的全球共識下,它已成為最熱門的賽道。2009年,順德便提出要扶持光伏產業發展,打造千億光伏產業園。

再看資訊化。1998年底,南海便已實現“村村通光纖,戶戶可上網”;2010年佛山提出“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發展思路,推動資訊化與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融合。當時,這些舉措在全國都算是領先。

遺憾的是,光伏和資訊化最終均未在佛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經過數十年的積累,以家電、傢俱、陶瓷、五金為代表的佛山傳統優勢產業不斷集聚壯大,泛家居產業叢集規模更是超萬億。

龐大的產業叢集,既可以帶來越集聚越高效的正面效應;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種“鎖定效應”,或者用更常見的說法是,出現“路徑依賴”現象。

路徑的依賴、規模的“鎖定”,往往會帶來認知和行為的慣性。有一個現象是,每當佛山開始切入一個新賽道,周圍總不乏質疑、否定。不少時候,這些新的嘗試大多無疾而終。

必須意識到,隨著產業新賽道不斷湧現,一場面向未來的“卡位戰”已經打響。“佛山製造”能否打破路徑依賴,敢於觸碰新賽道,是關乎佛山製造未來核心競爭力的城市之問。

“識於風光時”與“識於微時”

引入外部力量,是打破路徑依賴、突破“鎖定效應”的一種有效手段。對佛山製造而言,這股關鍵性的外部力量就是招商引資。

我們還要看到有兩種招商方向同時存在。其中一種是“識企業於風光時”。

引入龍頭專案,一直是各地佈局新賽道、構建產業生態圈的關鍵一招。在南京,依託臺積電這一行業龍頭專案的入駐牽引,江北新區僅用約五年便打造出積體電路完整產業鏈;在東莞,松山湖引入華為終端專案後,吸引了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發展迅猛。

龍頭專案帶來的“裂變效應”,佛山並不陌生。2010年,總投資133億元的一汽大眾專案落戶佛山南海。後來,該專案帶動接近2000億元產值的配套產業鏈和多個世界500強專案落戶,引領了佛山傳統汽車製造業的崛起。

佛山深知,開闢新賽道,亟須聚攏一批行業龍頭專案。以南海為例,近年來該區圍繞“兩高四新”引進了一批引領性、帶動性、根植性強的大專案。今年,南海簽約的三個百億專案均屬“兩高四新”領域。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識企業於微時”的招商方向,或許會為佛山突破鎖定效應帶來更大力量。

近年來,越來越多專精特性企業在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賽道脫穎而出。這類企業規模不大,乍看並不起眼,創新實力卻不容小覷,大多是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成長性很強,是支撐新興產業的生力軍。

即將登陸科創板的希荻微電子便是典型案例。2012年,希荻微電子落戶佛山,彼時僅有4名核心團隊成員,是一家寂寂無名的初創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它憑藉自身強大技術研發能力,逐步成長為國內領先的模擬晶片供應商,市場估值約40億元。

像希荻微電子這類企業大多屬於技術密集型,引入初期往往不具備大規模投資的實力,很難在短時間內有較大稅收產出。若地方沿用傳統的招商評價機制,很難發掘這類企業的潛在價值。

培育新賽道,佛山離不開專精特新企業的這支生力軍。往往,“識企業於微時”,對一個地方的招商政策、服務理念、工作方法、評價機制帶來更多挑戰,也將對一個地方的耐心與包容度提出更多考驗。

我們要問,哪些企業已經納入了佛山招商的搜尋雷達?

製造的,科技的

追逐新賽道,不代表否定、拋棄舊戰場。

製造業仍是佛山的優勢支柱產業,規模不容忽視。因此,拋開製造業,一味追逐新興產業並不現實。

在創新驅動時代,我們需要打破傳統與新興的“二分法”,用三種新的融合視角去理解傳統制造業。

首先,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是製造與科技的不同配比組合。海天味業就很有說服力。

這家擁有三百餘年曆史的企業,在醬油釀造這個最古老的行業裡,“玩”出了滿滿的科技感。

每年,海天味業都會拿出營收的3%投入到技術研發中,累計獲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授權超過350項。從一顆黃豆進廠到最後製成醬油成品,整個生產過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預,看不到一滴外露的醬油。高科技含量,或許就是它“打醬油”打出四千億市值的一大奧秘。

其次,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理解為“自己生產”與“外部採購”兩張網路的結合體。尤其在數字經濟時代,大部分中小型製造企業並不具備數字化能力。這種時候,聰明的企業會選擇採購服務,藉助外部力量來更新迭代。

去年,華興玻璃攜手西門子,對旗下15座工廠進行數字化改造;今年,蒙娜麗莎陶瓷牽手美雲智數,推進全面數字化轉型……同類案例在佛山還有不少。

如今,工業富聯、阿里雲、騰訊等一批技術服務商紛紛搶灘佛山,為製造企業數字化提供了更多便利。學會採購外部服務,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是佛山企業亟須補上的一課;

還有,任何一家企業都要重新意識到,產品的重要性大於產業的重要性。相較於企業所屬的產業領域,它生產的產品能否滿足客戶需求更為重要。因此,追逐新賽道,不是迭代產業,而是更新產品。

美的集團就是很好的例證。從生產塑膠瓶蓋、生產家電到生產機器人,隨著產品不斷迭代,美的也從一家家電企業一路成長為一間科技集團。如今,誰還能清晰定義美的是傳統的,還是新興的?

由此可見,只有打破傳統與新興的“二分法”,用新的視角重新定義,“佛山製造”才能不斷突破自己的天花板。因為,最大的天花板,就是關於製造業想象力的天花板。

Tags:佛山賽道企業產業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