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北京冬奧會的雪為什麼是人造的?

由 新民週刊 發表于 旅遊2023-02-02

簡介圖源:人民網即使不考慮運輸成本,就算天然降雪達到3米厚,經過壓雪後也只能形成30釐米至40釐米的雪層,也無法達到冬奧會高山滑雪競賽所需使用的‘冰狀雪’要求

滑雪場的雪是人造雪嗎

文 | 竹裡

時近傍晚,銀裝素裹的張家口崇禮雲頂滑雪公園遊客散去,場地賽事部造雪兼電氣主管黃永斌帶著造雪師團隊開始工作。百餘臺造雪裝置一齊開動,雪花撲簌簌落滿山頭,北京冬奧會賽時,滑雪專案將有20枚金牌在這裡產生。

北京冬奧會的雪為什麼是人造的?

早在北京冬奧會雪上專案首次國際測試賽期間,雲頂滑雪公園的造雪和場地修整能力就曾一度在國內外出圈。

那麼,為什麼冬奧會在內的滑雪競技比賽越來越依靠人工造雪,人工造雪是“假雪”嗎?

人造雪絕非“假雪”

近年來,在溫哥華、索契以及平昌等地舉行的冬奧會均大量採用了人造雪。特別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人造雪用量達到了總使用雪量的90%。在此次障礙追逐世界盃期間,雲頂場館按照人工造雪佔六成、自然降雪佔四成的比例進行造雪。

北京冬奧會的雪為什麼是人造的?

1月16日,黃永斌在雲頂滑雪公園進行造雪工作。圖源:人民視覺 攝影 | 胡旺

將人造雪視為“假雪”並不準確,水分子在自然界中以固態、液態和氣態形式存在,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不斷變化,所謂造雪,只是將液態的水在低氣溫條件下轉變為固態形式。

因此,造雪師常被稱為“冰雪魔術師”。用造雪師黃永斌的話說,造雪對溫度要求在0攝氏度以下,溼度最好在50%以下。他們要控制水和空氣的壓縮混合比,透過造雪機霧化噴出,在空氣中凝結成雪晶。噴灑距離越遠,雪質才越好。

北京冬奧會的雪為什麼是人造的?

一臺造雪裝置正在工作

其次,造雪機的擺放也有學問,即便是同一條雪道,每次造雪時風速、風向都要計入考慮,每隔1小時還要實地檢視造雪情況。為此,黃永斌練出了“獨門絕技”,聽聽造雪裝置的轟鳴聲就能判斷運轉是否正常,攥一把雪就能檢驗造雪質量。

“散說明雪質太乾,實就是水分太大,乾溼適中,雪質最佳”。在黃永斌看來,崇禮的氣候非常適合人工造雪,出雪質量很高。“優質的人工雪密度高、強度高、易塑形,是賽道用雪的上佳選擇。而且相較於天然降雪,人工雪更耐高溫。”

因此,崇禮的雪季能從頭年的11月初延續到次年的4月前後。人工造雪對雪場意義重大,舉辦滑雪賽事更是如此。

為什麼一定要造雪

有人會問,冬奧會場地為什麼一定要造雪,這與冬奧賽道雪量要求有很大關係。

國際雪聯檔案《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和單板滑雪場地設計要求》指出,滑雪障礙追逐賽道需保證約71500立方米雪量,當這一數字加上融化係數後,將達到107200立方米。即使是面積較小的大跳臺賽道,也需維持至少11000立方米雪量。

這一數字,意味著我們很難全部透過天然降雪積累如此之高的雪量,而由於賽道通常建在地形複雜的山間,搬運天然雪,運輸成本太高。

北京冬奧會的雪為什麼是人造的?

河北張家口冬奧場館迎2022年首場降雪。圖源:人民網

即使不考慮運輸成本,就算天然降雪達到3米厚,經過壓雪後也只能形成30釐米至40釐米的雪層,也無法達到冬奧會高山滑雪競賽所需使用的‘冰狀雪’要求。“如果總是等待大自然給我們足夠多的雪,那很可能就無法按計劃組織比賽了。”曾在國際雪聯擔任過21年自由式滑雪競賽主任的喬·菲茨傑拉德亦評論道。

因此,按照國際慣例,近年來冬奧會高山滑雪場地均使用人工方式造雪。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雪場多數會充分考慮水資源迴圈利用問題。人工造雪也並非單純地消耗了水,所造之雪會再次回到自然界水迴圈中,如果對相應小流域善加規劃設計,融雪將大部分迴流水庫之中。

北京冬奧會的雪為什麼是人造的?

譬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使用的水源來自兩個渠道,一是山下的天然湖泊,二是山上水源迴圈系統。雪季之後的融水以及日常接收到的雨水,都將透過賽區內的天然溝道匯流收集至位於海拔900米的塘壩內,用於賽區綠化和下一雪季的造雪。

對於有人擔憂是否會影響當地的水資源和能源問題,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家蓉迴應稱,從實際用水量來看,延慶賽區賽時需水量佔當地現用水總量的1。6%,佔當地水資源量的4‰。張家口賽區賽時需水量佔崇禮區用水總量的9。8%,佔崇禮區水資源量的2。8%。

人工造雪需水量有限,不會對區域用水安全和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造雪讓競技更公平

當然,除了滿足冬奧賽道雪量以及水資源再利用,很多人不知道,人造雪會讓競技更加公平。

一般滑雪者偏愛在新降下的“粉雪”上滑行。然而,與這一認知相反的是,一旦高山滑雪賽道整備完成,新的降雪反倒會成為比賽的“敵人”。

自然產生的新降雪、融化後重新凝結的雪、長期堆積的雪等各類雪況擁有不同的物理特性,甚至雪溫差異也會影響其性狀。為了滿足體育競技賽事的公平性,性狀穩定對雪道而言十分重要。

美國滑雪協會《賽道專家培訓手冊》形容道:包括造雪在內的所有工作幾乎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確保運動員無論出發順序,都能享受穩定公平的賽道條件。簡而言之,這種公平條件體現為——雪道足夠硬。不過,將雪道變硬並非容易之事,為了方便硬化操作,賽道上的存雪本身就得具有相對穩定的物理特性。

北京冬奧會的雪為什麼是人造的?

“雪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材料,可以說是很難處理的。”菲茨傑拉德指出,相比起物理特性更為多變的天然雪,人造雪在被壓雪、平整、注水(目的是為了形成堅硬的冰狀雪)後,更容易被整備成狀態一致的雪道。

瑞士聯邦雪與雪崩研究機構撰寫的《高山滑雪競技雪道造雪和維護指南》亦明確指出:由於人造雪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因此最適宜用於建造雪道基層。

參考資料:新華社、光明網、觀察者網、人民網

Tags:造雪滑雪冬奧會賽道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