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由 侯湘雯 發表于 旅遊2023-01-23

簡介從山頂望去,山谷中的梯田看上去像是一片荒蕪的山地,但由於拒馬河的充沛,土壤肥沃,所以落瀑橋村的人才能過上相對舒適的生活

秦淮河在古代有什麼功能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拒馬河是河北淶源市的一條支流,經易縣紫荊關、淶水三坡、北京房山十渡、房山張坊、南拒馬河、淶水、定興、易水河、白溝、北、北、高碑店、白溝。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1936年左右,一位德國知名攝影記者赫達·莫理遜,從北京開始,沿著拒馬河,前往河北,在途中拍下了許多相片,並將其合輯成《失落的部落》。這一系列照片的一部分,展示了拒馬河沿岸的落瀑橋村周圍的自然景色和村民的日常生活。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從山頂往下看,這條拒馬河就像是一條玉帶,在山腰上蜿蜒流淌,兩側是一片連綿起伏的山脈,十分壯觀。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拒馬河坐落在群山之間,河灘上到處都是白色的石頭。再往前走,就是牧羊了。

在枯水期,拒馬河河灘上鋪滿了一塊塊碩大的鵝卵石。這些石頭都是石頭,有稜角,但被河流沖走後,就變成了圓形。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三個人沿著拒馬河峽谷的小道往前走,他們是海達·莫里遜的導遊。

拒馬河山谷小路上的天然風光,路邊有一些綠色的小樹,藍天白雲下是連綿的群山。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一位導遊正在牽著一隻驢子渡江,旁邊一座木板橋上站著一個人。在它的背後,是一片巨大的鵝卵石。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村子裡的小路非常狹窄,僅容一人透過。道路兩旁,是一塊塊巨大的岩石,似乎是自然形成的。

他們順著峽谷中的一條小徑,穿越了拒馬河峽谷。路邊已經有了居民的房子和農田。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落瀑橋村,隔馬河峽谷,一群赤裸的孩童正在一間石屋前嬉戲,一些赤身裸體的赤裸著身體。

落瀑橋村的女人,懷裡抱著一個嬰兒。據說,這些人是從遙遠的地方遷移過來的,女人們佩戴的大耳環也證實了這個觀點。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一名穿著小腳丫的中年女子正在一塊石頭上,正在認真地做著一件胸衣,上面繡著精緻的傳統繡花。

莫理遜將畫面轉到了一個扎著馬尾,手腕上帶著手鍊的小丫頭身上。一張胖乎乎的臉,一看就是吃飽了撐的,一點都不餓。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落瀑橋的少女們穿著一身破舊的衣服,領子很短,頭髮也很亂,但很整齊。女孩長得很漂亮,眼睛很大,睫毛很長,但在鏡頭面前,她看起來很沮喪。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位於落瀑橋村西側的一家制香廠,以傳統的線香為主。這是一位工人用水蒸氣石磨(原來是這樣),把一棵老的沉香木磨成粉末。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一位男子正將一根根香柱擺放得整整齊齊,用鐵尺量出了同樣的長度。絲香在古代是一種生活必需品,不管是在寺廟裡祭祀,還是在節日裡祭祖,都會用到這種東西。許多家庭還會在家裡點燃一些蠟燭來淨化室內的空氣。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工人們將熏製好的香爐放在通風處,再將熏製好的香料放在上面進行烘乾。

兩人坐在一張略顯凌亂的床上,聊著天,準備著一炷香。床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批包裝好的產品。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這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工作場所,給人一種很有活力的感覺。莫理遜將畫面從另一個角度,重新錄製了一遍。透過窗戶,可以看到院子裡的樹木。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從山頂望去,山谷中的梯田看上去像是一片荒蕪的山地,但由於拒馬河的充沛,土壤肥沃,所以落瀑橋村的人才能過上相對舒適的生活。迷惘

北京房山:1936年德國女攝影師鏡頭裡的拒馬河邊古村落

Tags:拒馬河瀑橋莫理遜房山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