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史可法是個怎樣的人?史可法的生涯代表作《左忠毅公逸事》有點爛的

由 Madcamper 發表于 旅遊2021-05-15

簡介關於史可法早年與左光斗的關係,大約如此,有個小問題不得不說一下,就是史可法後來在湖北、安徽打擊民變,當時左光斗的父母早就死了,是絕不可能「候太公太母起居」的

史可法是個怎樣的人

史可法作為抗清英雄,對抗清朝的首戰即終戰,就是揚州保衛戰。那麼史可法在生涯代表作中表現如何呢?蠻爛的。

「佛系守城」的史可法:每天寫遺書,緣分到了自然會殉國

對於〈左忠毅公逸事〉這樣的文章真的有點犯難。文章的內容、背景都是徹頭徹尾的大悲劇,傳統的作法看到悲劇應該要配合煽情,最後鼓勵大家效法左光斗、史可法忠君愛國的偉大情操。

然而時移事易,二公情操固然偉大,其所堅持的理念、也早已湮滅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不過又也許,正是因為臺下都沒有史可法的粉絲,我們才有機會自由的、輕鬆的,來聊聊這位過氣的民族英雄,史可法。

諸君,左史本寫起來!

話說史可法是個又黑、又矮、又醜,但眼中有光的孩子,他聰明又有理想,並且是那種每天熬夜的學霸,他自己說自己為了準備秀才考試,整個月只有七天能好好睡覺。坦白說想像起來還挺瘮人的,又黑又小,目光犀利但掛著黑眼圈,此時我腦中浮現的是海賊王裡鬼人阿金的形象。

言歸正傳,到了19歲,他邂逅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辣個男人,左光斗。差不多就像課本寫的那樣,在大雪紛飛的夜裡,一座古寺之中,44歲的左光斗在昏黃的燈光下,一眼看上了這個神似鬼人阿金的少年(的文章),心中湧上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憐愛。

左光斗溫柔的替他披上貂皮大衣,輕輕的為他關上門,臨走前故作矜持的問僧人:「他叫什麼名字?」僧人回答:「他叫阿金……不是,他叫史可法。」左光斗在心中把這名字唸了無數遍,才戀戀不捨的走了。

也像課本寫的一樣,史可法在考試中獲得左光斗賞識,考了第一名,然後被帶回家見家人,並宣稱這是自己事業的繼承人。課本沒寫的是,此後史可法就被左光斗「包養」在家,日日相濡以沫,包吃包住、還有零用錢,每到左光斗休假,史可法就坐在床上等他(探討國家大事)。

還有一次,史可法在家裡偷穿左光斗上班的衣服,被左光斗看到,史可法一時大窘,左光斗笑說「我的衣服穿在你身上,還配不上你」。

這裡要注意到兩件事,第一件是左光斗的身分:此時剛剛發生過著名的「移宮案」,左光斗與東林黨同志楊漣主導把新皇帝的後母趕出皇帝寢宮,這個後母就是童話裡那種會虐待小孩的後母,因此楊、左二人頗有擁護新主之功,風頭正盛,差不多就像剛剛勝選的執政黨大員,正在走向事業巔峰。

第二件是本次考試只是考秀才,而非考進士,否則左光斗是無權決定誰考第一的。此時距離史可法真正考上進士當官還有7年的時間,到左光斗死時,史可法都還只是個秀才,嚴格來說只是一介屁民。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像是你才剛考上高中,就有一個霸道總裁看你骨骼精奇,預言你必定考上清北、到哈佛念研究所、最後成為特斯拉的CEO,於是決定要贊助你今後所有學費。可以想見史可法對左光斗的感念,不是簡單的「知遇之恩」四字就能說盡,而是他近乎盲目的相信我的才華,甚至把我當作他一生的希望,我何德何能受此厚恩啊。

理解以上的背景,我們才能更深刻的瞭解後面的課文,為何史可法要冒死前去探視老師、為何左光斗那麼焦慮史可法會惹禍上身、又為何史可法一生都怕辜負了老師的期望。

關於史可法早年與左光斗的關係,大約如此,有個小問題不得不說一下,就是史可法後來在湖北、安徽打擊民變,當時左光斗的父母早就死了,是絕不可能「候太公太母起居」的。

「佛系守城」的史可法:每天寫遺書,緣分到了自然會殉國

脫黨參選、與虎謀皮、佛系守城

說完浪漫故事,接下來談點正事。史可法為官以後,究竟表現如何?同為抗清烈士的夏完淳說得精準:「清操有餘,才變不足」。明末局勢複雜,非我一篇短文所能備述,以下我們只談史可法三項重大的失策:擁立失當、借虜平寇、失守揚州。

第一,擁立失當

話說1644年,李自成民變軍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標誌明朝滅亡。但其實南方大片領地仍由明政府管轄,於是「南明」很快在南京建立起來,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誰來當皇帝?

按明代繼承順序,應由福王繼位,但福王跟東林黨有仇,他阿媽鄭貴妃曾經是東林黨的死敵。於是東林黨人決定要立潞王,把福王罵得很難聽,宣稱潞王比較賢能(但其實沒有)。

殘酷二選一!此時掌大權的史可法要選擇依法行政立福王、還是要跟著友黨同志立潞王呢?我們的小天才史可法靈機一動,他決定立——桂王。他又找了個繼承順序稍近一點、又跟東林黨沒仇的桂王,以為可以通吃。

但是脫黨參選,八成落選。桂王人不在南京附近,還沒來得及立,前線軍閥「四鎮」已經把福王抬上龍座,而且把一封史可法講福王壞話的信拿給福王看。這下可好,史可法偷雞不著蝕把米,不但沒能討好兩方勢力,還一下子得罪了新皇帝。

擁立錯人是非常致命的,首先直接導致史可法失勢,只能離開中央到前線督師,放著朝中黨爭內鬨;其次這些軍閥仗恃擁立之功,完全不聽朝廷節制、也不服史可法的監督;最後還引來另一支軍閥左良玉攻擊南京中央。

南明史大家顧誠認為史可法的擁立失誤,乃是南明滅亡的關鍵:「史可法的悲劇正是從這裡展開,弘光一朝的毫無作為以至於土崩瓦解主要原因也在這裡。」

第二,借虜平寇

新君既立,是不是大家就開始奮力抗清、收復失土了呢?並沒有,南明朝廷在馬士英、史可法的領導下,一直想著「借虜平寇」,即借清朝軍隊消滅民變。史可法等人認為,清朝擊敗李自成,那就是為我們明朝復仇啊。只要給個名份,就能跟他們手牽手一起掃除民變。

滿清兵力有限,初期尚不能完全控制北方,李自成軍敗退之後河北南部、河南、山東等地都一度無人佔領,尤其山東人民都掛上旗幟在等待南明「王師」。但史可法等不願「刺激」滿清,一直龜縮在南方,令滿清能不費吹灰之力就接管整個北方。

到了滿清宣稱南明政權非法,是「天有二日」的時候,史可法還回信給他們,說期待「兩國誓通盟好」;南明派去的使節已被斷然拒絕、扣留的時候,史可法還想派兵去配合他們攻擊李自成的行動。史可法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想「聯合主要敵人打擊次要敵人」,導致南明貽誤軍機、鬥志全無,不能不說是他戰略眼光的淺薄。

「佛系守城」的史可法:每天寫遺書,緣分到了自然會殉國

第三,失守揚州

史可法作為抗清英雄,對抗清朝的首戰即終戰,就是揚州保衛戰。那麼史可法在生涯代表作中表現如何呢?蠻爛的。

史可法在決戰前10天左右抵達揚州,但是他在這關鍵時刻採取「佛系守城」:不誓師、不巡城、不佈署、不主動出擊、不阻止將領投敵,事情交給部下自己決定,每天寫遺書(他寫了6封遺書),緣分到了,我自然會殉國。

部下說城西有一片樹林遮蔽視線,恐怕敵人會從這裡突襲,應該把樹砍掉,他竟然說:「哈~那是以前首輔大人的墳墓,不要砍啦,不然這裡我來守(你是郭靖嗎你守個屁)」後來敵人果然從此處攻進城中。

到了敵人攻城那天,連城牆上的火炮都還沒架好,守軍的動線也沒有安排妥當。於是「守城兵民互相擁擠」,揚州城一觸即潰,一天就遭清軍攻陷。

最終史可法自刎未遂,被清兵所擒,嚴詞拒降,壯烈犧牲。掩卷喟然,感其「清操有餘」、嘆其「才變不足」而已。

最後,我想再分享的是,不是因為史可法有點雷,而是史可法的「星途」其實並非一路順暢。

史可法在南明被當作英雄;清朝初立,為防止「反清復明」而查禁了一批他的故事;等清朝站穩腳跟,又把他當作「忠君愛國」的典範加以祭祀;民國,他成了「驅逐韃虜」的先烈;新中國,他又一度因「鎮壓農民起義」而被當作封建遺毒。數度起落。

回到眼下,那麼,猜猜看,史可法為何會過氣、是否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呢?

Tags:史可法左光斗南明東林黨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