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省會高校,出走!

由 軟科 發表于 旅遊2023-01-07

簡介破壁之路近年來,以武漢、廣州、南京等省份為代表,一批省會高校逐漸將校區建設從市中心向郊區擴張,甚至是向周邊城市發展

廣州沙面在哪裡

省會高校“出走”,形成一股熱潮。

眼下,正有越來越多原本坐落於省會的高校,向周邊地區搬遷、擴建。

四川大學

眉山校區一期選址於眉山市岷東新區,計劃於2023年9月正式實現對外招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天目湖校區南區在溧陽市啟動建設,擘畫出“一校四區一港”辦學空間佈局;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積體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杭電紹興校區)專案招標檔案公示,釋放即將開建的訊號……

作為一個省份的中心,各省會城市憑藉政治、經濟、文化等區位優勢,集優質高教資源於一身,能為大學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和施展空間。而一些省會高校紛紛跳出腳下的 “一畝三分地”,踴躍佈局周邊城市的背後,有何深意?

壁壘

縱觀全國,省內高教資源佈局不均衡的問題普遍存在。

軟科透過梳理全國各省份高校資源分佈情況發現,除4個直轄市外,在27個省會城市中,

本科高校數量佔全省比重不低於70%的省會城市有6個,不低於50%的有17個。

省會高校,出走!

從“雙一流”高校數佔比來看,

包攬全省“雙一流”高校

的省會達14個,

除濟南、石家莊以外,其餘25個省會城市的“雙一流”高校數均佔全省數量的一半及以上。

省會高校,出走!

在高教大省陝西,省會

西安

本科高校數量達44所,佔全省的77.2%

,其他地級市如延安、榆林、漢中則分別只有延安大學、榆林學院、陝西理工大學1所本科高校。此外,

全省8所“雙一流”高校中,7所聚集在省會

,只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紮根於咸陽市楊凌區。

位於中部的高教強省湖北,其省會

武漢

高教資源令人稱羨,

擁有46所本科高校、7所“雙一流”,分別佔全省的67.6%、100%,

不愧為高教第三城”的有力競爭者。除武漢外,黃石、黃岡、十堰等其他城市一共只有22所本科高校。

再看近幾年高教規模猛漲的廣東省,

廣州

一地就擁有

37所本科高校和7所“雙一流”

,而“新貴”南方科技大學的出現,不僅為廣東“雙一流”隊伍再添一員猛將,也打破了廣州坐擁全省“雙一流”高校的格局。

而在高教第三省的江蘇,被譽為“高教之城”

南京

的本科高校數量達34所,佔比超過了43%。此外,“雙一流”高校佔比高達81%,

除了蘇州大學、江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其他13所“雙一流”全部位於省會南京。

一直以來,高教資源失衡都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張樹華曾分析指出,如今教育領域結構性失衡和區域性不均衡問題越來越嚴重,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過度集中於大城市。他表示,可以採取聯合、嫁接、合併、支援、內引外聯、外遷、設立分校等多種方式,靈活最佳化高等院校的空間佈局,並建議部分高校遷往條件適宜的中小城市或建立分校。

省會高校的溢位和延伸,不僅能夠疏解省會高校過度集中的問題,突破高校所在地的行政區劃壁壘,也為高校進一步拓展新空間,為新的落戶地帶來更多機遇。

破壁之路

近年來,以武漢、廣州、南京等省份為代表,一批省會高校逐漸將校區建設從市中心向郊區擴張,甚至是向周邊城市發展。

武漢,向外擴張

武漢是近年來省會高校集體出走動作最大的城市。

早在202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曾明確提出:“鼓勵在漢高校與武漢周邊縣市合作辦學、建設產業研究院。”近年來,武漢高校正在向武漢城市圈加速拓展。

今年9月,位於襄陽市東津新區的

華中農業大學襄陽現代農業研究院(校區)

專案傳出新進展,70棟單體建築已封頂65棟,專案的總體形象進度達85%。7月,

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範區

開園暨湖北隆中實驗室掛牌儀式在襄陽示範區圖書館舉行,將探索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加快打造國家級產教融合示範基地。

省會高校,出走!

此外,華中師範大學向鄂州“擴張”,中國地質大學未來城校區也坐落於漢鄂交界處,武漢體育學院則選址仙桃建設新校區……

廣州,走向地市

位於廣州的省會高校是最早走出省會的大學。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暨南大學深圳校區的創辦淵源能追溯到20世紀末。

在廣東省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曾提到,促進高等教育資源下沉到中等城市和產業聚集區,充分發揮高等教育資源的聚集效應,

力爭實現每個地市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的目標。

以佛山為例,這所躋身萬億GDP,但高教資源稀缺的特大城市,加快了引進省會高教資源的步伐。自《佛山市引進和培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若干扶持政策》頒發以來,佛山在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上取得長足發展,

南方醫科大學順德校區、廣東財經大學佛山校區、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

等新校區紛紛落地。

此外

廣州美術學院佛山校區

(一期)建設工程也於7月在禪城區南莊鎮正式動工,總投資8。357億元,計劃2025年正式啟用。

省會高校,出走!

南京,下沉辦學

推動高校向周邊地區轉移,南京也是較早開始行動的城市之一。東南大學無錫校區、河海大學常州校區等只是南京高校出走的冰山一角。如今,正有越來越多坐落於南京的“雙一流”高校將校區建設向周邊城市、甚至縣域下沉辦學。

11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天目湖校區

南區建設啟動暨天目湖碳中和技術研究院簽約揭牌儀式在溧陽市舉行。南區佔地面積1477畝,規劃總地上建築面積約73。8萬平方米,建成後規劃在校生總規模8000人,包括研究生3000人,科研等其他人員5000人。

10月,

南京大學

蘇州校區

東西區建設傳出新進展,東區學術交流中心、教學組團、本碩博宿舍組團主體工程均已完成,預計今年12月完工;科創大廈(產研總院)正全面進入主體施工階段,計劃於今年11月實現主體封頂。

9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校長付夢印帶隊調研

南京理工大學盱眙產學研合作基地

,會上提出確保專案如期竣工交付使用。據瞭解,盱眙產學研合作基地專案一期總投資約8億元,預計2023年8月交付使用,可滿足南理工招生(研究生)辦學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不少省份的省會高校也在不斷擴大“朋友圈”,在省內其他城市“安家落戶”。

11月19日,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江淮校區

及配套設施專案開工儀式在羅山縣江淮生態城教育產業園區舉行。

6月6日,

昆明理工大學與嵩明縣簽訂嵩明校區

專案投資建設協議。專案用地約1503畝,遠期規劃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採用分批逐步建設方式,力爭在2024年8月底建成,實現學生入駐。

5月1日,

安徽醫科大學新醫科中心(新校區)

效果圖釋出,專案位於合肥市肥西縣產城融合示範區,規劃總用地面積2137畝,總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預計容納學生2。3萬人,將於“十四五”期間完成一期專案55。2萬平方米建設。

1月20日,位於義烏雙江湖科教園區的

浙江大學“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籌)

一期工程結頂,其他樓棟隨整體校區計劃,將於2024年全部投用。

對於武漢高校向城市圈拓展的現象,中國地質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柯佑祥教授表示,“武漢高校向城市圈拓展,其實也是在競爭中向城市圈釋放壓力,在城市圈中積累實力後也可以反哺武漢校區,這是積極的一面。”

近些年,高校資源集聚的省會城市交通擁堵、空間不足等問題日益突出,已無法滿足眾多高校進一步擴建發展的需求。與此同時,省會高教資源的溢位和延伸,也成為地方高教走出“缺脊少梁”困境的一條捷徑。換句話說,省會高校外遷和地方政府引進之間形成了利好交匯。

對於地方來說,如何利用這些來之不易的高教資源,提升地區的高教水平,是重要的考驗;而對於高校來說,如何在新的土壤上紮根,融入地方的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更深的課題。

Tags:高校校區高教省會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