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是謀略還是騙局

由 修身養性學古自娛 發表于 旅遊2023-01-04

簡介秦國咄咄逼人的東進政策,令東方各國生畏,在公孫衍的遊說下,各國紛紛支援公孫衍“合縱”,魏國看到韓、楚、燕、趙四國均以公孫衍為相,於是也委任公孫衍為相國,此即所謂犀首“佩五國相印”的一次合縱運動

女人秦王繞柱什麼意思

戰國中後期,出現了靠遊說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史稱縱橫家。其主要策略是

合縱連橫

,代表人物為蘇秦、張儀等,蘇秦曾遊說六國諸侯,

六國聯合起來抗秦,秦在西方,六國疆域南北相連,故稱

“合縱”,張儀則專事“連橫”,幫助用秦國分化瓦解的方法將六國逐

擊破。戰國時期,七國之間戰事不斷,各國競相延攬謀士,縱橫家盛行一時,最早

開始

的縱橫

活動的

是公孫衍與張儀。

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是謀略還是騙局

馬陵之戰魏軍大敗,魏武卒損耗殆盡,

國力衰減嚴重,實力不敵齊國。魏惠王接受相國恵施的

“以魏合於齊、楚以案兵”的策略,公元前

334

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惠王率領韓和一些小國到徐州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

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於是也承認魏的王號。魏國與齊國的關係由徐州相王而得到緩和。但秦國在西邊卻連續向魏國發起進攻,西邊的西河、上郡相繼落入秦國之手,魏國感到只靠本國的力量是不能抗拒秦國進攻的,大臣公孫衍建議魏國發起

“五國相王”

公元前

323

年,在公孫衍的幹旋下,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結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以對抗齊、秦、楚等大國。“五國相王”可稱為公孫衍的一次“合縱”運動。但

後與楚國的戰爭中,魏國仍失敗了,因此魏惠王對

“合縱”政策動搖了。於是又接受了張儀“以魏合於秦、韓而攻齊、楚”的政策,任命張儀為相,主張聯合齊、楚以抗秦的惠施被摘相印,這也是連橫戰勝了合縱。

魏惠王任命張儀為相,是

利用秦國力量對抗齊、楚的壓力。張儀卻是

“相魏以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是要魏國投降秦國

魏惠王當然不能就範,於是秦惠王憤而出兵攻打魏的曲沃(今山西聞喜)、平周(今山西介休西),這樣張儀的連橫政策

失敗了。

公孫衍與張儀互為政敵,張儀在魏國推銷

“連橫”政策時,公孫衍就出來加以阻

擾。

派人到韓國把張儀合秦、魏是

“魏攻南陽,秦攻三川”,魏惠王重用張儀是“欲得韓地”的目的告訴韓國大臣公叔,公孫衍稱:如果韓國重用他公孫衍,秦、魏的交易就可以被阻止,並且可以“魏必圖秦而棄儀,收韓而相衍”的目的。公叔認為此計很好,“因委之犀首以為功”把國事委於公孫衍。

秦國咄咄逼人的東進政策,令東方各國生畏,在公孫衍的遊說下,

各國

紛紛支援公孫衍

“合縱”,魏國看到韓、楚、燕、趙四國均以公孫衍為相,於是也委任公孫衍為相

,此即所謂犀首

“佩五國相印”的一次合縱運動。

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是謀略還是騙局

公孫衍在魏惠王后元十七年,聯合五國伐秦,以楚懷王為縱長,但實際出兵和秦交戰的只有魏、趙、韓三國

聯軍攻到函谷關時,秦出兵反擊,魏軍因損失較大而撤軍。第二次齊國也參加了聯軍,至函谷關秦兵攻擊六國,六國因組織不嚴密而失敗。第二年,秦派庶長樗裡疾在修魚(今河南原陽縣西)大敗三晉聯軍,斬殺

8

萬餘人,聯軍大敗,這次“合縱”隨即以失敗而告終。

此後,戰國時期最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再次成功遊說東方六國,

名義上

擔任六國相國,但是根本無法將六國聯合起來統一對秦國進行有效打擊

。反而六國之間就打的不可開交,先是齊滅燕國、宋國,又打楚國,接著燕國又聯合

魏、趙、韓

差點把齊給滅了。

最終

六國

被秦

逐個

消滅。

戰國時期的東方六

個強

國,他們不僅與秦國存在矛盾,他們

自己

之間也矛盾重重,

戰爭不斷

。縱橫家的缺點是,他們

不能用統一思想信念

把六國真正融合在一起

他們

注重

依靠外力,不像法家那樣從改革政治、經濟和謀求富國強兵入手

他們

還過分誇大計謀策略的作用,為達到目的不惜製造虛假言論,並把它看做國家強盛的關鍵,這

種急功近利的做法

註定是無法成功的。

Tags:公孫衍張儀秦國魏國合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