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由 活力內蒙古 發表于 旅遊2022-12-31

簡介坐落在黃河謠景區的黃河工匠博物館自治區首家反映中國黃河文化、民俗歷史以及工匠精神的民辦博物館“黃河謠工匠博物館”同時開館,分為展示黃河中游地區特有的農具、農舍、油坊、粉坊、鐵匠鋪、木匠鋪、鋦匠鋪等內容的農耕文化區域,展示內蒙古地區的馬具、氈

包頭博物館裡有什麼

包頭市九原區哈林格爾鎮新河村的沿黃景觀大道旁,一架高大的水車面對著滔滔黃河緩緩轉動,身後是以黃河流域典型的乾打壘、原木樁、石圍牆打造的建築和場院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黃河謠景區風光

置身其中,彷彿瞬間穿越時空,回到了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的農耕時代,感受到黃河文化的古樸厚重和粗獷滄桑,這就是包頭黃河謠民俗文化產業園。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黃河謠景區風光

產業園執行董事李沙是個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工業化專業的八零後,原本在北京CBD的知名外有著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三年前他放棄一切回到家鄉包頭,站在黃河岸邊一片臭氣熏天的沼澤地上,為了幫父親圓一個黃河匠人夢。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李沙在為遊客介紹景區情況

李沙的祖輩是支援包鋼建設的鞍鋼工人,父親李天東自幼生活在包鋼廠區,22歲下鄉到白雲礦區牧場,成為知青點的一名木匠,整個青蔥歲月都在跟農具以及各個行當的工匠打交道。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黃河謠景區的造夢人李天東

27歲起,李天冬開始情不自禁地收藏各種農具、工具和民俗用品,對工匠精神和藝術創造的景仰和追求深埋在他的血液中。三十多年過去,李天東成為國內知名的鄉村風格原創景觀、建築設計師,也收集了近千件手工業工具和大量的民俗用品。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黃河工匠博物館也收藏著李天東知青時期用過的工具

2014年底,李天東參與了包頭市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他萌生了建造一座體驗式博物館的念頭,希望將自己的豐富收藏分享給更多人,希望把200多年來黃河工匠一卯一榫、一臺一盤皆用心打造的精神傳承下去。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黃河謠工匠博物館的鐵匠鋪

於是,在包頭市和九原區政府的支援下,黃河岸邊西栓圪堵的一片沼澤地和一座廢棄磚廠成了父子兩代人的夢工廠。整座園區由李天東親自設計督造,一些工序甚至親自動手完成,年輕的李沙則負責為博物館輔以多媒體和模型展示,融合現實和虛擬技術,建設線上線下同步展示同步互動。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黃河工匠博物館的金銀匠作坊

經過3年的苦心打造,總投資近5000萬元,佔地40畝,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按1:1復原北方黃河沿岸農耕文化,為黃河工匠樹碑立傳的黃河謠民俗文化產業園矗立在黃河包頭段南岸。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坐落在黃河謠景區的黃河工匠博物館

自治區首家反映中國黃河文化、民俗歷史以及工匠精神的民辦博物館“黃河謠工匠博物館”同時開館,分為展示黃河中游地區特有的農具、農舍、油坊、粉坊、鐵匠鋪、木匠鋪、鋦匠鋪等內容的農耕文化區域,展示內蒙古地區的馬具、氈房、織毯等內容的遊牧文化區域,以及展示漁具、舟、筏、網等用器具的河流文化區域。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黃河工匠博物館的織毯作坊

李天東從27位黃河工匠手中收集的珍貴手工業工具,以及他三十年間走遍黃河包頭段沿岸村莊收集的民俗藏品都在這裡一一呈現,這位年過花甲的藝術家終於將自己的“黃河情懷”以及眾多黃河工匠的託付安放母親河畔的家鄉土地。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黃河工匠博物館再現的老照相館

理工男李沙則擔負起將父親傾盡資產營造的園區維持發展下去的重任,他主持配套建設了餐飲住宿區域,著力打造黃河流域特色的餐飲和住宿,力爭表現出“魚、羊、莜麵”等黃河流域特有的飲食文化。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黃河謠景區餐飲中心

同時,具有濃郁黃河風情的大型公共演藝廣場定期演出黃河流域孕育出來的二人臺、漫瀚調,與黃河文化研究會合作設立文創基地,舉辦與黃河文化相關有關的藝術展、研討會、大學生實創演示等活動。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黃河謠景區文創基地

黃河文化由依母親河而生的普通人創造,並一代代傳承下來,如果父親代表黃河的過去,李沙則傳承著長輩的工匠精神,在這裡書寫黃河的未來。

父子兩代共譜黃河謠:包頭黃河岸有座黃河工匠博物館

黃河謠景區風光

Tags:黃河工匠李天東博物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