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回望貴州考古」釜蹤鼓跡——探貴州西部夜郎考古遺存

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旅遊2022-12-06

簡介圖2,可樂夜郎人長眠的土丘1976年至1978年,考古人員分數次對可樂河兩側進行多次考古調查和發掘,除在可樂河北側坡地和土丘上清理了一批漢墓(報告稱為甲類墓)外,還在可樂河南側的祖家老包、鍋落包和羅德成地等黃色土丘上(圖2)發現併發掘了16

貴州夜郎古國遺址在哪裡

點選藍字 |關注我們

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曾記載,戰國秦漢時期,在四川盆地(秦漢時期稱巴蜀)西南側,包括今川西橫斷山區和雲貴高原的大部分地區,活動著眾多被稱為“西南夷”的地方古國,其中位於貴州偏西部地區的夜郎國就是最大的一個。

古夜郎國興起於戰國時期,於西漢末期的漢成帝和平年間被滅,存在約300年。隨著漫長歲月的沖洗,它早已不見了蹤影。它的國都在哪裡,控制範圍有多大,那條養育了夜郎文明的古牂柯江是現在的哪一帶江河?金質夜郎王印還能找到嗎?等等一系列歷史迷題,只有依靠不斷的考古調查和發掘才能逐步解答。

貴州在20世紀50年代,隨著省博物館的籌建,有了自己專門的考古隊伍。透過數十年不斷找尋,目前已在貴州西部烏蒙山區發現數十處大大小小的古夜郎時期文化遺存,其中赫章可樂、威寧中水和普安銅鼓山遺址做過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獲得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成為目前貴州夜郎考古的三個最重要地區。

「回望貴州考古」釜蹤鼓跡——探貴州西部夜郎考古遺存

輔處出土的銅鼓

可樂位於赫章縣西北端,是一個座落在烏蒙山脈核心區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山區小峽谷,峽谷狹窄,面積不足3平方公里,目前它僅是赫章縣可樂鄉所在地,居住人口不足萬人。可這樣一個小峽谷,卻成了貴州考古人尋找和研究夜郎古國文明的最重要之地,這裡的每一次考古發現都牽動著世人的神經。

早在1958年,位於可樂西南側屬可樂區管轄的輔處人民公社(現為輔處鄉)羅鍋寨農民,偶然間挖出一件周身飾滿花紋的夜郎時期青銅重器——石寨山型銅鼓。考古人以此為線索,在可樂調查並發現了位於可樂壩子中間三角形地帶的糧管所遺址,揭開了可樂考古的序幕。

1960年11月至1961年1月,貴州省博物館派出考古人員,在可樂糧管所遺址西側的官山、園田和中寨等地,發掘了7座被當地人稱為“徭人堡”的漢墓,出土各類文物40餘件和錢幣140多枚,並出土大量車馬、人物等畫像磚,這是在可樂進行的第一次正式考古工作,為今後夜郎時期遺存的發現和發掘奠定了基礎。

「回望貴州考古」釜蹤鼓跡——探貴州西部夜郎考古遺存

圖2,可樂夜郎人長眠的土丘

1976年至1978年,考古人員分數次對可樂河兩側進行多次考古調查和發掘,除在可樂河北側坡地和土丘上清理了一批漢墓(報告稱為甲類墓)外,還在可樂河南側的祖家老包、鍋落包和羅德成地等黃色土丘上(圖2)發現併發掘了168座夜郎時期地方土著族群的墓葬(報告稱為乙類墓),清理出“套頭葬”(圖3)等奇特葬俗,出土了數百件陶器、青銅器、鐵器、玉石器和竹木器等珍貴文物,以喇叭狀大敞口的鼓形銅釜和嵌寶石並錯金銀絲的銅帶鉤等裝飾品最有地方特色,從此可樂成為貴州探討夜郎文明的核心地區。

「回望貴州考古」釜蹤鼓跡——探貴州西部夜郎考古遺存

圖3,赫章可樂銅釜套頭葬

迄今為此,貴州考古人在可樂共進行了10次不同規模的考古發掘,調查更是不計其數,透過長期不斷的田野工作,目前已在可樂峽谷發現戰國秦漢時期古文化遺存近20處,包括夜郎時期土著族群的居住遺址、公共墓地和漢文化遺址、漢墓和窯址等,使可樂成為貴州戰國秦漢時期考古遺存最豐富的地區。

威寧中水位於烏蒙山西緣,西與雲南省昭通市緊鄰,系滇東北昭魯壩子東部邊緣一山間斷陷小盆地,地勢向西南方向傾斜,海拔高度1800~2000米(圖4)。盆地內水源豐富,有前河、中河、後河及其支流由東向西或由東北向西南貫穿整個盆地,交匯於西南端的玉龍峽谷,流入牛欄江,最後在昭通境內匯入金沙江。

「回望貴州考古」釜蹤鼓跡——探貴州西部夜郎考古遺存

圖4,威寧中水地貌

從地理位置看,中水與可樂大致處於同一緯度(北緯270附近),相距約100餘公里,從赫章可樂到威寧中水的輔處、草海、觀風海等地,都發現有重要的遺址和遺物,表明兩者之間有著較強的文化聯絡。

上世紀60年代初,中水即引起考古工作者注意,他們到中河一帶調查,採集到一些磨製石器。1972年,考古工作者經過進一步工作,率先在中河西側一階地上發現了吳家大坪(當時稱大河灣)遺址。1977年在中水南端的梨園一帶徵集到村民改土挖出的青銅器數十件,發現了中水梨園戰國至漢代墓地遺址。

1978年和1979年,省博物館考古隊在中水盆地南端的張狗兒老包、梨園、獨立樹等地進行了兩次發掘,共清理戰國中期至漢代墓葬58座,出土陶器、青銅器、鐵器和玉石器等各類文物400餘件,出土物特別是陶器器形獨特,部分觚形瓶的腹部(圖5)、陶罐和陶豆形器的口沿內側刻劃有各種符號,引起學界極大關注。1995年在吳家大坪遺址發現了兩個稻穀坑,坑內出土了大量距今3000多年的碳化稻米,不僅為雲貴高原早期農業的起源和傳播提供了最早的實物資料,更從考古實物的角度證實了《史記》所記夜郎為“耕田,有邑聚”的農業定居社會。

「回望貴州考古」釜蹤鼓跡——探貴州西部夜郎考古遺存

圖5,腹部帶刻劃符號的觚形瓶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2005年9至11月,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兩個階段對威寧中水的雞公山和吳家大坪遺址、紅營盤和銀子壇墓地進行了長達近200天的大規模發掘,清理出大量的祭坑、灰坑、房址和墓葬等遺蹟,出土陶器、青銅器、玉石器、骨角器和鐵器等各類文物千餘件,發掘取得重大收穫,成果榮膺“200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同赫章可樂相比,威寧中水古文化遺存具有獨自特徵,赫章可樂的“套頭葬”沒有在威寧中水發現,威寧中水卻有一種相當獨特的“多人二次合葬”墓,而且墓地中還發現一定數量的兒童墓葬,隨葬品種類和器物組合也與可樂不同,表明當時夜郎國境內的居民構成可能也很複雜。

在貴州西南部以興義市為中心的烏蒙山東南邊緣地區,即珠江上游兩大支流南、北盤江所夾的那塊三角形地帶,地理環境優越,學界多數學者認為文獻所載古夜郎國所臨之牂柯江就是今南、北盤江或兩江匯合後的紅水河,因而這一帶也成為夜郎考古工作做得較多的地區。

目前在黔西南州境內已零星出土各類青銅器百餘件,種類有劍、戈、鉞(圖6)、鏃等兵器,羊角鈕鍾、管耳狀鈴等樂器和銅鈴、扣飾等裝飾器。透過反覆調查,考古工作者已在普安縣南部的青山鎮、興義市北部的萬屯鎮、魯屯鎮和安龍縣的龍廣鎮等地發現了以銅鼓山遺址為代表的數十處古夜郎時期遺址群,近年更在盤縣南部和水城縣黃土坡等地新發現了大量這一時期的遺址,並重點發掘了普安銅鼓山遺址和興義萬屯阿紅遺址,在銅鼓山遺址中出土了鑄造青銅器的銅礦渣、石質範、模和陶坩堝等,說明銅鼓山先民已掌握了較複雜的青銅鑄造技術,已能製造出比較複雜的青銅器,當時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夜郎人已創造出成熟的青銅文明。

「回望貴州考古」釜蹤鼓跡——探貴州西部夜郎考古遺存

圖6,銅鼓山出土的銅鉞

目前在貴州西部烏蒙山區發現的古夜郎時期遺存,表現出的文化內涵有相當差異,學者們對這些遺存的認識也不相同,有學者認為位於黔西北的赫章可樂、威寧中水遺存就是古夜郎遺存,但也有學者認為赫章可樂、威寧中水遺存對應的是夜郎“旁小邑”,位於黔西南地區的銅鼓山文化遺存才是夜郎遺存,但不管怎樣,這些遺存都是研究古夜郎文明的基礎資料。

夜郎本身沒有文字,記載夜郎的漢文獻史料又相當簡略,目前在上述幾個地區揭示出的考古遺存規模都比較小,還不是代表古夜郎國文化發展水平的中心都邑和王侯等高級別大墓的遺存,依靠這些遺存資料,尚不能完全解開古夜郎的神秘面紗,千古夜郎之謎的解開仍需假以時日。

圖文:張合榮

編排:方 芳

編審:趙小帆

審定:張興龍

【來源:考古貴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ags:可樂夜郎考古遺存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