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你熟悉的這些揚州地名,源於商周!

由 白沙天地 發表于 旅遊2022-12-01

簡介《東南文化》1986年第一期《儀徵胥浦甘草山遺址的發掘》:四層地層堆積從明清、六朝、漢代、戰國、春秋直到西周,出土了大量文物

揚州為何叫蜀岡

276個!揚州市第二批歷史地名保護目錄公示。

記者從市民政局地名辦獲悉,時隔4年,揚州又有276個歷史地名有望進入保護名錄。其中,最古老的地名出現於商周,如儀徵的神墩、趙墩、郭山、龍埂等;而汪曾祺筆下的《大淖紀事》中的大淖河,也成了歷史地名。

你熟悉的這些揚州地名,源於商周!

276個歷史地名

最古老的源於商周

根據2015年民政部門制訂的《揚州市歷史地名保護制度》,揚州歷史地名指具有揚州區域特徵和歷史、人文價值的地名。它的具體標準為:具有揚州區域地理特徵、語言特徵、物產特徵、行政區劃特徵的;或史志典章中有記載、表述的;或能反映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文化變遷的;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底蘊和人文內涵的,民間廣為流傳、膾炙人口,且使用年代較久遠(一般在五十年以上)的地名。

你熟悉的這些揚州地名,源於商周!

儀徵天寧塔

據瞭解,我市對歷史地名實行分級管理,對列入保護名錄的歷史地名實行分級保護,各縣(市)也陸續公佈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對列入保護名錄的歷史地名不得隨意變更。

市民政局地名處處長馮靜表示,雖然此次數量上較首批歷史地名810個減至276個,但是把歷史地名保護檔次提得更高、更加精練、更加規範,市、縣、鄉分級管理脈絡也更加清晰。透過實地調查,補充了第一批歷史名錄中模糊的東西,更注重地名名字的稽核,其背後的歷史事件或文物價值等,堪稱一項文化搶救工程。其中,最古老的地名源於商周,如儀徵的神墩、趙墩、郭山、龍埂等;而汪曾祺筆下的《大淖紀事》中的大淖河也成了歷史地名。

地名專家黃繼林參與了這次歷史地名保護名錄評審工作。在他看來,地名,不僅是空間的座標,也是文化的座標。公佈的“歷史地名”反映了揚州區域地理特徵,在尊重文化變遷的前提下,客觀體現出揚州地名文化的特點。

儀徵的歷史地名達148條

佔總數一半還多

地名,承載著悠悠歷史,安放著鄉思鄉愁,每個地名背後都有著詩意又有趣的故事。

在公示的揚州第二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中,關於儀徵的歷史地名達到了148條,佔總數一半還多。儀徵厚重的歷史文化,都體現在那古老的歷史地名中。

儀徵市文化學者、地名專家巫晨先生,在收集當地歷史地名方面,功不可沒。他認為,儀徵歷史地名主要有三個特徵:

一是商周地名多。揚州地區商周遺址集中在儀徵蜀岡之上,成帶狀分佈,從胥浦開始經曹山、新城、新集一線,包括陳集地區,有10多個商周遺址,如神墩、趙墩、郭山、龍埂等。

你熟悉的這些揚州地名,源於商周!

儀徵運河故道遺址

二是運河特色鮮明,閘橋特別多,這些閘不是普通的水閘,而是漕運鹽運的水利樞紐。儀徵四閘即響水閘、通濟閘、羅泗閘、攔潮閘,就是明中期走漕船的三級船閘;潮閘、腰閘則是北宋真州複式船閘,為世界第二;東關閘,曹寅寫過它的故事。

三是抗戰遺蹟多。儀徵抗戰時屬於淮南戰略區,和揚州其他縣市區屬蘇中戰略區不同。像稻香村茶食店是潘漢年到淮南時下榻的地方;月塘老街,則為吳學謙從事地下活動地方。

第二批名錄裡,藏著這些故事

本批自然地理實體中的山名共有9個,除寶應有松岡外,儀徵境內有8座古老的山。巫晨對此進行了一一解讀。

你熟悉的這些揚州地名,源於商周!

儀徵西周青銅器四鳳紋銅盤

郭山

《揚州文物保護單位圖錄》:位於新集鎮江寧村郭山組,為圓形高臺地,海拔10。1米,遺址堆積非常豐富,遍佈西周至戰國時期生活用具陶器各種殘片,對確定古邗溝的地理位置、研究揚州地區商周文化發展序列乃至城市起源及演變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公佈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趙墩

《揚州文物保護單位圖錄》:位於儀徵市真州鎮高橋村趙墩組,為一處商周聚落遺址,圓形臺地,高2。5米,文化層厚約1。8米。剖面可見紅燒土塊和夾砂紅陶片,器型以鼎、鬲、罐殘片為主,屬湖熟文化遺存。現為儀徵市文物保護單位。

虎山

《揚州文物保護單位圖錄》:位於儀徵市新城鎮西北2千米馬壩村金二組,是儀徵市一處重要的西周時期聚落遺址。遺址地處蜀岡南沿,平面為近似長方形的高臺地,地勢北高南低,坡勢漸緩。遺址東側為南北向的馬壩河,南側為東西向的沿山河,西側為南北向的梅家溝河,三河相互貫通。遺址西北部因早年磚廠取土,已被嚴重破壞,僅餘西南部長約200米、寬約40米、相對高度約3米的高臺地,臺地斷面可發現明顯西周時期文化層堆積。現為儀徵市文物保護單位。

甘草山

你熟悉的這些揚州地名,源於商周!

儀徵市太谷學派創始人周太谷之墓

位於儀徵化纖廠區圍牆內“中核華譽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位置。道光志:甘草山在縣西十里,嘗產甘草。另有城西諸坊:近城曰西門外坊,十里曰甘草山坊。甘草山還是太谷學派南宗領袖李光炘的家鄉。《東南文化》1986年第一期《儀徵胥浦甘草山遺址的發掘》:四層地層堆積從明清、六朝、漢代、戰國、春秋直到西周,出土了大量文物。本遺址的發掘資料對研究長江下游兩岸江蘇境內西周、春秋、戰國文化的相互影響和分佈情況,都是非常重要的。

磨盤山

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地圖集》,江蘇分冊下:位於新城鎮馬壩村劉一組南側,沿山河以北750米處,封土墩直徑為80米,形似磨盤,故名磨盤山。磨盤山封土為人力夯築,內含有大量灰陶殘片。在封土堆南側一長1。5米、寬0。4米、深0。2米的土坑內,曾出土春秋晚期銅劍一件。

菸袋山

南京博物院《江蘇儀徵菸袋山漢墓》和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儀徵市博物館《江蘇儀徵市菸袋山西漢車馬陪葬坑發掘簡報》:位於蜀岡之上,海拔30米左右,一號墓相對高度4。6米,地徑21。8米。1985年10月南京博物院發掘一號墓時,尚屬龍河鄉丁衝村;2007年10月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儀徵博物館發掘車馬陪葬坑時,龍河鄉已經撤銷,此地屬新城鎮丁衝村趙二組。儀徵博物館從2018年4月起,對二樓的“泱泱漢風——儀徵出土漢代文物精華展廳”進行了升級改造,重點展出菸袋山漢墓的漆木器,車馬是最璀璨的靚點。

龍埂

《儀徵市水利志》:陳公塘從興建到廢毀,前後經歷1300多年。直到今天,陳公塘還有“龍埂”等遺蹟。在新城鎮境內,從官勝村官塘組到周營村鴨趙組,有一條殘存的土埂,蜿蜒曲折,長約1千米,最寬處在10米以上,大約3米多高,相傳是當初陳公塘的大堤,被人們稱為“龍埂”。龍埂附近有一個以龍埂為名的村民小組,上世紀70年代在開挖大塘時,從地下挖出30多個立方米的楠木,最大的一人雙臂勉強能夠圍合,開出木板後香氣濃郁,據分析這裡可能是過去碼頭所在。塘田村民小組也發現一處方形的建築遺址,裡面有一塊塊粗大厚實的木板,並且有榫頭互相咬合,這個地方自古被叫作“閘口”,相沿至今。

石碑山

在今石碑路。《道光志》:石碑山,元珊竹介墓所,趙子昂手書碑。珊竹介是元代江東宣慰使,其碑文由中順大夫揚州路泰州尹兼勸農事趙孟書寫並篆額,趙孟是著名書法家,所以前來墓碑摹拓者甚眾,時間一長,墓碑上面的字跡就模糊了。儀徵博物館藏有珊竹介兒子珊竹帶(官職為“承務郎、揚州通泰等處屯田打捕提舉司達魯花赤”)的墓碑。石碑山還是天津總兵、武狀元楊謙和他的弟弟湖廣提督楊凱的墓所。

Tags:地名儀徵歷史儀徵市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