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貴州江口:"網格化"護林守好綠水青山

由 精選熱點資訊 發表于 旅遊2021-12-07

簡介按照“屬地管理、條塊結合、群防群治、綜合促管”原則,江口縣實行縣領導統籌、鄉幹部包村、駐村幹部包組、護林員包山頭的區域責任地塊,形成各級政府組織、林業部門協調、護林人員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護林網格管理系統,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

江口縱火是誰

初冬時節的梵淨山,目之所及依然一片蒼莽。雲霧繚繞中,群峰層巒疊嶂,青山、飛鳥、瀑布、奇石……構成一幅無與倫比的水墨畫,置身山中,儼然行在畫中。

“好山好水守之不易。”江口縣自然資源局林業產業中心主任楊軍說。作為“貴州第一名山”,梵淨山位於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保護區總面積42863公頃,森林覆蓋率96。9%,隨著梵淨山成功申遺,該縣護林的責任和難度也變得更大。

為了更好地護住這片綠水青山,近年來,江口縣積極推進“增綠、保綠、護綠”專項行動,構建起“四級網格”護林體系,實現了造林成林率、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率、涉林案件查結率大幅提升,讓環境美、產業興、百姓富變成現實。

貴州江口:"網格化"護林守好綠水青山

護林員在護林。

構建“四級網格護林”體系 讓森林監管“無死角”

“從小就在這片林子里長大,保護好它也就自然變成了一種責任。”說起自己的護林感受,來自貴州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平定管理站的護林員姜偉說。

每天,姜偉都必須要做一件事:到自己分管的10000餘畝守護林走一圈,巡看是否有人違法捕獵、是否有人縱火等,如果遭遇緊急情況,他會透過手機上的森林巡查系統第一時間向上反映,以便林業部門及時應對。

“這是林業局專門給我們配的手機,上面有GPS定位,萬一發生意外情況,他們也能第一時間找到我。”姜偉口中所說的“他們”,指的是護林“四級網格”中的縣、鄉、村、組成員。按照“屬地管理、條塊結合、群防群治、綜合促管”原則,江口縣實行縣領導統籌、鄉幹部包村、駐村幹部包組、護林員包山頭的區域責任地塊,形成各級政府組織、林業部門協調、護林人員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護林網格管理系統,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

貴州江口:"網格化"護林守好綠水青山

初冬時節的梵淨山。人民網 塗敏攝

為了管理更精準,當地根據森林資源分佈狀況和自然村寨建設情況,將管護區域以自然村為單位,結合生態區位劃分為105個網格,全縣137名村級護林員、1680名生態護林員按照每個網格6-12人的比例放入網格進行管理。同時,按縣域區塊組建護林員工作交流微信群,定時傳送GPS定位截圖,打卡簽到等記錄,實現林區最新動態實時掌控,護林員巡查狀態實時查詢。

“每個層級網格都落實一份責任書,一張網格圖,一份兵力部署表,一個撲救預案,突出網格的責任落實和追究作用。”楊軍介紹,為徹底解決監管中存在的盲區死角,林業主管部門為全縣211名村級護林員配備了預置“森林巡檢”APP的移動手機,依託電子資訊現代技術,做到林區資訊即時發現、即時排程、即時處置,做到監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留隱患。

凝聚生態保護共識 引導村民更懂“綠”

事實上,除了上山巡林,護林員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下到片區巡檢。透過與當地群眾面對面交流,察民情、訪民意,引導大家愛林護林。

“每年我們都會舉辦普法宣傳活動,並給村民發放電磁爐和電飯鍋,目的就是為了引導村民改變砍柴燒火做飯的習慣。”貴州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平定管理站站長高晏說。與此同時,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引導作用,利用報紙、電視、網路等宣傳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揭露和批評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增強公眾環境意識,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讓綠水青山成為江口最亮麗的底色。

為了進一步強化“護林網格”落實,當地還建立起聯席管理制度、聯席執法和資訊公開報告制度。透過聯席會議及時傳達貫徹上級有關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方針、政策,研究、制定本級森林資源保護年度計劃、職責目標,協調解決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中遇到的熱點、難點、重點突出問題,督促、檢查、考核各成員單位履行森林資源保護髮展工作狀況。

貴州江口:"網格化"護林守好綠水青山

初冬時節的梵淨山。人民網 塗敏攝

組織森林公安局、森林資源管理股、林業有害生物檢疫站、林木種苗站、木材檢查站等部門深入開展“林業聯合執法”大檢查,對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整改措施。積極推行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五定”法,做到網格邊界清晰、職責主體明確、目標任務具體。制定林長制問題清單,明確完成時限和責任人,實行掛圖作戰、銷號管理,有力有效鞏固林業建設成果,保護森林資源,維護林區穩定。

據貴州省第四次森林資源調查成果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江口縣森林蓄積達1034。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7。0%,全省排名第二、全市第一。先後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全省林業產業發展示範縣”“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

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地更綠了,厚植綠色底蘊的江口,經濟效應隨之而來。如今,當地生態產業快速發展,鄉村旅遊如火如荼,群眾在保護生態的實踐中吃上了“生態飯”“旅遊飯”,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人人爭當護林員、護河員。(文/圖 戴佳麗、陳麗靈、黃劍峰、陳慶、高廣、陶陶)

Tags:護林員網格護林梵淨山森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