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青雲譜一一八大山人紀念館

由 於婷婷的生活 發表于 旅遊2021-06-27

簡介在青雲譜道院的東南部,遊人還可以拜謁八大山人和牛石慧的墓

呂祖殿怎麼念

在南昌市郊有處清幽寧靜、別具逸趣的道院,這便是青雲譜一一八大山人紀念館。下了公共汽車,走一段蜿蜒的土道,跨過水塘上潔淨的小石橋,就來到青雲譜道院跟前。但見粉牆灰白,朱漆描簷。進得門來,園內悄然四寂,遊人並不很多。只覺香氣襲人,原來正值桂花怒放的時節。我沿著石子小路向西拐過彎來,走不多遠便是一個因門,門的上方書有“淨明真境”四個字。

青雲譜一一八大山人紀念館

相傳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這裡是周靈王之子王子晉開基煉丹之所。到了西漢時期,南昌尉梅福曾棄官隱釣於此,以後修建了梅仙祠。東晉時,許遜治水來到這裡,始倡道教“淨明派”,並建立了“太極觀”。唐朝太和五年(公元八三一年)改名為“太乙觀”,宋人又改為“天寧觀”。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八大山人隱居於此時,則是在一六六一年了。他把此地定名為“青雲圃”。後人將“圃”改“譜”字,意在青雲傳譜,永誌不忘。

青雲譜一一八大山人紀念館

道院的佈局以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為主體,大部分建築均已開闢為書畫陳列室。殿宇中部內飾為“方丈堂”,又名“黍居”,是當年八大山人起居的地方。在一個個書畫陳列室裡徜徉、賞鑑,我深為八大山人那精湛絕倫的繪畫精品所吸引,更為畫中透出的桀整不馴的人格美所折服。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字雪個。明朝亡後,他剛剛十九歲。出於對清王朝的不滿,他出家為僧,僧名個山。三十六歲時回到南昌,創“青雲圃”道院,隱居作畫,不涉塵世。有人曾問他,何以號八大山人?朱聾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也。全不把朝延權貴放在眼裡。

青雲譜一一八大山人紀念館

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有著獨特的成就。他以象徵手法寄寓家國之痛於筆墨之中,可謂是苦心孤詣。他筆下的鳥最為人們稱道,那獨足而立、鼓腹聳背、白眼向天的形態,深刻地表達出他對清王朝的憤低與蔑視。這種孤憤的鬱結不僅表現在畫中,也顯示於題畫款。“八大山人”四字連級,非常象“哭之”、“笑之”的字樣。據記載,他向拒絕為朝廷權貴們作畫,而一般貧士農夫、山僧小兒卻很容易得到他的字畫。

青雲譜一一八大山人紀念館

紀念館中藏有八大山人絕大部分書畫作品,有些精品就連故官博物院也少見。他的畫別具一格筆情縱姿,不泥成法,蒼勁渾樸,絕無俗韻。他平生喜歡飲酒,大靜之後即揮毫作畫,筆墨酣暢淋漓。或山林丘壑,或花鳥竹石,無不精妙入神。尤其是他的大寫意山水花鳥,當時就已名滿天下。在一個個陳列櫥窗中,我看到很多活潑靈動的游魚、勃勃欲飛的鳥雀、拗拔挺立的蒼松、清新流朗的蓮荷。。。。這些形象,筆墨簡練,氣勢磅礴,真可以說是筆簡形具、形神兼備,達到了一種出神人畫的境界。

青雲譜一一八大山人紀念館

館內的一個講解員還饒有興致地給參觀者講了個小故事。據說朱耷小的時候繪畫本領就很高明,一次,他信筆塗了一枝荷花,半開池中,殘葉披離,橫斜於水面上。家人將畫裱好後掛入堂中, 頓覺清風徐來,香氣滿室,一時四座驚倒。雖說是傳說,但從中可見朱耷那傳神的技法之一斑了 。

青雲譜一一八大山人紀念館

在近三百年的中國繪畫史上,八大山人的影響非同一般。象“揚州八怪”、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李苦禪等畫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他那高曠縱橫的大寫意畫風的影響。陳列館中,我們還看到了八大山人那頗具晉唐風格的書法珍品。字亦如人,這筆畫雄放之字,不禁使人想象到,他那握管狂呼,洋洋灑灑,十數幅立就的神態。在第八陳列館中還陳列有相傳為朱耷弟子牛石慧的作品。

青雲譜一一八大山人紀念館

其中尤以雞、貓為上乘。筆墨省簡,勁拔有力,粗獷潑辣的風格頗與八大山人相近。牛石慧三字連草寫來,酷似“生不拜君”四字,這恐怕與八大山人的“哭之”、“笑之”不無聯絡吧。在青雲譜道院的東南部,遊人還可以拜謁八大山人和牛石慧的墓。愛好收藏的朋友也可以到工藝美術服務部去購買八大山人書畫的複製品。院中還有荷池一隅,倘若夏日到此遊覽,觀賞書畫過後,在涼亭中小憩,看映日美蓉似火,魚戲新荷搖曳,豈不更為愜意?網友們怎麼看,歡迎留言。

Tags:八大山人青雲道院朱耷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