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走進蘇尼特 瞭解草原深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尖上的藝術——氈繡

由 內蒙古王國柱 發表于 運動2023-02-05

簡介孟根其其格在蘇尼特左旗博物館的蒙古包內,桌上、地上均有氈繡品的身影,她拿著針線,一邊熟練地繡制著拾羔袋,一邊講述著氈繡文化,滔滔不絕,還會時不時的展示她的氈繡作品,她希望蒙古族氈繡技藝可以傳承下去

氈的拼音怎麼拼寫

六月的蘇尼特草原,生機煥發,讓人心馳而神往。

走進蘇尼特 瞭解草原深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尖上的藝術——氈繡

六月的蘇尼特草原

藍天白雲下,用木棍氈布搭成的蒙古包顯得格外的好看,這就是蒙古族遊牧人居住的“家”。從蒙古包穹頂到內壁,再到日常用的袋子,從家居蓋布到地毯都是用毛氈做成的,他們用自己的巧手,讓針線在氈子上自由遊走,繡出各式各樣的圖案,一件件的藝術品也就誕生了。

走進蘇尼特 瞭解草原深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尖上的藝術——氈繡

蒙古族民俗氈繡品

在蘇尼特左旗文化館內,一幅長10米、寬2米的蒙古族民俗氈繡品特別的引人注意。這幅氈繡品是十名非遺傳承人經過二十天精心繡制完成的。

傳承人們以氈為紙,以針為筆,以線代墨,將蒙古民族的民俗以及日常的起居生活生動地“繡”了出來。氈繡上有草原五畜、蒙古包、傳統制氈過程和男兒三藝等蒙古族文化,讓人們更加直觀地瞭解蒙古族民俗文化。蒙古氈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孟根其其格就是其中一位傳承人。

“繡”出來的蒙古族文化

64歲的孟根其其格,身著藍色華麗的蒙古袍,戴著眼鏡,手上佈滿了厚厚的老繭。

走進蘇尼特 瞭解草原深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尖上的藝術——氈繡

孟根其其格

在蘇尼特左旗博物館的蒙古包內,桌上、地上均有氈繡品的身影,她拿著針線,一邊熟練地繡制著拾羔袋,一邊講述著氈繡文化,滔滔不絕,還會時不時的展示她的氈繡作品,她希望蒙古族氈繡技藝可以傳承下去。

“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牧民,上世紀60年代跟母親吉布贊學習氈繡,耳濡目染,喜歡上了這個古老的民族手工技藝,現在就想一直繡下去,只是眼睛不行了,需要戴眼鏡了。” 孟根其其格笑著講述著自己學習氈繡的原因,話語中帶著對蒙古族文化的熱愛。

走進蘇尼特 瞭解草原深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尖上的藝術——氈繡

蒙古族氈繡品

孟根其其格製作的氈繡遠近聞名,她的氈繡品在蘇尼特左旗“吉魯根”文化節獲得手工藝品優秀作品獎,並多次在旗內外獲得諸多榮譽。2014年孟根其其格被文化部確定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傳承蒙古族文化

孟根其其格認為好的東西就要傳承下去。

“現在氈繡技藝教給了很多牧民,還開辦了興趣班,有許多年輕人願意學習氈繡。在閒暇時,也會去到蘇尼特左旗蒙古族學校教授氈繡,一週為學生們上兩節興趣課,培養孩子們對氈繡的興趣,傳承並弘揚蒙古族氈繡技藝,把蒙古族氈繡工藝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並喜歡上這項技藝。” 孟根其其格說,她在用實際行動在傳承蒙古族文化。

走進蘇尼特 瞭解草原深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尖上的藝術——氈繡

蒙古包

蘇尼特左旗的氈繡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蘇尼特左旗“蒙古刺繡(氈繡技藝)”擁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名、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1名、盟級代表性傳承人1名、旗級代表性傳承人36名,全旗蒙古族刺繡手工藝者已達到500人以上。

創新蒙古族文化

為促進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蘇尼特左旗文化館被認定為自治區傳統工藝工作站,這也為蒙古刺繡(氈繡技藝)以及其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了一個展示的平臺。

走進蘇尼特 瞭解草原深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尖上的藝術——氈繡

文化館館長講解氈繡品

“蘇尼特左旗蒙古刺繡(氈繡技藝)會走出蘇尼特左旗,走向全中國,甚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現蒙古族的民族氣質。”蘇尼特左旗文化館館長迎春說。

Tags:蒙古族蘇尼特左旗傳承其格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