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記憶中的莜麵栲栳栳

由 文化產業融媒體 發表于 運動2023-01-31

簡介老方丈帶領眾僧赴任中,路過靜樂縣,看到當地盛產莜麥,便把製作“莜麵窩窩”的技術傳給靜樂人

莜麵栲栳栳怎麼寫

本刊編輯部

莜麵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區民間的主要家常麵食。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裡,沒有那好菜飯,只有莜麵栲栳栳,還有那山藥蛋”,生動地描述出山區人民的食俗風情。莜麵栲栳栳這種山區普通的雜糧便飯,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

民間傳說,隋文帝楊堅偏信奸佞之言,要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唐國公李淵力諫不納,被貶為幷州(太原)留守。途經靈空山時,不料身懷六甲的李夫人要臨盆分娩,只好借宿靈空山古剎盤谷寺,生下公子李元霸。李淵滯留該寺,常與老方丈談論天下大事。一日,老方丈對李淵說,我夜觀天象,近日天下大亂,群雄惡戰,將軍應養精蓄銳,將來必成大業。今日我讓香積房給你做頓稀罕飯,吃了之後定會精神煥發,體強力壯。午時將莜麵“蜂窩”筒筒端了出來,李淵蘸上辣椒吃後,頓覺神清氣爽,便問是什麼飯。老方丈說是用莜麥面做的,形似“蜂窩”,所以當地老百姓稱其為“莜麵窩窩”。後來李淵當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臺山當住持。老方丈帶領眾僧赴任中,路過靜樂縣,看到當地盛產莜麥,便把製作“莜麵窩窩”的技術傳給靜樂人。從此莜麵窩窩成為靜樂人的待客飯。後靜樂人看見這種窩窩像存放東西的直筒“栳栳”,故將窩窩改稱為“栲栳栳”。日久這種民間麵食傳遍了山西、陝西、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成為山區人民的家常美食。

記憶中的莜麵栲栳栳

營養美味的莜麵栲栳栳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相傳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這種麵食犒勞三軍,一舉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勞一詞流變而來。此是民間傳說,但莜麵栲栳栳在山西民間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確實還有犒勞親朋貴賓之意。在雁北和呂梁山區,人們賦予吃莜麵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徵。每逢老人壽誕、小孩滿月或逢節待客,多以此進餐。山區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時,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謂夫妻白頭到老。年終歲末時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運亨通。

莜麵的原糧叫“莜麥”,也稱“燕麥”“玉麥”。已有25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平魯區下面高鄉首屈一指的粗糧品種。它不僅有耐飢抗寒、保肝、保腎,造血及增強免疫力之作用,而且還有強體、健腦、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膽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它既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藥物。莜麥脫殼碾粉即叫“莜麵”。

記憶中的莜麵栲栳栳

上面高村村民做的莜麵栲栳栳

莜麵可製作的花色品種很多,“栲栳栳”是其代表。該製法關鍵有三:一和麵,二搭卷,三火候。和麵必須用沸滾開水,稍晾揉成光滑麵糰;趁熱搓條,揪塊,放在光淨的石板上,用手掌推出形如人舌又薄又勻的長片兒,接著用手指往起一挑搭即成圓筒形,一個挨一個整齊地排立在蒸籠上,象蜂窩一樣,蒸10分鐘即熟。蒸時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窩窩”不熟,過火“栳栳”軟攤,食之無筋,味欠色減。

Tags:莜麵栲栳窩窩李淵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