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古巷風情」王喜根說民俗|棉花席子店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運動2023-01-20

簡介父親在棉花席子店幾乎站了一輩子櫃檯,小時候我常到店裡去玩耍,老店面的格局至今仍記憶猶新:倒L型櫃檯,門口擺放著一排卷得整整齊齊的草蓆,山架上有各種檔次的棉花胎和捲成圓筒的棉絮、駝絨、絲棉以及各式各樣的草帽和枕蓆

席子頭下面一個尺字念什麼

「古巷風情」王喜根說民俗|棉花席子店

父親在棉花席子店幾乎站了一輩子櫃檯,小時候我常到店裡去玩耍,老店面的格局至今仍記憶猶新:倒L型櫃檯,門口擺放著一排卷得整整齊齊的草蓆,山架上有各種檔次的棉花胎和捲成圓筒的棉絮、駝絨、絲棉以及各式各樣的草帽和枕蓆。後堂口有一架腳踏彈棉機,“嗑嘟嗑嘟”整天響個不停。

腳踏彈棉機大概是民國時期產品,雖然土頭土腦,但很實用。棉花胎用了多年、棉衣棉褲穿久了,棉花變得既薄又硬,逐漸失去保暖作用,經彈棉花機一彈,馬上變得又松又軟和新的一般。偶爾,也有人將破舊的羊毛衫拆開拿過來彈,經過加工整理,可以絮棉衣、棉褲、棉鞋,也可以加網線做成羊絨被,這倒是真正的物質不滅、物盡其用。

店堂後首不時傳來一陣陣“鏘—鏘—篤篤鏘”有節奏的彈棉花聲,那是木錘敲擊彈棉花弓發出的聲音。比起街頭彈棉花攤,大作坊的確有大作坊的架勢:一溜邊三四張彈棉花床,棉花包堆得高高的,抵到屋頂,房樑上、系東西的繩子上,到處沾滿了飛揚的棉絮,彈棉花師傅頭髮是白的,眉毛是白的,連鬍鬚都是白的。街頭彈棉主要工具為兩公尺長一個大木弓,木弓透過繩索與一根竹竿相連,竹竿一頭插在背後腰間的皮帶中,一頭吊住大木弓。木弓上有一根筷子粗的牛筋長弦,崩得很緊,彈棉花時,左手持弓,右手執錘,木錘敲擊弓弦便發出“鏘鏘”的聲響,隨著弓弦的震動,原本沾附在弓弦上板結的棉花纖維立刻被拉松。而作坊的木弓要比街頭彈棉花攤上的大得多,它不用背在身上,而是吊在房樑上,木錘自然比一般的大,敲在弓弦上聲音鏗鏘有力,更悅耳動聽。

加網線相對來說是件輕巧活,其實屬細緻活,是女人的拿手好戲。碰上做“喜被”,女人們格外用心,纖細靈巧的雙手不僅可以擺出各種喜慶吉祥的圖案,而且能拼出個斗大的紅雙喜,讓人看上去就覺得喜氣。婚禮前女方發嫁妝,除了箱子、梳妝檯等新房傢俱,衣被是少不了的。衣服裝進箱子,“喜被”成了擺闊的標誌。十床八床那是少的,加上毛毯,二三十床也不足為奇。街坊看熱鬧,喜孜孜地站在一旁數被子,哪家“喜被”多即被傳為佳話。

立夏前夕,席子生意逐漸紅火。揚州一帶有這樣的風俗:女兒出嫁頭一年,立夏時,母親要給女兒送席子,一來告誡女兒孝順公婆做個好媳婦,二來防止女兒疰夏。棉花席子店裡賣的席子分為兩種,一種為麻筋席,另一種為紗筋席。麻筋席是用白麻或黃麻搓成細繩作經線編織而成的,特點是牢固、耐用,吸汗清爽、光滑舒適。

也許受地域影響,儀徵樸席的草蓆備受揚州市民青睞。紗筋席的最大特點是細,且鑲有布邊,印有花鳥走獸圖案,倒是挺受大姑娘、小媳婦的喜愛。經濟條件差的人家一領草蓆要用好多年,中間破了,拿到棉花席子店請排席師傅修補一下照樣用。

父親早年學手藝乾的就是這一行,擁有一手排席子絕技,上海、南京、鎮江一些知名棉花席子店,每年春夏之交,都爭著請他去“撐場子”。經他排過的席子,光潔涼爽,細密齊整,水倒上去都不漏,客戶拿到手左摸右看讚不絕口,棉花席子店老闆則坐在櫃檯裡面含笑頷首:老爺子這手絕活的確是一塊難能可貴的金字招牌!

作者:王喜根

【來源:江都發布】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ags:席子彈棉花棉花弓弦木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