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爸媽會害你嗎?”“難道害得還不夠嗎?”

由 小北爸爸 發表于 運動2023-01-09

簡介“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的殺傷力實在過於強大,給人一種被綁架的感覺,彷彿在暗示對方,你必須要按我說的做

住嘴拼音是什麼

“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

當你看到這句話時,會不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僅感到熟悉,而且令人窒息。

類似的還有

“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

其實,“我都是為了你好”和“我都是為了你”是有區別的。

不僅是一個“好”字的差別,它們的區別更在於,一個是希望對方改變,一個是為了對方改變。

“爸媽還會害你嗎?!”

我不知道大家在看到“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的時候,腦海裡第一個閃出的人物是誰?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自己的爸媽。

早幾年,在我剛畢業的時候,每次談到職業規劃,便會出現以下言論:

“最好以後能考上公務員,工作穩定,待遇又好。”

“我們都是為了你好,你這年紀輕輕不懂,以後老了就知道,穩定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父母那一代人眼中,穩定跟離家近是選擇工作的首要條件,但於我而言,一份工作,更多考慮的是自己喜不喜歡,以及未來發展好不好。

而此時父母會說:

“我們都是為了你好,興趣不能當飯吃,一步錯步步錯,走錯一步,未來你就會後悔。”

正是因為這種觀念上的差異,以至於我和父母經常閒聊著忽然談崩,最後我會很反感地回他們一句“你們不懂,那不是我想要的”,然後甩門走人。

其實,我自己也清楚,他們說的“為了我好”出發點是真的為了我好,只是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我沒必要一聽到這話,就跟刺蝟似的豎起全身尖刺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當然,這些都已成往事,在我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後,已沒有太多爭論。

“爸媽會害你嗎?”“難道害得還不夠嗎?”

只不過,類似的場景還是隨處可見。

前幾天,我送小北去上美術課,在那個樓裡,還有些其他的培訓班。然後,我聽到鋼琴班那邊傳來一陣不小的騷動。

當時一位七八歲的女孩,正低著頭站在教室門口。她媽媽掐著腰站在她跟前,不停地責備她:

“你沒帶腦子出門嗎?這個該怎麼彈你不知道嗎?老師都受不了讓你出來了,你丟不丟人?”

看得出來,女孩的自尊心被媽媽的話刺傷了,拳手攥的死緊,可那位媽媽還是沒有住嘴的意思:

“要是這麼不上心,那你就別學了,我掙錢容易嗎?是讓你這樣浪費的嗎?”

終於,那女孩忍不住放聲大哭,把還在罵她的媽媽嚇了一跳。

然後,媽媽很快轉變了口氣,扶著她的雙肩安慰:“我這不是為了你好嗎?你都要考級了,再出現這種低階錯誤怎麼行?我下了班水都沒喝一口就帶你來練琴,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

可是,“為了你好”就能對著孩子亂罵一氣嗎?

為什麼明明可以好好說話,卻要用最傷人的話語來表達呢?

“爸媽會害你嗎?”“難道害得還不夠嗎?”

“你對得起我們為你的付出嗎?”

相比於“我都是為了你好”,“我都是為了你”的殺傷力則更為猛烈。

好多年前,我和大學社團裡的朋友去海邊野營,夜裡風平浪靜,我們幾個好朋友圍著燈光促膝長談。

聊到童年的話題,其中一個朋友默默地流淚了,後來我們聽他說起自己的故事:

從他能記事開始,他的父母就一直在吵架,砸鍋砸碗一片狼藉。

父母一吵架,他就躲到桌子底下,蜷成一團。

吵架的結尾,總是父親摔門走了,母親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這時候,他會爬到母親身邊,而母親總是邊哭邊說:“兒啊,要不是為了你,我就離婚。”

“都是為了你,為了讓你有個家。”

他是被這句話壓著長大的,也因此內向膽小,寡言少語。

到高一的時候,他已長成大小夥子了。有一次,因為一點小事,他的父親又開始摔盤子。

他忍無可忍,猛然出手把父親推翻在地,掄起拳頭要打,母親驚恐地跪在他們旁邊,使勁地拉他的手臂。

這一刻,他聲淚俱下,不斷地質問父母:

“你們為什麼不離婚?要離就去離啊?為什麼不離婚!”

“爸媽會害你嗎?”“難道害得還不夠嗎?”

我的身邊,還有一個朋友也有著類似的境遇,他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從小父母就總對他和身邊親戚說:

“我就算砸鍋賣鐵去借錢,也要供我兒上學。”

雖然他在學業上,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但他一直都覺得心酸,感嘆不能讓這種負罪感延續到下一代身上。

最近,他因為不要二胎的事,跟自己的父母爭吵不斷,吵到最後,他最常聽到的兩句話就是:

“我們把你從小養到大,你現在就這樣回報我們?”

“你要是想我早點死你就說!”

只要聽到這兩句話,他就什麼也不敢說,什麼也不敢做。

他曾說,沒有人能承受得起“我都是為了你”這句話。

“爸媽會害你嗎?”“難道害得還不夠嗎?”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我知道的這些故事,相信不只是特例。

這個世界上,應該還有許許多多的父母,每天每日都在口口聲聲地說,“為了孩子。”

“為了孩子”這句話,說起來非常容易,也非常順口。

在過去的時間裡,我也跟身邊的許多人說過類似的話語。

比如小北正是愛吃糖的年齡,我怕他吃多了蛀牙,經常要用強制手段奪過來,為此他哭鬧不止,而我的解釋基本都是“這是為了你好。”

作為父母我當然清楚,說出這樣的話,肯定是真心為了孩子好,畢竟誰會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然而,心雖好,方式卻是不妥。

換到小北的角度想想,說這話時的我,確實還挺討人厭的。

“爸媽會害你嗎?”“難道害得還不夠嗎?”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的殺傷力實在過於強大,給人一種被綁架的感覺,彷彿在暗示對方,你必須要按我說的做。

孩子個個都是精靈聰明,他們什麼都能感受到,只是說不出來而已。

其實,如果能和孩子平等地去交換各自的想法與觀點,最終做出一個對孩子來說容易接受的選擇,不是更好嗎?

至於“我都是為了你”這句話,我想,在任何場景下,也不應該對孩子說。

記得紀伯倫的《論孩子》裡有一句話: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他們借你們而生,卻並非從你們而來。”

這句話告訴我們,雖然我們身為父母,但孩子並不欠我的。

其實紀伯倫的這句話,我也曾發給那個被父母逼著要二胎的朋友。

當時訊息發過去之後,半天都沒動靜。

過了大半天,最後朋友才發來一句話:

“可惜啊,我不敢轉給自己父母看。”

哎,這才是最無奈的啊!

Tags:為了父母你好孩子這句